单频光纤激光是近年来**外激光技术领域研究 的热点之一,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杨中民、 徐善辉著的《单频光纤激光器(精)/光学与光子学丛 书》内容新颖、特色鲜明,从稀土离子发光机理、单 频激光器件到激光系统与应用等不同层次进行了介绍 与论述,可读性强。主要内容包括:发光离子能级与 光谱谱线对单频激光输出特性的影响;单频光纤激光 的基本特性与测量,及其产生、放大过程中的特性分 析;单频光纤激光噪声机理与抑制、线宽控制与稳频 及其典型应用等。
本书可供从事光纤激光技术领域理论与应用研究 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 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用书。
杨中民: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广东省光纤激光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院长、科技部“863”计划主题专家、第七届***科技委学部委员、十三五重点专项“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联盟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光纤与光纤器件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军品配套以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申请专利80余项,授权40余项。先后发表SCI收录论文170余篇。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排名**和3)、***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第2);获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南粤创新奖以及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发光离子的能级跃迁
1.2.1 发光离子的能级
1.2.2 发光离子的能级跃迁
1.3 谱线展宽
1.3.1 均匀展宽和非均匀展宽
1.3.2 介质中发光粒子的光谱
1.3.3 谱线展宽与激光
参考文献
第2章 单频光纤激光的基本特性及测量方法
2.1 单频光纤激光的基本参数
2.1.1 功率、波长以及光谱特性
2.1.2 单纵模特性
2.1.3 模式质量
2.1.4 偏振态
2.2 单频光纤激光线宽特性及测试方法
2.3 单频光纤激光噪声特性
2.3.1 强度噪声的定义及测试方法
2.3.2 频率噪声的定义及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单频光纤激光的产生
3.1 单频光纤激光器的分类
3.1.1 分布布拉格反射(DBR)型单频光纤激光器
3.1.2 分布反馈(DFB)型单频光纤激光器
3.1.3 环形腔单频光纤激光器
3.2 短线型DBR腔单频光纤激光器
3.2.1 高增益光纤材料的制备
3.2.2 异质光纤熔接技术
3.2.3 连续单频光纤激光腔的设计与制作
3.2.4 脉冲单频光纤激光器
3.2.5 频率调制单频光纤激光器
参考文献
第4章 单频光纤激光噪声产生机理及其抑制技术
4.1 噪声产生机理分析
4.1.1 强度噪声机理
4.1.2 频率噪声机理
4.2 噪声抑制技术
4.2.1 强度噪声抑制
4.2.2 频率噪声抑制
参考文献
第5章 单频光纤激光线宽控制与稳频技术
5.1 单频光纤激光的线宽控制
5.1.1 线宽压窄技术
5.1.2 线宽展宽技术
5.2 单频光纤激光器的稳频技术
5.2.1 单频光纤激光器频率稳定方法
5.2.2 DBR短腔单频光纤激光器稳频实例
参考文献
作为一名在光学领域深耕多年的研究人员,我对于《单频光纤激光器(精)/光学与光子学丛书》这样的专业书籍,有着更为挑剔的眼光。《单频光纤激光器》这个主题本身就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而“精”字更是点明了其对细节和深度的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市面上普遍存在的概述性介绍,深入到单频光纤激光器设计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例如,在增益介质的选择上,不同掺杂浓度和纤芯结构对性能有何影响?在谐振腔的设计上,如何有效地抑制模式竞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单频输出?我期待书中能有对现有理论模型的深入探讨,以及对新型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详细阐述。此外,对于激光器的稳定性、线宽、功率等关键性能指标的提升,作者是否会分享一些创新性的方法和思路?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在实验中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或者启发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新思路?
评分我是一名长期关注科技行业发展的普通读者,对于那些能够引领技术变革的“硬核”产品,总是充满着好奇。《单频光纤激光器(精)/光学与光子学丛书》,这个书名虽然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它所指向的技术,我隐约感觉到它在当今科技浪潮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为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揭示单频光纤激光器的神秘面纱。它是否会介绍这种激光器是如何诞生的?它的核心技术原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在日常生活中或我能接触到的科技产品中,究竟有哪些应用?例如,我听说在5G通信、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甚至是某些医疗设备中,都离不开这类高性能的激光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有趣的案例和故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单频光纤激光器是如何赋能这些颠覆性技术的,从而让我对科技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对于这本书的评价,我更多的是从应用层面去考量的。虽然我不是直接从事研发工作,但我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用到高精度激光的应用场景,比如精密测量、生物成像,甚至是某些前沿的材料加工技术。每当遇到这些场景,我都会思考,是什么样的核心技术支撑着这些应用的实现?《单频光纤激光器(精)/光学与光子学丛书》这个名字,让我觉得这本书很可能就是那个“幕后英雄”的详细介绍。我希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能深入地解析单频光纤激光器在不同应用中的具体实现方式、性能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例如,在光纤通信领域,单频激光器的高相干性对于长距离、高带宽的数据传输至关重要,这本书是否会详述这一点?在光谱测量中,单频激光器的高稳定性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用清晰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为我揭示这些先进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科技是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的。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脑海里浮现的更多是实验室里那些闪烁着微光的仪器和操作台。《单频光纤激光器(精)/光学与光子学丛书》,这个书名就如同一个邀请,邀请我去探索光学的迷人世界。我是一名光学专业的学生,正在学习与激光相关的课程,而单频光纤激光器是我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系统、更深入地掌握单频光纤激光器的理论基础,包括各种腔体结构、增益纤维的选择、窄线宽的实现机制、以及如何抑制模式竞争和实现频率稳定。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经典的实验方法和最新的研究进展,例如,在设计一个单频光纤激光器时,需要考虑哪些关键参数?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输出功率和降低噪声?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光纤激光器性能测试和表征的章节?我相信,这本书将是我学习路上的一个宝贵财富,能够帮助我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将来的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评分这本书,当我第一次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它的名字时,就觉得它充满了学术的严谨和技术的深度。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一看就知道是出自专业出版社的重磅作品。《单频光纤激光器(精)/光学与光子学丛书》,这个书名本身就自带一种权威感,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实验室里孜孜不倦探索光子奥秘的科学家们。我并非光纤激光器领域的专家,但作为一名对现代科技发展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我对其中蕴含的尖端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我设想这本书会详细阐述单频光纤激光器的原理,从基础的光学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激光器的结构、增益介质、谐振腔设计,以及如何实现单频输出的关键技术。读完它,我应该能理解为什么单频光纤激光器在通信、传感、光谱学等领域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以及它相较于其他类型激光器的独特优势。我期待书中能有丰富的图示和公式,帮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这些复杂的概念,甚至能够对光纤激光器的未来发展趋势有所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