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功率微波系统中的击穿物理
定价:138.00元
作者:常超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030459268
字数:
页码:
版次:31
装帧:平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根据在高功率微波(HPM)击穿领域近10年的科研工作实践,结合外研究成果编写而成,是一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术著作.全书共8章:章为绪论;第2~3章是关于HPM产生及传输器件真空表面击穿的理论及实验;第4~5章详细阐述了真空介质面HPM倍增击穿的理论、实验及诊断研究;第6~7章深入系统地介绍了周期性表面结构和谐振磁场提高输出窗真空击穿阈值的原理和方法;第8章是关于输出窗大气侧以及大气传输过程中HPM击穿的研究.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难度曲线设置得非常平滑,这在专业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最尖端的模型,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建立起必要的物理直觉。我惊喜地发现,一些困扰了我很久的微观机制问题,在这本书里得到了非常清晰的阐释,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非常强烈。而且,作者似乎非常懂得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痛点,每当引入一个新的复杂模型时,都会配有详细的数学推导或者直观的物理图像来辅助理解。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集合,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耐心地在你身旁手把手地指导你解开一道道难题。读完一个章节,总有一种扎实的基础被重新夯实的感觉,让人对后续内容的深入探索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理论的阐述上,更在于它对工程实践意义的深刻洞察。高功率微波系统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而击穿正是制约其性能和可靠性的核心瓶颈之一。书中对于不同材料在超高场强下的响应特性分析得极其透彻,这对于设计出更耐用、性能更稳定的设备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了关于介质表面效应和电极几何形状对初始放电阈值影响的那部分讨论,作者给出的分析角度非常新颖,直接指向了实际设计中的优化方向。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紧密结合,让这本书从“学术玩具”上升到了“工程利器”的层面,是真正能指导科研和生产的宝贵资料。
评分初读几页,我立刻被作者那种旁征博引的叙事方式所吸引。他似乎总能找到一个非常巧妙的切入点,将复杂晦涩的物理现象,用一种让人可以理解的逻辑框架初步搭建起来。我过去在学习相关领域时,常常因为概念之间的跳跃性太大而感到困惑,但在这本书里,从基础的场论到复杂的等离子体行为,过渡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作者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那种细致入微的笔触,让人仿佛置身于高能实验室中,亲眼见证着那些电磁波如何撕裂介质,引发击穿。尤其是他对历史背景的梳理,使得我们能理解当前技术瓶颈是如何一步步被攻克的,这种带着时间厚度的叙述,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立体感和厚重感,而不是孤立地呈现一堆公式和结果。
评分从装帧和印刷质量来看,这本书无疑是出版社的精品力作。字体清晰,图表绘制精良,即便是那些涉及到复杂电磁场分布的示意图,线条也锐利分明,色彩过渡自然,这对于理解三维空间中的能量传输和载流子运动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书中对参考文献的引用也极为详尽和规范,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尊重。市面上很多专业书籍在图表质量上粗制滥造,严重影响阅读体验,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这让我在查阅和引用时感到非常放心。整体而言,这是一本集学术深度、逻辑严谨和制作精良于一身的典范之作,物超所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抓人眼球,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硬挺的字体,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直指核心的专业著作。我翻开目录,看到那些专业术语时,心头就是一振,感觉自己即将踏入一个充满挑战和奥秘的领域。那种踏实感,仿佛手里捧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把探索高功率微波世界“幕后秘密”的钥匙。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的质感很舒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深入钻研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严谨的学术气息,没有多余的华丽辞藻,每一个章节的设置都体现了编者的深思熟虑,逻辑链条清晰得让人佩服。这种书籍,是那种真正沉下心来做研究的人才会愿意下功夫去打磨的,光是这份匠心,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体验能与之匹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