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幸福的方法
定價:28.00元
作者: 沙哈爾;汪冰,劉駿傑;汪冰 校
齣版社:當代中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801706409
字數:
頁碼:188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哈佛大學排名的課程,透析剋隆幸福的DNA,幸福的真相愈分享愈璀璨。
n 16種文字翻譯,席捲20個國傢和地區的精神洗禮,這些你們都知道的,但忽略已久的真理,能真正改變你們的生活麵對鏡中的自己:今天,你幸福瞭沒有?
內容提要
你想學會獲得幸福的方法嗎?哈佛大學“受歡迎的導師”和他“改變人生”的課程——積極心理能做到!這是哈佛大學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也是哈佛有史以來選課人數多的課程。泰勒·本一沙哈爾博士用充滿智慧的語言、科學實證的方法、自助成功的案例和巧妙創新的編排,讓你現在就能把積極心理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當你開始用開放的心態閱讀《《幸福的方法》》時,你就會感到人生更充實,身心更統一,當然,你就會更幸福。
目錄
作者介紹
泰勒·本-沙哈爾(Tal Ben-Shahar),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哲學和組織行為學博士,近年專事個人和組織機構的優勢開發、自信心以及力的提升研究。其開設的“積極心理學”和“心理學”在哈佛是受歡迎率排名和第三的課程,“其奇妙之處在於,當學生們離開教室的時候,都邁著春天一樣的步子”。泰勒在哈佛被稱為“受歡迎的導師”,同時他還受聘為多傢跨國公司的心理谘詢師和培訓師,他的課程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被眾多企業傢和高管們譽為“摸得著的幸福”。美國公共廣播電颱(NPR)、美國有綫新聞網(N)、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紐約時報》和《波土頓環球時報》等數十傢媒體對他進行瞭專訪和報道。
文摘
篇 幸福是什麼
n 章 探討幸福的疑問——識破“幸福的假象”
n 我們永遠都可以更幸福,沒有人總是處於的生活狀態而無欲無求。
n 16歲那年,我在以色列全國壁球賽中奪得冠軍,那次經曆讓我對幸福的理解發生瞭根本的轉變。
n 我曾經深信勝利可以令我快樂,可以減輕我長期以來的空虛感。在長達五年的訓練中,我一直感覺到生命中好像缺少瞭些什麼……無論是通過拼命的運動,或是不斷地自我勉勵,都無法填補這種內心的空虛。我雖然曾為此悶悶不樂,但我相信那空虛早晚會被填補。那時我認為,無論是身體或心理都必須要堅強纔能勝利,而勝利會帶給我充實感,這種充實感纔能讓我終幸福。
n 如我所願,在勝利後我欣喜若狂,與傢人、朋友舉行瞭隆重的慶祝。那時,我對自己的理念更是深信不疑:勝利可以帶來的快樂,為此種種生理和心理上的苦痛都是值得的。
n 可是就在那天,當我睡前坐在床上,嘗試著再迴味一下那無限的快感。忽然問,那勝利的感覺,那夢想成真的喜悅,所有的快樂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內心忽然覺得很空虛,隻有迷惘和恐懼,淚水湧齣,不再是喜極而泣而是傷心難過。如果在如此順意的情況下尚不能感到幸福,我將到何處去尋找我人生的幸福?
n 我努力告訴自己,這是暫時的神經過敏。可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仍沒有找迴那快樂的感覺,相反內心的空虛感越來越嚴重。我開始慢慢地發現,勝利並沒有為我帶來任何幸福,我所依賴的邏輯被打破,我感到完全不知所措。
n 反思:
n 迴想一下,有沒有曾經在達到一個重要目標之後,卻沒有得到你所預期的喜悅?
n 我認識到自己必須改變對幸福的認識,更深刻地理解幸福的真意。自那時起,我開始對一個問題非常著迷:如何纔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我開始找尋答案——我觀察誰看起來幸福,嚮他們請教訣竅;我讀遍瞭所有與幸福有關的書籍,從亞裏士多德到孔子,從占代哲學到現代心理學,從學術研究到自我激勵書籍等等。
n 為瞭幫助自己找尋幸福,我決定在大學裏主修哲學和心理學。在那裏,我認識瞭許多傑齣的人士,他們和我一樣都在追求幸福的答案,其中包括作傢、思想傢、藝術傢、教師等。我開始認真閱讀和分析書籍,聆聽有關內在動機和創造性的講座,瞭解柏拉圖關於“美好”的理論,以及愛默生關於“完整內心”的觀點——這些好像給我戴上瞭一副新的眼鏡,讓我對生命和身邊的種種事物有瞭新的看法和態度。
n 其實我並不孤獨,我的同學中大部分人都生活得不開心。可是他們好像並不在乎,他們隻是在努力地追求好成績,苦練成為齣色的運動員,或是為瞭高薪的工作而奮鬥,但在追求和達成這些夢想的過程中,他們卻很少體會到快樂。
n 雖然在離校後他們的目標改變瞭(比如以往是追求好成績,現在是追求高薪和晉職),他們的生活態度卻沒有絲毫改變。就好像他們已經認定瞭一點,那就是要成功就必須以經曆痛苦作為代價。難道真如梭羅所觀察到的大部分人在“寂靜的絕望”中生活?就算如此,我也絕不會認同這種令人悲觀的情況是生活的常態。我繼續提齣瞭下麵的問題:如何既成功又快樂?怎樣去協調抱負和幸福?是否可能打破“無苦無獲”的傳統觀念?
n 後來我明白瞭,要想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必須先理解幸福到底是什麼。它是一種情緒?就像快樂一樣?還是沒有痛苦?還是好運氣?快樂、運氣、狂喜、滿足這些字眼經常被作為幸福的代名詞,但是它們都不符閤我對幸福的理解,這些情緒上的東西會像時間一樣飛逝。沒錯,它們感覺很好,但是它們無法成為衡量幸福的標準,更不能成為幸福的支柱。真正的幸福不應該是沒有不良的情緒,而是經得起睏難和挫摺的考驗。
n 辨彆那些我不認同的觀點是非常容易的,但要找到閤適的定義是難的。人們都會討論幸福,都感覺得到幸福,但卻缺少一個的定義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它。英文“幸福”(Happiness)一詞的來源為冰島語裏的Happ,其意思為運氣或是機會,Happ同時也是“偶然”這個詞的來源。我可不想憑著運氣去獲得幸福,因此我要尋找並理解它的真意。
n 反思:
n 你會怎樣定義幸福?幸福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n 我從16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但是直到今日尚無一個完滿的答案,也許永遠也不會有。在大量的閱讀、研究、觀察和思考後,我沒有找到任何幸福的神奇配方,世上並沒有什麼所謂“幸福的五步法”,我寫作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幫助大傢更多地瞭解幸福和充實地生活所蘊含的基本原則。
n 當然,這些基本原則不是萬靈藥,不可能適用於任何情況下的任何人。本書所注重的領域乃是積極心理學,並未將重點放在諸如重度抑鬱或者急性焦慮障礙這些阻礙人們獲得幸福的病癥上。當然,這些原則的目的也不是阻止生活中不良事件的發生,而是幫助我們積極地應對。
n 有時,對那些身處戰亂、政治迫害,以及極度貧睏中的人們,書中的一些方法是難以付諸實踐的。又比如,在剛剛失去至親之人的時候,人們也是很難去關注自身的幸福。當然,即使在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如失望、工作或者親密關係中的一段睏難期),人們也很難有精力關心如何更幸福。在上述情況下,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無論在何種睏難情況下,都允許自己誠懇地體驗那些負麵情緒,並允許它們有自然的轉變過程。
n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無可迴避的痛苦,會有很多內在與外來的影響我們獲得幸福的障礙,有時不是靠讀一本書就可以解決的。但是更好地理解幸福的真意,並將本書中的一些方法應用在生活中,的確可以幫助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更加幸福。
n 從幸福到更幸福
n 無論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還是在閱讀其他有關幸福的作品或思考關於幸福的問題時,亦或觀察我身邊人的生活時,我常常會問自己:“我幸福嗎?”彆人也問過我同樣的問題。用瞭很長時問,我纔發現,這個問題雖然很重要,但意義並不大。
n 我怎樣纔能判斷自己是否幸福?我在什麼時候纔能變得幸福?是否有關於“幸福”的統一標準?如果有,它是什麼呢?如果說我們的幸福取決於與他人的比較的話,那麼我們周圍的人究竟有多幸福呢?其實,這些問題很難有確切的答案,即便有,這些答案本身對提升我們的幸福感也沒有什麼幫助。
n “我是否幸福?”這個問題本身就暗示著對幸福的兩極看法:我們要麼幸福,要麼不幸。在這種理解中,幸福成為一個終點,我們一旦達到,對幸福的追求就結束瞭。但實際上這個終點並不存在,對這一誤解的執著隻能導緻不滿和挫敗感。
n 我們永遠都可以更幸福,沒有人總是處於的生活狀態而無欲無求。與其去問自己是否幸福,勿寜去探求一個更有幫助的問題:“我怎樣纔能更幸福?”這個問題不但吻閤瞭幸福的本義,還錶明瞭幸福是一個長期追求、永不間斷的過程中的某一段。比如,我現在要比五年前幸福;我也希望,五年後的今天我能比現在更幸福。
n 與其因為還沒有達到的幸福境界而感到垂頭喪氣,與其浪費力氣去苦思冥想自己到底有多幸福,不如認真地去體會和挖掘幸福這一無窮無盡的寶藏,同時去爭取得到更多。要記得,追求幸福應該是我們終生的目標。
n 練習
n 建立習慣——我們的習慣造就瞭我們
n 我們都知道,改變是睏難的。研究指齣,學習新方法,建立新的習慣,或者打破舊的習慣甚至比我們預想的還要睏難,所以絕大多數個人和組織的改變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事實證明,在履行我們承諾的時候,即使這些承諾對我們是有益的,但僅僅依靠自律也是遠遠不夠的。
n 吉姆·羅爾(Jim Loehr)和托尼·施瓦茲(Tony Schwartz)在《怎樣全神貫注地生活》(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一書中提供瞭一些有關“改變”的不同看法:與其強化自律性,不如建立固定的習慣。他們認為:“建立習慣要求確定行動的細節,並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這需要深度價值觀的支撐。”
n 建立習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維持一個已建立好的習慣就沒有那麼睏難瞭。好的運動員有自己的之規:他們知道自己何時進行實地訓練,何時應該在健身房鍛煉,何時訓練柔韌性。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每天刷兩次牙是一種規律,不需要什麼強大的意誌力。所以,隻要能建立良好的習慣(即行為慣性),餘下的事情就很簡單瞭。
n 對運動員來說,良好的運動錶現是他們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所以他們會在訓練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大部分人來說,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們每天都會準時刷牙。如果我們要追求幸福,認清它是有價值的目標,我們需要為它建立習慣。
n 什麼樣的習慣能讓你更幸福呢?你希望生活發生怎樣的改變?比如,每周運動3次,每天早上冥想15分鍾,每個月看兩場電影,與伴侶每個星期二齣去逛逛,隔天閱讀一些有趣的讀物等等。每次建立新習慣時不要太多,一到兩個足矣;另外在習慣被固定下來之前,不要試圖增加新的。就像托尼·施瓦茲(Tony Schwartz)說的:“微小的成果,要比野心勃勃導緻的失敗好得多……不要著急,成功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n ……
序言
接觸這本書,純屬偶然,卻意外地觸碰到瞭我內心深處一直以來有些模糊的渴望。我一直覺得,幸福好像是一種需要“獲得”的東西,像一個奬品,我需要努力去爭取,去贏得。但《幸福的方法》似乎在挑戰我這個根深蒂固的認知。它不是告訴你如何去“追逐”幸福,而是讓你去“創造”幸福。我印象最深的是書裏提到的“積極心理學”的一些概念,雖然我之前接觸過一些,但這本書的解讀更加生動和落地。它沒有講太多枯燥的學術理論,而是通過一些貼近生活的例子,告訴我如何去培養自己的樂觀思維,如何去積極地應對挫摺。我嘗試著在生活中實踐書中的一些小建議,比如每天寫下三件讓我感到快樂的小事,或者在遇到睏難時,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讀。一開始覺得有點彆扭,但堅持下來,我發現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真的在發生微妙的變化。那種感覺,就像是撥開瞭心頭的迷霧,看到瞭更清晰的風景。這本書沒有給我速成的答案,但它給瞭我一種持續探索和調整的勇氣,讓我明白,幸福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通過一個個微小的選擇和行動來積纍。
評分這本書,老實說,我是帶著點兒好奇心去翻開的。市麵上關於“幸福”的書太多瞭,感覺像是被各種理論和方法轟炸,有時候反而讓人更加焦慮,不知道該往哪裏使勁。但《幸福的方法》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次溫和的邀請,邀請我去審視自己內心的聲音。書裏沒有那種“照著我說的做,你就能立馬幸福”的斷言,更多的是引導你去思考,“什麼對我來說是真正的幸福?”它讓我停下來,好好看看那些被我忽略的、瑣碎卻真實的瞬間。比如,早晨一杯熱咖啡的香氣,窗邊灑落的陽光,和傢人短暫的交流,甚至是一段讓我沉浸其中的音樂。這些,以前我可能覺得太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讀完這本書,我開始覺得,幸福可能就藏在這些細微之處,需要我們去用心捕捉和體會。它不是一個宏大的目標,而是一種持續的,由內而外的狀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感恩”的部分,那種不是強迫自己去感謝,而是自然而然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並與之産生連接的感覺,非常打動我。這本書不會給你一個完美的藍圖,但它會點亮你前行的路,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
評分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於一個比較迷茫的時期,感覺生活像是一團亂麻,找不到頭緒。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我打開瞭《幸福的方法》。一開始,我以為它會是那種講瞭很多“方法論”的書,教我如何一步步去達成幸福。但讀下去纔發現,它更像是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內心深處的一些盲點。書裏有很多關於“接納”的討論,這對我來說是很有挑戰性的。我總是習慣於追求完美,對於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總是不那麼容易放過。這本書卻告訴我,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是通往幸福的重要一步。它讓我明白,沒有人是完美的,而那些所謂的“不完美”,或許正是構成我們獨特性的部分。我開始嘗試著用一種更寬容的心態去麵對自己,去原諒那些過去的錯誤,也去肯定那些小小的進步。這種“接納”的過程,並不容易,但每一次嘗試,都讓我感覺內心更加平靜和放鬆。這本書沒有給我具體的“成功秘訣”,但它給瞭我一種更為柔軟和包容的心態,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健康的方式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
評分坦白說,我是在尋找某種“解決方案”的心態下翻開《幸福的方法》的。我總是覺得自己哪裏做得不夠好,不夠成功,不夠有能力讓生活變得更美好。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它不像一本“勵誌書”,更像是一次真誠的對話。作者的文字非常平和,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反而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分享著自己的感悟和觀察。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意義感”的探討,它讓我重新思考,什麼纔是真正值得我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追求的。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忙於應付生活中的各種瑣事,卻忽略瞭內心深處的呼喚。這本書提醒我,去尋找那些能讓我感到有價值、有目標的事情,並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它不是讓你去做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鼓勵你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找到讓你感到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思自己的生活,問問自己,我是否真正地活齣瞭自己的價值。這種自我審視的過程,雖然有時會帶來一些小小的糾結,但最終卻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也更加明確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嚮。
評分我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對未來總是充滿瞭各種擔憂,也常常為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所以,當朋友推薦《幸福的方法》時,我心裏是有些期待,又有些懷疑的。我擔心它會給我帶來更多的壓力,讓我覺得自己又在“學習”如何去幸福。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種完全意想不到的體驗。它沒有給我壓力,反而像一股清流,慢慢地滲透進我的生活。我喜歡書中關於“活在當下”的闡述,它不是那種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很多生動的例子,告訴我如何真正地去體驗和感受當下的每一個時刻。我嘗試著在吃飯的時候,就專心緻誌地去品嘗食物的味道;在走路的時候,就去感受風吹過臉頰的觸感;在和傢人聊天的時候,就全情投入地去傾聽。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讓我漸漸地擺脫瞭對過去的糾結和對未來的擔憂,真正地沉浸在當下的美好中。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嚮導,引導我放慢腳步,去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去感受那些被我忽略的、真實的幸福。它沒有給我一個宏大的目標,而是幫助我重新找迴瞭對生活的熱情和對自己的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