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传输网工程维护手册 通信网络技术教材 传输网络的技术演进 光缆SDH DWDM OTN PTN

正版 传输网工程维护手册 通信网络技术教材 传输网络的技术演进 光缆SDH DWDM OTN PT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传输网
  • SDH
  • DWDM
  • OTN
  • PTN
  • 光缆
  • 通信网络
  • 网络工程
  • 维护手册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磐恒志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16704
商品编码:29622208337
丛书名: 传输网工程维护手册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    名    传输网工程维护手册
定    价    49.00元
作    者    杨彬  张兵  潘丽  戴洪帅  孙军  王彬
重    量    410g 
 开    本     16开
装    帧    平装
页    数    224页
出版时间    2016年5月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115416704
 内容简介

       本书的重点针对通信运营商的网络维护人员关注的核心工作问题:网络、业务、故障进行了讲解。首先介绍传输网络的技术演进,然后重点分章节介绍光缆、SDH、DWDM、OTN、PTN、GPON、同步网的数据传输原理、网络架构、典型业务和故障处理。

      适合通信运营商、设计院、研究院、设备厂家、及相关外协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人士作为参考读物。

 目录

第1章 传输网的发展与演进    1

1.1 传输网的功能定位 1

1.2 传输网络技术的发展 2

1.3 传输网络的技术演进方向 5

参考文献 7

第2章 光缆线路维护基础 8

2.1 光纤与光缆基础知识 8

2.1.1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8

2.1.2 光纤传输特性 16

2.2 光缆日常维护 20

2.2.1 巡线维护 20

2.2.2 分类维护 21

2.2.3 维护常用仪表和机具等 25

2.3 光缆故障处理 26

2.3.1 光缆线路故障分类 27

2.3.2 故障原因分类 27

2.3.3 故障处理原则 28

2.3.4 制定应急调度方案 28

2.3.5 光缆线路故障修复流程 28

2.3.6 故障现象定位的流程 29

2.3.7 故障处理的注意事项 32

参考文献 33

第3章 SDH网络维护基础 34

3.1 SDH网络的数据传输原理 34

3.1.1 设备结构 34

3.1.2 数据封装 37

3.1.3 设备传输数据流程 41

3.2 SDH网络的典型架构 45

3.2.1 基本网络拓扑 45

3.2.2 网络架构 46

3.2.3 网络保护 47

3.3 SDH网络的典型业务 51

3.4 传输机房基本结构 52

3.5 SDH网络的故障处理 54

3.5.1 故障预警原理 54

3.5.2 故障分类 55

3.5.3 故障处理方法 57

3.5.4 故障案例 60

参考文献 63

第4章 DWDM网络维护基础 70

4.1 DWDM网络的数据传输原理 70

4.1.1 系统结构 71

4.1.2 发射机/接收机 71

4.1.3 光中继放大器 76

4.1.4 光监控功能 79

4.2 DWDM网络的典型架构 81

4.2.1 站点类型 81

4.2.2 组网方式 82

4.3 DWDM网络的维护和故障处理 83

4.3.1 日常维护工作 83

4.3.2 故障分类及处理 88

参考文献 97

第5章 OTN网络维护基础 98

5.1 OTN网络的数据传输原理 98

5.1.1 OTN技术特点 98

5.1.2 OTN层次结构 100

5.1.3 数据封装 101

5.2 OTN网络的典型架构 110

5.2.1 OTN设备简介 110

5.2.2 OTN组网方案 112

5.2.3 OTN网络保护 114

5.3 OTN网络的故障处理 122

5.3.1 维护信号 122

5.3.2 常见故障告警分类 125

参考文献 129

第6章 PTN网络维护基础 130

6.1 PTN网络的数据传输原理 130

6.1.1 基本概念 130

6.1.2 数据封装 131

6.2 PTN网络架构 137

6.2.1 网元分类 137

6.2.2 网络拓扑 138

6.3 PTN网络的保护方案 138

6.3.1 线性保护 139

6.3.2 环网保护 143

6.3.3 接入链保护 146

6.3.4 双归保护 147

6.3.5 IP/MPLS业务保护 147

6.3.6 L3 VPN保护 148

6.4 PTN网络业务承载方案 148

6.4.1 PTN与移动业务对接方案 149

6.4.2 PTN与WLAN对接方案 152

6.4.3 PTN与PON对接方案 152

6.5 PTN网络的QoS方案 153

6.5.1 流分类和流标记 155

6.5.2 流量监管和整形(带宽控制) 155

6.5.3 拥塞控制 156

6.5.4 队列调度 156

6.5.5 层次化QoS 157

6.5.6 连接允许控制(CAC) 158

6.6 PTN网络的故障处理 158

6.6.1 分析定位 158

6.6.2 业务中断故障和业务恢复 164

6.6.3 常见故障处理 166

参考文献 170

第7章 GPON网络维护基础 172

7.1 GPON网络基础概念 172

7.1.1 GPON网络架构 173

7.1.2 PON网络关键技术 174

7.1.3 PON网络保护方式 176

7.2 GPON网络数据的传输原理 178

7.2.1 GPON协议栈结构 178

7.2.2 GPON业务复用与映射 178

7.2.3 GPON帧结构 182

7.3 综合布线系统介绍 184

7.3.1 综合布线系统构成 184

7.3.2 驻地网综合布线方案 187

7.4 GPON典型组网应用 193

7.4.1 公众客户综合接入 193

7.4.2 大客户、商业客户综合接入 195

7.4.3 村村通接入 195

7.4.4 视频监控接入 196

7.5 GPON网络故障处理 197

7.5.1 GPON故障处理常用方法 197

7.5.2 GPON常见故障及处理 199

参考文献 207

第8章 同步网维护基础 209

8.1 同步网的技术原理 209

8.1.1 同步的概念 209

8.1.2 同步技术简介 210

8.1.3 同步设备卫星源简介 211

8.2 同步网的设置原则 212

8.2.1 时钟同步设置原则 212

8.2.2 时间同步设置原则 213

8.2.3 保护设置原则 214

8.3 同步网的典型架构 216

8.3.1 数字同步网的分层架构 216

8.3.2 典型传输网络同步时钟的接引方式 217

8.4 同步网的故障处理 219

8.4.1 常见告警分析 219

8.4.2 常见故障处理 222

参考文献 224


目录

......

暂时没有内容介绍,请见谅!


《通信网络技术精要:光传输系统深度解析与实践指南》 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作为现代社会运行的“神经网络”,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光传输系统,作为通信网络的核心骨干,承载着海量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乃至国家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本书旨在为通信网络工程技术人员、通信专业学生以及对光传输技术感兴趣的从业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实用的技术解析与实践指导。 本书将聚焦于当前及未来通信网络发展的主流技术,涵盖从基础的光学原理到复杂的光传输系统架构,从设备选型、部署实施到日常运维、故障排查,力求做到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深入浅出。我们深知,在日新月异的技术浪潮中,掌握核心技术、理解演进趋势、具备实践能力是每一位通信从业者必备的素养。因此,本书在内容组织上,既注重理论的严谨性,又强调实践的可操作性,力求帮助读者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光纤通信基础理论 本章将系统梳理光纤通信领域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1 光学基础回顾 1.1.1 光的性质与传播: 深入探讨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衍射、反射、折射等基本光学现象,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1.1.2 光的波长、频率与光谱: 讲解光的基本参数,如波长、频率、光速等,以及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的光谱分布,为理解光波长复用技术提供背景。 1.1.3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分析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时的衰减、色散、非线性效应等,这些效应直接影响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 1.2 光纤的原理与类型 1.2.1 全反射原理: 详细阐述光纤通信的核心原理——全反射,解释其如何在光纤内部实现无损传输。 1.2.2 光纤的结构与构成: 剖析光纤的纤芯、包层、涂覆层等关键组成部分,理解各部分的功能及其对光信号传输的影响。 1.2.3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 详细比较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结构、传码率、传输距离、应用场景等,阐明其各自的优缺点。 1.2.4 特种光纤简介: 介绍如零色散位移光纤、低损耗光纤等特种光纤,了解其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优势。 1.3 光信号的产生与探测 1.3.1 光源技术: 介绍激光器(如DFB激光器)和发光二极管(LED)等光信号的产生器件,分析其工作原理、光谱特性、调制能力等。 1.3.2 光电探测器: 讲解PIN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等光信号的探测器件,分析其工作原理、灵敏度、响应速度等。 1.4 光信号的损耗与色散 1.4.1 光纤损耗的来源: 详细分析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弯曲损耗等多种光纤损耗机制,理解其对传输距离的限制。 1.4.2 光信号的色散: 阐述材料色散、波导色散、模式色散等不同类型的色散,分析其对信号波形展宽、码间干扰的影响。 1.4.3 补偿技术: 介绍色散补偿光纤(DCF)、光栅补偿等常用的色散补偿方法。 第二章:光传输系统的核心技术 本章将深入探讨构成现代光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理解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2.1 光复用技术:最大化光纤容量 2.1.1 波分复用(WDM): 2.1.1.1 WDM基本原理: 详细解释如何利用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实现带宽的指数级提升。 2.1.1.2 稀疏波分复用(CWDM): 分析CWDM的特点、技术要求、设备构成及适用场景,了解其成本效益优势。 2.1.1.3 密集波分复用(DWDM): 深入讲解DWDM的密集信道间隔、高容量特性,分析其在骨干网中的关键作用。 2.1.1.4 DWDM系统构成: 介绍DWDM系统的光源、复用/解复用器、光放大器、色散补偿模块(DCM)等关键组件。 2.1.1.5 DWDM的信道规划与管理: 探讨DWDM系统的波长分配、信道监控、故障管理等。 2.1.2 时分复用(TDM): 2.1.2.1 TDM基本原理: 解释如何将不同用户的信号分配到不同的时间片内传输。 2.1.2.2 TDM在传统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简要回顾TDM在SDH系统中的应用。 2.2 同步数字体系(SDH) 2.2.1 SDH的技术演进与地位: 介绍SDH作为一种成熟的、广泛应用的数字传输体制,其在光传输网络中的历史地位和技术特点。 2.2.2 SDH帧结构与层次: 详细解析SDH的帧结构(如STM-N)、映射、复用等,理解不同速率信号的封装方式。 2.2.3 SDH网元设备: 介绍SDH网络中的ADM、ADM、DCS等关键设备的功能和组网方式。 2.2.4 SDH的保护与恢复机制: 深入分析SDH的1+1保护、MSP、SNCP、UPSR等保护倒换方案,理解其对网络可靠性的保障。 2.2.5 SDH的局限性与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 分析SDH在带宽、灵活性、IP业务承载等方面的不足,引出后续的新技术。 2.3 光网络的发展与变革 2.3.1 传输网络演进的驱动力: 分析业务量增长、IP化趋势、多业务承载需求等对传输网络提出的新挑战。 2.3.2 客户端信号的IP化: 探讨Ethernet、IP等业务如何接入传输网络,以及如何进行高效承载。 2.3.3 OTN(光传送网)技术: 2.3.3.1 OTN的定位与优势: 介绍OTN作为SDH的升级换代技术,其在带宽、灵活性、客户端映射、OAM等方面的突出优势。 2.3.3.2 OTN的封装体制: 详细解析OTN的ODUk、ODUk.cn、ODUflex等封装层级,理解其对不同速率、不同格式业务的灵活承载能力。 2.3.3.3 OTN的OAM(操作、管理和维护)能力: 重点讲解OTN在客户层、段层、线路层提供的强大OAM功能,包括监控、告警、性能统计、故障定位等。 2.3.3.4 OTN与DWDM的融合: 分析OTN如何与DWDM技术结合,构建高效、可管、可控的骨干光传输网络。 2.3.4 PTN(分组传送网)技术: 2.3.4.1 PTN的技术背景与目标: 介绍PTN是为了承载IP/MPLS等分组业务而设计的新一代传送技术,旨在提供灵活、高效、低成本的分组业务承载。 2.3.4.2 PTN的组网特点: 分析PTN采用的扁平化、端到端、高效承载分组业务的设计理念。 2.3.4.3 PTN的业务承载能力: 重点讲解PTN对Ethernet、IP、MPLS等主流分组业务的封装、映射和调度机制。 2.3.4.4 PTN的保护机制: 介绍PTN的网络保护和设备保护机制,如1+1、N+1保护等。 2.3.4.5 PTN与SDH/OTN的协同: 探讨PTN如何在接入层、汇聚层承担分组业务,并与OTN/SDH核心层进行协同。 第三章:光传输系统的部署与运维 本章将聚焦于光传输系统的实际部署、运行维护以及故障处理,帮助读者掌握工程实践的关键技能。 3.1 工程勘察与方案设计 3.1.1 需求分析: 如何根据业务需求、网络规模、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准确的需求分析。 3.1.2 光缆路由选择与敷设: 讲解光缆路由勘察、光缆类型选择(直埋、管道、架空、水埋等)、敷设规范与注意事项。 3.1.3 设备选型原则: 根据网络架构、业务类型、性能要求、成本预算等,选择合适的传输设备(如OTN设备、DWDM设备、PTN设备等)。 3.1.4 网络拓扑设计: 规划点对点、环形、网状等网络拓扑,考虑冗余和可扩展性。 3.2 设备安装与调试 3.2.1 机房环境要求: 明确设备安装场所(机房)的温湿度、电力、接地、防尘、防火等要求。 3.2.2 设备安装规范: 讲解机柜安装、设备上架、线缆布放、光纤连接等关键步骤。 3.2.3 初期调试流程: 介绍设备上电、软件配置、基本链路测试、告警检查等初期调试方法。 3.2.4 参数配置与优化: 讲解光功率、报警阈值、保护倒换策略、QoS参数等关键参数的配置与调优。 3.3 网络监控与性能管理 3.3.1 NMS(网络管理系统)应用: 介绍NMS的功能,如设备发现、拓扑展示、性能采集、告警管理、配置管理等。 3.3.2 关键性能指标(KPIs): 讲解光功率、误码率(BER)、时延、抖动等关键性能指标的监控与分析。 3.3.3 告警分析与处理: 如何对告警进行分级、分类,并制定有效的告警处理流程。 3.3.4 容量规划与升级: 基于网络流量和业务增长预测,进行容量规划和设备升级。 3.4 故障诊断与排查 3.4.1 故障分类与定位: 常见故障类型(光路中断、设备故障、参数异常等)及其定位方法。 3.4.2 常用故障诊断工具: 介绍OTDR(光时域反射仪)、光功率计、网络分析仪等工具的使用。 3.4.3 典型故障场景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光缆断裂、光模块损坏、配置错误等常见故障的排查思路。 3.4.4 保护倒换与恢复: 掌握在故障发生时,如何触发和验证保护倒换机制,确保业务连续性。 3.5 网络安全与优化 3.5.1 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 了解光传输网络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如未经授权访问、信号窃听等),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5.2 网络性能优化: 通过调整参数、优化配置、升级设备等方式,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用户体验。 3.5.3 节能减排与绿色通信: 探讨在网络建设和运维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建设绿色通信网络。 第四章:未来光传输网络展望 本章将对光传输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帮助读者了解前沿技术和未来方向。 4.1 800G/1.6T等超高速传输技术 4.1.1 超高速光信号调制技术: 介绍相干检测、QAM等技术如何实现更高的频谱效率。 4.1.2 超长距离传输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分析超高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中面临的色散、非线性等问题,以及相应的补偿技术。 4.2 软件定义网络(SDN)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在光网络中的应用 4.2.1 SDN对光网络控制平面的影响: 讲解SDN如何实现光网络的集中控制和灵活调度。 4.2.2 NFV如何支持光网络功能的虚拟化: 分析NFV如何将传统硬件设备功能软件化,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4.2.3 敏捷光网络: 探讨SDN/NFV如何构建更加敏捷、智能的光传输网络。 4.3 确定性网络与低时延通信 4.3.1 确定性网络的需求: 分析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等对网络时延和抖动提出的严苛要求。 4.3.2 实现低时延和确定性的技术手段: 探讨时隙调度、流量工程等技术。 4.4 智能化运维与AI在光网络中的应用 4.4.1 预测性维护: 利用AI算法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 4.4.2 自动化故障排查: AI辅助的故障诊断和定位。 4.4.3 智能网络优化: AI驱动的网络性能优化和资源调度。 4.5 光网络与其他通信技术的融合 4.5.1 5G/6G与光网络的协同: 探讨光网络如何支撑5G/6G的高带宽、低时延需求。 4.5.2 云网融合: 光网络在云服务中的关键作用。 结语 光传输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框架,帮助大家理解当前主流技术,掌握核心原理,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有所认识。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各位通信从业者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为构建更加高效、可靠、智能的通信网络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资深技术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对未来技术趋势的把握,以及如何将这些前沿技术与现有的运维体系有效融合。《传输网络的技术演进》这部分内容,对我而言至关重要。我希望它能清晰地描绘出从传统SDH到OTN/PTN,再到未来可能出现的超大容量、低延迟网络架构的演进路径。更重要的是,它应该探讨这种演进对运维模式带来的冲击——例如,当网络控制平面越来越软件化、虚拟化时,传统的基于硬件盒子和特定协议的维护方法将如何被SDN/NFV等理念重塑?我期望书中能有关于如何构建智能化运维平台(AIOps)的初步框架或最佳实践。例如,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来预测设备老化、负载不均衡,从而提前介入,变“被动维护”为“主动优化”。如果这本书仅仅停留在对SDH/DWDM技术的机械描述,而没有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升级来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和网络可靠性的提升,那么它对于指导我们进行网络架构的迭代升级,作用就非常有限了。

评分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我关注的是这本书的体系结构是否能有效地引导学习者建立起完整的知识图谱。对于像光缆、SDH、DWDM、OTN、PTN这样具有鲜明技术迭代特点的领域,如何平衡历史技术和前沿技术的介绍比例,是一个挑战。我希望教材能清晰地界定每种技术在当前网络中的角色定位——SDH虽然老旧,但在某些偏远地区的接入层可能仍然是主力;OTN如何作为光层的增强标准,为上层业务(如以太网、VCAT)提供更精细的保护和带宽管理。此外,如果书中能够辅以大量的工程图纸解析,展示不同技术架构下的网络拓扑图,并解释在不同拓扑下维护策略的差异,那将极大地帮助学习者理解“网”是如何构建起来的。最终,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会“怎么做”(维护操作),更能让我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设计理念),从而形成对整个传输网络系统性的认知。

评分

对于一个侧重于网络安全和合规性的工程师来说,我对书中关于光缆和传输设备安全性的论述非常感兴趣。虽然传输网通常被视为相对稳定的骨干,但物理层的安全,如光缆的防盗、防破坏,以及传输设备(如OTN交叉设备)的配置管理和访问控制,都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我期待这本书能详细阐述在设备维护过程中,如何确保配置备份的异地冗余和加密传输,防止关键配置信息在传输路径上泄露或被恶意篡改。此外,随着网络扁平化,PTN的引入也带来了更复杂的业务隔离需求。书中是否提到了如何利用MPLS-TP或相关的隧道技术,在高可靠性的网络层面上实现严格的业务隔离,确保一个业务的故障或安全事件不会连锁波及到其他关键业务?如果这本书能将工程实践与网络安全规范紧密结合,为我们提供一套可操作的安全加固清单,那无疑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评分

这本《正版 传输网工程维护手册 通信网络技术教材 传输网络的技术演进 光缆SDH DWDM OTN PTN》的宣传语简直是勾起了我作为一名通信行业新人的无限遐想,但坦白说,我更关心的是它实际的“落地性”和“实战性”。我希望它能像一本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的笔记一样,充满着那些教科书上不会告诉你的“坑”和“窍门”。比如,在实际光缆敷设过程中,如何精确判断光纤的弯曲半径以避免损耗,而不是仅仅给出一个理论值;在处理SDH告警风暴时,那种需要快速定位核心故障点而不能被大量次要告警信息淹没的思维导图式的处理流程,是不是能找到影子?我尤其期待它在DWDM设备的现场调优部分能有深度。波长分配、色散补偿模块(DCM)的放置策略,以及在不同厂家设备混组环境下,如何进行链路一致性检查和对接测试,这些都是纸面知识难以完全涵盖的领域。如果这本书能提供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哪怕是描述性的,而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那它的价值就远超一本普通的教材了。我希望能从中窥见那些经过无数次现场磨砺后沉淀下来的“工程智慧”,让我在面对实际的维护挑战时,能多一份底气和从容。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教材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罗列,而应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工具。阅读《传输网工程维护手册》时,我非常看重其在故障诊断逻辑上的严谨性。比如,当一个DWDM系统报告端到端业务中断时,书中是否提供了一个层次分明的排查流程?是从光层功率/误码率开始,逐步深入到波长路由、交叉连接(OAM/BFD),再到业务封装(如PTN的Pseudo Wire)的完整闭环检查?我尤其希望看到一些关于“疑难杂症”的分析,那些不是教科书上标准故障模式的场景。例如,间歇性抖动、温漂导致的性能漂移,或者由于第三方设备兼容性问题引起的信令协商失败。如果这本书能用图表或流程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示如何运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将复杂的故障分解成可控的小单元进行验证,那对于提高现场工程师的综合故障排除能力,将是立竿见影的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