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通信原理與技術(第2版)
定價:42.00元
售價:31.5元,便宜10.5元,摺扣75
作者:蔣青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63531219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通信原理與技術(第2版)》由蔣青、呂翊、周非、李文娟編著,對現代通信係統所涉及的有關原理及技術進行瞭係統的分析和討論,盡量避免煩瑣的數學推導,偏重於物理概念的理解及通信技術的具體應用,可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習對象的需要。本書敘述上力求概念清楚、重點突齣、深入淺齣、通俗易懂。本書共10章,內容包括:緒論、信源和信道、信號與噪聲分析、模擬調製係統、數字基帶傳輸係統、數字頻帶傳輸係統、模擬信號的數字化、信道編碼、同步係統、擴頻通信。內容涵蓋通信原理教學的基本內容,每章配有例題和習題,且書末附有習題參考答案。《通信原理與技術(第2版)》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電子工程及其相近專業以應用型為培養目標的本科層次學生的教材,適當刪節也可用於相關專業的專科學生教材,還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章 緒論
1.1引言
1.2通信的分類及通信方式
1.3通信係統的組成
1.4信息及其度量
1.5通信係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1.6通信係統中的噪聲
1.7通信發展概況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2章 信源和信道
2.1引言
2.2信源與信息熵
2.3信道
2.4信道容量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3章 信號與噪聲分析
3.1信號的分類
3.2確定信號的分析
3.3變量的統計特徵
3.4過程
3.5高斯過程
3.6過程通過係統的分析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 模擬調製係統
4.1引言
4.2綫性調製的原理
4.3綫性調製係統的抗噪聲性能分析
4.4非綫性調製的原理
4.5調頻係統的抗噪聲性能分析
4.6調頻係統的加重技術
4.7模擬調製係統的特點與應用
4.8頻分復用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5章 數字基帶傳輸係統
5.1引言
5.2數字基帶信號的常用波形和傳輸碼型
5.3數字基帶信號的頻譜分析
5.4數字基帶信號的傳輸與碼間串擾
5.5間串擾的基帶傳輸特性
5.6部分響應係統
5.7間串擾基帶傳輸係統的抗噪聲性能分析
5.8眼圖與時域均衡
5.9佳基帶傳輸係統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6章 數字頻帶傳輸係統
6.1引言
6.2二進製幅移鍵控
6.3進製頻移鍵控
6.4進製相移鍵控
6.5進製數字調製係統的性能比較
6.6多進製數字調製係統
6.7現代數字調製技術
6.8正交頻分復用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7章 模擬信號的數字化
7.1引言
7.2采樣定理
7.3模擬信號的量化
7.4脈衝編碼調製
7.5語音壓縮編碼
7.6圖像壓縮編碼
7.7時分復用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8章 信道編碼
8.1引言
8.2信道編碼的基本原理
8.3綫性分組碼
8.4捲積碼
8.5交織編碼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9章 同步係統
9.1引言
9.2載波同步
9.3位同步
9.4群同步
9.5網同步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0章 擴頻通信
10.1引言
10.2擴頻通信的基本原理
10.3pn序列
10.4直接序列擴頻係統
10.5碼分復用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附錄a常用數學公式
附錄b傅裏葉變換
附錄c誤差函數、互補誤差函數錶
附錄d貝塞爾函數錶jn(x)
附錄e英文縮寫詞對照錶
部分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老實說,第一次在書店看到的時候並沒有立刻抓住我的眼球。它采用瞭一種比較傳統的藍白配色,字體排版也比較工整,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看起來非常“學術”。我當時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淺齣講解信號處理基礎的教材,主要是想鞏固一下傅裏葉變換和Z變換在實際通信係統設計中的應用。拿到手上翻瞭幾頁後,發現內容組織結構非常清晰,章節之間邏輯銜接得很自然,從最基礎的概率論基礎開始,逐步過渡到調製解調、信道編碼等核心模塊。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復雜概念時,總是能配上非常直觀的圖示和生動的比喻,這對於我這種偏嚮工程實踐的讀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不過,對於那些已經對信息論有深刻理解的高階讀者來說,可能前麵幾章的鋪墊會顯得略微冗長,但從教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詳盡的鋪陳無疑是為初學者打下瞭堅實的基礎。總的來說,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本嚴謹、可靠,注重基礎概念建立的優秀入門級教材,適閤需要係統性學習通信理論框架的理工科學生。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通信領域耕耘多年的專傢,其對概念的把握和體係的構建達到瞭極高的水準。我最欣賞的是它對“信息論基礎”和“信道編碼”這兩個關鍵部分的闡述方式。作者並沒有把信息論僅僅當作一個獨立的數學工具來介紹,而是始終將其作為衡量一切通信係統性能優劣的“終極標尺”,這種貫穿始終的思維框架非常有助於讀者建立正確的性能評估觀。特彆是在講解綫性分組碼和捲積碼時,作者巧妙地引入瞭“最小漢明距離”的直觀幾何解釋,使得原本抽象的代數結構變得可以“觸摸”和“感知”。這體現瞭作者高超的教學藝術——將復雜的數學抽象與具體的物理意義緊密結閤。如果說有什麼不足,那就是某些高級的編碼和調製方案(比如迭代均衡接收)的介紹深度稍顯不足,僅停留在原理層麵,沒有深入到算法實現細節,對於從事底層算法研發的人士來說,這部分內容可能需要額外的資料補充。總而言之,這是一部紮實、係統、能讓人建立起牢固理論體係的經典著作。
評分從排版和印刷質量的角度來評價,這本書的錶現可以說是中規中矩,符閤行業標準。紙張的厚度適中,閱讀起來不會有墨水洇開的煩惱,但內頁的白色略微偏亮,長時間閱讀後,眼睛會感到一定的疲勞感。如果下次再版時,能考慮使用稍微柔和一些的米黃色紙張,並增加一些章節之間的留白,閱讀體驗會得到質的飛躍。另一個讓我略感遺憾的是,盡管內容涵蓋瞭基礎理論的方方麵麵,但在前沿技術(比如可見光通信或者太赫茲通信的基本概念引入)方麵,著墨不多,這使得它在麵對快速迭代的通信技術領域時,顯得稍微有些保守。它更像是對“經典”通信原理的教科書式總結,而非緊跟行業前沿的動態指南。對於希望瞭解最新技術動嚮的讀者來說,可能還需要輔以其他專業論文或資料。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纔算是粗略地瀏覽完瞭這本厚厚的著作。坦白講,這本書的深度遠超我的預期,它不僅僅停留在概念的羅列上,更著重於從物理層麵對各種通信技術的性能進行數學建模和分析。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多址接入技術(如TDMA和CDMA)的對比分析部分。作者沒有簡單地介紹這些技術的工作原理,而是深入探討瞭它們在特定噪聲環境下容量和抗乾擾能力的數學推導過程。閱讀這些推導過程,尤其是在推導香農信道容量公式的應用場景時,我感覺自己仿佛迴到瞭大學時代,需要全神貫注地盯著每一個變量和公式的變換。盡管過程略顯燒腦,但最終得齣的結論清晰地展示瞭技術選擇背後的權衡藝術。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它的“硬核”程度,它不是一本快速參考手冊,而是一本需要你靜下心來,帶上紙筆一同“修煉”的寶典。如果你隻是想瞭解一下5G有哪些新技術,這本書可能提供不瞭最新的商業化細節,但如果你想知道這些技術背後的“為什麼”和“如何實現”,它絕對是首選。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我個人感受是體現在其豐富的習題集上的。每章末尾的練習題設計得非常巧妙,它們並非那種簡單的公式代入,而是很多小型的、貼近實際工作場景的分析題。例如,書中有一組題目要求我們計算在特定帶寬限製下,如何設計最優的匹配濾波器以最大化信噪比,這直接關聯到我目前正在做的射頻前端設計優化工作。我發現,很多其他同類書籍的習題往往過於理論化,解完題也感覺跟實際工程脫節,但這本書的練習題明顯是經過精心挑選和設計的,它們有效地充當瞭理論知識到工程實踐的橋梁。當然,配套的參考答案和詳細解題步驟是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這讓自學過程的受挫感大大降低,即使遇到卡殼的地方,也能通過參考解析快速理清思路,這種及時的反饋機製對於自學者來說太重要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