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6)
:108.00元
售价:84.2元,便宜23.8元,折扣77
作者:徐清泉 (编者), 荣跃明 (丛书)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520143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讲,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题目所吸引,尤其是“发展报告”这几个字,预示着它并非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文学作品,而是有更深入的分析和梳理。我平日里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政策有着一定的关注,也经常留意新闻中关于各类公共服务项目的新闻。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其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一直以来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关注的是,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下,上海是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创新,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广泛的市民群体,以及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和便捷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了解2016年上海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面貌,包括其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中看到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和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这对于我理解中国城市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演进方向,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城市规划和社区发展的研究者,我对《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6)》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便是其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是否健全、是否富有活力。上海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其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非常好奇,在2016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内容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等方面,有哪些突出成就?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帮助我理解上海是如何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是如何在保障基本文化权益的同时,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的。特别是,我希望能从中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效率,以及如何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可及性的文化服务体系的案例和思考,这对于我们未来在其他城市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都将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我是一名教师,平时也喜欢阅读一些与教育、社会发展相关的书籍,希望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社会变迁。当我在书架上看到《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6)》时,立刻觉得它可能是一本能够给我带来不少启发的读物。我一直认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繁荣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上海作为一座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城市,其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努力,无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上海在2016年是如何在这一领域进行投入和建设的,包括其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发展,以及在艺术普及、社区活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更重要的是,我想了解这些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是如何真正触及到市民,如何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以及它们对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扇了解上海这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大气,以深邃的蓝色为主色调,搭配烫金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散发出一种沉稳而专业的学术气息。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书店的“城市发展”专区看到的,当时就被它厚重的体量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虽然我并非上海本地人,但一直以来对中国大都市的公共服务体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像上海这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公共文化服务的演进轨迹无疑具有极强的样本意义。翻开书的扉页,那一串串严谨的统计数据、清晰的图表,以及那些充满洞察力的文字,让我立刻感受到编纂者在这本书上投入的心血。它不像很多市面上泛泛而谈的通俗读物,而是扎根于实证研究,用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来描绘上海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于我这样一位对城市规划、社会学以及文化政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能够窥探到一个庞大都市背后,关于文化传承、市民福祉以及社会和谐的脉络。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关于公共文化资源如何公平分配、如何触及更多不同群体,以及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创新以适应新需求的答案。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6)》,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就是“厚重”。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像是承载了大量信息和研究的份量。我是一名在上海工作多年的普通白领,平时工作忙碌,但对生活品质有着不懈的追求,其中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对文化生活的参与上。从博物馆展览到社区文化活动,从图书馆的借阅体验到各类公益讲座,我都有着切身的感受。我一直很好奇,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其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究竟是如何运作的?是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并提升其文化魅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这本书恰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这些疑问。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份冰冷的报告,更能通过翔实的案例和数据,展现上海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所付出的努力、面临的挑战以及取得的成就。我想看看,那些藏匿在城市角落的文化空间是如何被激活的,那些曾经被忽视的群体又是如何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的。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和“服务温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