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学术文丛:中国文化史(套装上中下册)
定价:145.00元
售价:105.9元,便宜39.1元,折扣73
作者:柳诒徵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06853194
字数:
页码:114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史非文学,非科学,自有其封域。古之学者治六艺,皆治史耳。故《汉志》有“六艺”,不专立书目。刘宋以史俪文、儒、玄三学,似张史学,而乙部益以滋大。顾儒学即史学,而玄又出于史,似四学之并立未谛。近世学校史隶文科,业此而隽其曹者称文学博士,名实诡矣。西国史籍之萌芽,多出文人,故以隶文科.与吾国邃古以来史为政宗异趣。近人欲属之科学,而人文与自然径庭,政治、经济、社会诸学皆产于史,子母不可偶,故吾尝妄谓今之大学宜独立史学院,使学者了然于史之封域非文学、非科学,且创为斯院者,宜莫吾国若。三二纪前,吾史之丰且函有亚洲各国史实,固俨有世界史之性。丽、鲜、越、倭所为国史,皆师吾法。夫以数千年丰备之史为之干,益以近世各国新兴之学拓其封,则独立史学院之自吾倡,不患其异于他国也。
目录
绪论
上编 上古文化史
章 中国人种之起源
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制作
第三章 家族及私产制度之起源
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 文字之兴
第六章 洪水以后之中国
第七章 衣裳之治
第八章 治历授时
第九章 唐虞之让国
第十章 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 忠孝之兴
第十四章 洪范与五行
第十五章 汤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 传疑之制度
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兴
第十九章 周之礼制
第二十章 文字与学术
第二十一章 共和与
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变迁
第二十三章 学术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 与管子
第二十五章 孔子
第二十六章 孔门弟子
第二十七章 周末之变迁
第二十八章 诸子之学
第二十九章 秦之统
第三十章 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 汉代内外之开辟
第三十二章 两汉之学术及文艺
第三十三章 建筑工艺之进步
中编 中古文化史
章 中国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东来之故
第二章 佛教人中国之初期
第三章 诸族并兴及其同化
第四章 南北之对峙
第五章 清谈与讲学
第六章 选举与世族
第七章 三国以降文物之进步
第八章 元魏之制度
第九章 佛教之盛兴
……
下编 近世文化史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绪论
上编 上古文化史
章 中国人种之起源
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制作
第三章 家族及私产制度之起源
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 文字之兴
第六章 洪水以后之中国
第七章 衣裳之治
第八章 治历授时
第九章 唐虞之让国
第十章 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 忠孝之兴
第十四章 洪范与五行
第十五章 汤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 传疑之制度
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兴
第十九章 周之礼制
第二十章 文字与学术
第二十一章 共和与
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变迁
第二十三章 学术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 与管子
第二十五章 孔子
第二十六章 孔门弟子
第二十七章 周末之变迁
第二十八章 诸子之学
第二十九章 秦之统
第三十章 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 汉代内外之开辟
第三十二章 两汉之学术及文艺
第三十三章 建筑工艺之进步
中编 中古文化史
章 中国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东来之故
第二章 佛教人中国之初期
第三章 诸族并兴及其同化
第四章 南北之对峙
第五章 清谈与讲学
第六章 选举与世族
第七章 三国以降文物之进步
第八章 元魏之制度
第九章 佛教之盛兴
……
下编 近世文化史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深入浅出、且具有思想深度的中国文化史著作,而这套《中国文化史》无疑给了我惊喜。它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语言上,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使得即便是对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进入阅读状态。但同时,书中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思想精髓的解读,又都极为精准和深刻,触及到了中国文化的本质。我喜欢作者在描述一些文化现象时,所采用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鲜活的案例,这使得原本抽象的文化概念变得具体可感。通过阅读,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套书,是送给每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的最好礼物。
评分我最近读完了这套《中国文化史》,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以其卓越的学识和深邃的洞察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化画卷。从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到秦汉的统一与融合,再到唐宋的繁荣与创新,直至近代的思想启蒙与民族觉醒,每一个时期都被作者赋予了独特的文化生命力。书中对思想史、哲学史、艺术史、宗教史等诸多领域的交叉论述,展现了中国文化内部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解读所吸引,作者不仅梳理了儒、释、道等主要思想流派的源流与发展,还探讨了它们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伦理。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文化的韧性与创造力,以及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何不断吸收、融合、创新,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
评分这套《中国文化史》带给我的震撼,绝不仅仅是知识量的堆积,更是对“文化”二字有了全新的认知。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但作者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将文化的形成、传播、演变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书中对不同时期服饰、饮食、建筑、艺术等物质文化的研究,让我看到了物质基础如何支撑和影响精神文化的发展。同时,作者对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探讨,也让我理解了这些因素是如何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最令我赞叹的是,作者在宏观叙述的同时,也关注到了许多被忽视的细节,比如市井生活中的习俗、民间传说中的智慧,这些细节的展现使得中国文化更加立体、鲜活。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个观点或某个史实而陷入沉思,并引发自己对当下文化的联想。这套书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文化的过去,也折射出我们今天的身影。
评分坦白说,在翻阅这套《中国文化史》之前,我对中国文化史的认知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但这部作品却以一种极其系统和全面的方式,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化长卷。作者在论述上,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从远古的蒙昧时期,到近代的思想变革,每一个章节都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时所展现出的客观性与批判性,他既肯定了中国文化在各个时期的辉煌成就,也指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局限与不足。书中对于不同思想流派的辨析,对社会变迁与文化演进关系的揭示,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精辟的论述,更在于它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去理解中国文化为何是今天的样子,以及它将走向何方。
评分刚入手这套《中国文化史》,虽然只翻了几页,但已经被其宏大的视角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着力于梳理历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探究其内在的逻辑和演变规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时期思想流派的交织与碰撞有着极为细致的描绘,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如何相互激化,又如何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基础;汉代儒家思想如何独尊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与佛教的兴起又带来了怎样的文化变革。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却又不显得晦涩难懂,反而是娓娓道来,仿佛一位饱学之士在与你促膝长谈。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它在世界文明史中的独特地位。对于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