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谱録类:文房四谱
定价:56.00元
作者: 苏易简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861
字数:
页码:2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文房四谱》是宋代苏易简撰。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属四川)人。是书凡《笔谱》二卷,《砚谱》《墨谱》《纸谱》各一卷,而笔格、水滴附焉。各述原委本末,及其故实,殿以辞赋诗文,合为一书。前有徐铉序,末有雍熙三年九月自序,谓因板书秘府,集成此谱。当时甚重其书,至藏于秘阁亦有以矣。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文房四宝》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细微之处见真章”的道理。它就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带我走进古代文人的书斋,近距离观察那些承载着智慧与艺术的物件。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墨”的讲述。以往总觉得墨就是墨,黑乎乎的一块,但这本书让我知道,古人对于墨的讲究,简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从松烟墨、桐烟墨,到各种名贵的香墨、药墨,从墨的色泽、香气,到其在纸上的晕染效果,都有一套极其精细的评判标准。书中详细描述了墨锭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研磨、晾晒、熏烟等每一个环节,那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让人由衷钦佩。我还了解到,不同季节、不同地域所产的墨,其性能也有差异,这真是颠覆了我对墨的认知。读完关于墨的部分,我再拿起现代的墨水,总感觉少了一些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气息,仿佛少了点“灵魂”。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这些 everyday objects,发现它们背后蕴含着多么深厚的文化积淀。
评分《文房四宝》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工具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美学的书。它以极其细腻和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笔、墨、纸、砚这四种最基本的书写工具,如何在古人的手中,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书中不时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典故和传说,让冰冷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讲到“笔”的时候,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笔的形制,还提及了“笔塚”的故事,讲述了古人对废弃毛笔的尊重和哀悼,这让我深感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器物的“敬畏之心”。同样,在论述“纸”时,书中也展现了纸张在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从官方文书到个人书信,从诗词歌赋到绘画作品,纸张都是不可或缺的媒介。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文房四宝不仅仅是书写的道具,更是文人雅士们的精神寄托,是他们沟通情感、表达思想、追求艺术的载体。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与那些古代文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小而美”的事物很感兴趣,而《文房四宝》恰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有条理,从笔、墨、纸、砚四个方面,分别展开了详尽的论述。我特别对“砚”的部分印象深刻。古人对砚台的选材极为挑剔,什么端砚、歙砚、洮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书中不仅介绍了不同砚石的产地、质地、纹理,还详细阐述了它们如何影响墨的研磨效果,以及砚台的形状、大小、甚至砚池的设计,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读到关于“润石”和“石品”的论述时,我才明白,原来一块普通的石头,经过岁月的洗礼和匠人的雕琢,也能成为一件令人赞叹的艺术品。书中还提到了许多著名的砚台,并配有精美的插图,这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代砚台的博物馆,大饱眼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也感受到了古人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
评分《文房四宝》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直以来,我总觉得笔墨纸砚这些文房小物不过是写字画画的工具,顶多在材质、工艺上有些讲究,没想到这本《文房四宝》将它们提升到了一个如此高的文化和历史维度。书中不仅仅是介绍了笔、墨、纸、砚这四样宝贝本身的形态、起源、制作方法,更深入地挖掘了它们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读到关于不同种类毛笔的介绍时,我才意识到原来一支笔的毫毛选择、笔杆材质、笔头形状都能影响到书写的风格和力度,甚至关联到书写者的性情和抱负。例如,那些对笔毫弹性、尖锐度、圆润度有着极致追求的匠人精神,以及文人墨客们对“笔有其魂”的独特解读,都让我为之动容。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关于文人雅士如何选择和使用文房四宝的轶事,像是王羲之对永字八法的探索,苏东坡对点墨法的创新,这些历史故事让冰冷的器物瞬间鲜活起来,仿佛能看到古代大师们伏案挥毫的身影。这本书让我明白,文房四宝早已超越了实用工具的范畴,它们是承载文化、体现审美、寄托情感的载体,是中国古代士人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初次翻阅《文房四宝》,就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详实的资料所震撼。它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更像一部关于文房器具的百科全书,从最基础的分类、发展脉络,到每一种物品的细致解构,都做到了极尽所能的考证。就拿“纸”这一章来说,从最初的麻纸、竹纸,到后来的宣纸、皮纸,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制造工艺、原料来源,还对不同纸张的质地、吸墨性、韧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对比。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而言,这些信息可谓是弥足珍贵,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书画作品为何呈现出那样的视觉效果,以及不同时代的审美偏好是如何受到纸张特性的影响。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大量古代文献中关于文房四宝的记载和评论,这些一手资料的引入,无疑增加了其研究价值和权威性。作者仿佛一位考古学家,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精心挖掘,将这些被遗忘的细节一一呈现,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文房世界的全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