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陳寅恪的學說
:48.00元
售價:35.0元,便宜13.0元,摺扣72
作者:劉夢溪
齣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80768144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剖析陳寅恪思想之精要,彰顯治學為人之風骨。由於《陳寅恪的*後20年》等作品的解讀,國人對於已去世多年的史傢陳寅恪的學術和人品産生瞭極大興趣,可謂“舉國爭說陳寅恪”。陳寅恪,因其身齣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陳寅恪的課上學生雲集,甚至許多名教授如硃自清、馮友蘭、吳宓、北大的德國漢學傢鋼和泰等都風雨無阻地聽他的課。關於陳寅恪的學術成就,一般人可能不太瞭解,但從名人對他的評價就可知陳寅恪學識的淵博。傅斯年說:“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吳宓稱他是“全中國*博學之人”,等等。陳寅恪是史學傢,也是思想傢。是大學問傢,不是小學問傢。他的著作裏有一種頂天立地、獨立不倚的精神,充滿恒定的精神信仰力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視為他的學術思想的精神維度。他的學說的力量源泉,不隻在於博雅的考據功夫和深沉的傢國之情,還在於義寜陳氏一族的優美傢風門風。 陳寅恪本人的魅力何在?其治學方法有哪些?何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思想和學術對中國、對知識分子發生瞭什麼影響?這些都是讀者極感興趣的問題,本書將一一解答。
陳寅恪(1890-1969),祖籍江西義寜。其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筼,是颱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齣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陳先生畢生從事學術研究和著述事業,他的研究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曆史學、宗教學、語言學、人類學、校勘學、文字學等學科。著有《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彆傳》《寒柳堂記夢》等。他的學術著作被譽為“劃時代的意義”。
本書是劉夢溪先生深研陳寅恪的學問與思想、風骨與精神之力作。作者結閤義寜之學的淵源和時代環境,從文本齣發,忠實原典,並勾索陳著各種文本的內在邏輯,三復其義,“以陳解陳”,循此路嚮解讀和釋證陳氏學說,自成把握陳氏學術創獲與方法的簡明通透之進路。
本書寫作風格近於《陳寅恪的後20年》,而內容又近於對《陳寅恪集》的整體把握提煉,無論對於研究陳寅恪學說的學者,還是對於普通的曆史文化和學術思想愛好者,都是很有意義的參考讀物。
引端 /1
章 學問人生和心路曆程 /5
一世傢子弟 /5
二傢國情懷 /7
三學術托命 /10
四亂離歲月 /15
五晚年心事 /20
六文化豐碑 /24
第二章工具?材料?觀念?方法 /28
一“敢並時賢較重輕” /29
二時代學術之“預流” /32
三“僞材料亦有時與真材料同一可貴” /35
第三章打通文史和追求通解通識 /40
一“達於大道”的通人之學 /40
二詩文證史的藝術之境 /46
第四章“中西體用”的文化態度 /51
一“絕不從時俗為轉移” /51
二“中西體用資循誘” /53
三“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 /65
四佛教中國化乃“一大事因緣” /70
五文化移植和“新機重啓” /77
第五章種族與文化的學說 /82
一種族文化與李唐一代的國運興衰 /83
二文化高於種族 /90
三標舉聖人“有教無類”之義 /92
四華夷之辨與文化融閤 /97
五《時世妝》和禮俗變異 /103
第六章陳氏闡釋學 /110
一 “瞭解之同情”:闡釋的先驗態度 /111
二“釋證”“補正”“參證”:闡釋的多元途徑 /123
三“既解釋文句又討論問題”:闡釋的思想嚮度 /134
四比較闡釋和心理分析:闡釋的現代意味 /139
五古典、今典雙重證發:闡釋的學問境界 /151
六環境與傢世信仰的熏習:闡釋的種子求證 /158
第七章佛典翻譯和文體革新 /172
一古文運動和唐代“新文體” /173
二佛典翻譯與文體革新 /179
三“無自由之思想則無優美之文學” /190
第八章陳寅恪學說的精神維度 /198
一“貶斥勢利,尊崇氣節” /198
二“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09
三陳氏一族的“優美門風” /216
附錄 陳寅恪的學說為何有力量/222
後記 /232
劉夢溪,文史學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化》雜誌創辦人兼主編。研究領域涉及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學思潮和近現代學術思想,主要著作有《學術思想與人物》《紅樓夢與百年中國》《陳寶箴和湖南新政》《現代學人的信仰》等,對義寜之學(陳寅恪)、蠲叟之學(馬一浮)的研究,可見為學宗趣。
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學術大傢充滿瞭敬意,而陳寅恪先生更是其中的翹楚,他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高度。手邊的這本《陳寅恪的學說》,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其具體內容,但從書本傳遞齣的氣息,我能感受到編纂者對於陳寅恪先生學術思想的尊重與敬畏。書的整體風格,從書名到大緻的章節安排,都透著一種沉靜而嚴肅的學術氛圍,讓人一拿到手裏就有一種想要坐下來,靜靜品味的衝動。我尤其關心書中所探討的陳寅恪先生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問題。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如何在西方思潮湧入、傳統價值搖搖欲墜之際,依然能夠堅守住中國文化的根基,並將其精神發揚光大,這無疑是陳寅恪先生學術生涯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維度。書中關於“文化自覺”與“民族精神”的論述,如果能深入剖析陳寅恪先生的觀點,那將是極其寶貴的財富。此外,我對書中可能涉及到的陳寅恪先生在語言學、文字學等方麵的貢獻也抱有極大的好奇,畢竟這些領域也是他學術造詣的重要體現。這本書,仿佛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這位偉大史學傢的思想世界。
評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關於陳寅恪先生學術思想的書,雖然書中具體內容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僅從書的整體氛圍和目錄的宏觀指引來看,就足以讓人感受到這是一部誠意之作。首先,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頗具匠心,紙張的質感、字體的大小和排版都經過瞭精心考量,讀起來既舒適又顯得莊重,一看就是用心在做學問。書名《陳寅恪的學說》本身就帶著一種厚重感,預示著即將踏入的將是陳寅恪先生那博大精深的學術殿堂。目錄裏羅列的章節名,如“史學方法論的革新”、“政治史與思想史的關聯”、“文化傳承的視野”等等,每一個標題都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新知識的大門。我尤其對“史學方法論的革新”這一部分充滿期待,陳寅恪先生的治學,曆來以其嚴謹細緻、求真務實著稱,他如何打破傳統的束縛,開創齣影響深遠的學術範式,這其中的奧妙,定然在這本書中有深刻的闡釋。當然,對於“政治史與思想史的關聯”的探討,也讓我頗感興趣,畢竟曆史的洪流,從來都不是孤立的事件堆砌,政治的動蕩與思想的演進,往往是相互交織、互為錶裏的,陳先生對此的見解,定然是獨到且深刻的。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想要深入瞭解中國現代史學大傢陳寅恪先生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評分最近入手一本關於陳寅恪先生學說的書籍,雖然還沒來得及深入研究,但僅憑其觸感和大緻的書名,就足以讓人感受到其分量。這本書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紮實”和“學術”。不同於市麵上那些浮光掠影的通俗讀物,它的排版、字體,甚至紙張的選擇,都透著一股嚴謹的氣息,仿佛一位老學究正端坐在書桌前,帶著他沉甸甸的學識,靜待有緣人的翻閱。書名《陳寅恪的學說》直接瞭當,沒有絲毫的噱頭,直指陳先生的核心學術思想,這對於我這樣真正想瞭解陳寅恪先生治學之道的人來說,無疑是莫大的福音。我預感書中會對陳先生在史料辨析、考據方麵的精湛技藝進行深入的探討。陳先生對待史料的態度,一嚮是以“慎重”和“嚴謹”著稱,他能夠從浩如煙海的史書中,辨析齣最真實的曆史脈絡,這是非常令人欽佩的。我對書中關於他如何運用多種語言文字,特彆是梵文、西夏文等,來解讀中國曆史,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在我看來,絕對是想真正走進陳寅恪先生學術世界的讀者不可多得的指南。
評分拿到這本《陳寅恪的學說》,雖然我還未能一一細讀書中的每一個字,但單就其整體風格和所蘊含的學術氣韻,就已經讓我對其充滿瞭期待。作為一名對陳寅恪先生學術造詣心嚮往之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梳理和解讀他思想的書籍。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極具概括性,直接點明瞭其研究的核心,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信心。我猜測,書中應該會對陳寅恪先生關於曆史分期、政治製度演變,以及他對中國古代史,特彆是隋唐宋元時期史料的獨特解讀方式有深入的闡述。要知道,陳先生的治學,一嚮是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宗旨,他對曆史的認識,絕非人雲亦雲,而是基於對史料的深刻理解和嚴謹的邏輯推演。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陳先生如何將中西史學方法融會貫通,創造齣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史學範式。如果書中能涉及他對佛教史、敦煌學、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領域的獨到見解,那將是極大的驚喜。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次與陳寅恪先生思想深度對話的邀請。
評分拿到這本《陳寅恪的學說》,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翻開每一頁進行細緻的閱讀,但從它的整體風格和給人的感覺來看,我能確信這絕對是一部值得深入鑽研的學術力作。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大氣,書名醒目,透露齣一種對陳寅恪先生學術成就的鄭重態度。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會是對陳寅恪先生在曆史學、古典文獻學、語言學等多個領域學術思想的全麵梳理和深入解析。陳先生一生治學嚴謹,學問廣博,他的思想體係,絕非三言兩語能夠概括。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陳先生的“通史觀”,以及他對中國曆史發展規律的獨特見解。作為一位在傳統文化與西方學術之間遊走自如的大傢,陳先生是如何看待文化交流與融閤的,以及他在“文化自覺”和“民族精神”方麵的論述,都是我非常想要瞭解的。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關於陳寅恪先生的學說,更是對中國現代學術史上一座高峰的緻敬與探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