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播多播技术与应用
定价:110.00元
售价:82.5元,便宜27.5元,折扣75
作者:田霖,周一青,石晶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030466327
字数:
页码:2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播多播技术与应用》是一本专门介绍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播多播技术及应用的图书,内容涵盖关键技术、基本原理、协议标准和工程实践等,主要包括: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及其中的多播协议,多播无线传输技术、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及网络部署优化技术,基于终端协作的多播传输技术,通信与广播系统融合技术与实践。《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播多播技术与应用》不仅全面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广播多播技术,还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广播多播机制及前沿技术进行了阐述,包含了该领域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
《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播多播技术与应用》可作为从事无线通信与多媒体无线传输专业研究的高等院校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学用书和参考技术著作,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信息科学技术学术著作丛书》序
前言
章 绪论
1.1 移动多媒体业务的传输类型
1.2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广播多播技术标准化
1.3 移动通信网络中广播多播相关研究计划
1.4 移动多媒体广播多播技术组成
1.5 本书结构
第2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广播多播协议
2.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2.1.1 多址方式
2.1.2 网络架构
2.1.3 3G应用
2.2 MBMS概述
2.2.1 MBMS业务需求
2.2.2 MBMS服务模式
2.3 MBMS网络架构
2.3.1 功能实体
2.3.2 MBMS参考点
2.3.3 MBMS承载服务与用户服务
2.4 MBMS服务提供流程
2.5 MBMS空中接口协议
2.5.1 MBMS信道结构
2.5.2 MAC结构
2.5.3 MBMS传输
2.5.4 MBMS计数
2.5.5 主要信令
2.6 MBMS高层协议
2.6.1 服务激活与去激活
2.6.2 会话管理
2.6.3 注册与注销
2.7 MBMS系统实践
2.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广播多播协议
3.1 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简介
3.1.1 LTE系统概述
3.1.2 多址方式
3.1.3 MIMO技术
3.1.4 系统架构
3.1.5 LTE-Advanced标准
3.2 E-MBMS技术演进
3.3 E-MBMS架构
3.3.1 网络架构
3.3.2 协议架构
3.4 E-MBMS物理层协议
3.4.1 子帧结构
3.4.2 信道映射
3.4.3 物理信道与调制
3.4.4 参考信号
3.5 E-MBMS高层协议
3.5.1 多播控制信道结构
3.5.2 MBMS相关控制信息
3.5.3 信令流程
3.5.4 业务调度
3.5.5 计数过程
3.5.6 E-MBMS服务连续性
3.5.7 MBSFN区域配置
3.6 E-MBMS系统仿真
3.6.1 平台概述
3.6.2 性能比较与分析
3.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广播多播无线传输技术
4.1 引言
……
第5章 广播多播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第6章 广播多播网络部署优化技术
第7章 基于终端协作的多播传输技术
第8章 通信与广播系统融合技术与实践
说实话,我刚开始对“广播”和“多播”这类概念感到有些模糊,总觉得它们和单播的区别只是数量上的差异。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比喻和贴近实际的案例,把这些复杂的网络拓扑和资源调度问题讲得清晰透彻。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覆盖增强和室内穿透性传输的案例分析,那些是在标准教科书里很少提及的“软知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非得这么做”,背后的物理限制和经济效益权衡被分析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加一个顶级的行业研讨会,听着行业领军人物分享他们多年积累的独家心得。对于那些想要从理论走向工程实践,或者正在为运营商网络规划发愁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洞见是无价的,它有效填补了理论与现场操作之间的巨大鸿沟。
评分我不得不称赞一下这本书在描述复杂系统集成方面的功力。在现代通信网络中,单一技术往往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必须是多种技术的协同作用。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没有孤立地看待广播多播技术,而是将其置于整个异构网络(HetNets)的大背景下去讨论。比如,它深入探讨了如何将低功耗广域网(LPWAN)的特性与传统蜂窝网络的广播能力相结合,以实现物联网的大规模连接。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非常自然,从底层物理层到上层应用层的设计哲学,层层递进,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我这种需要跨领域协调工作的项目经理来说,这本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技术视野,让我能够更宏观地把握整个系统的性能瓶颈和优化方向。它的详实程度,足以让一个初级工程师迅速成长为能够主导设计环节的专家。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组织结构也值得点赞,虽然内容非常硬核,但阅读起来的流畅度却出乎意料地高。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在高密度的技术信息中,巧妙地穿插一些回顾性的总结和前瞻性的展望,使得读者的心智负担不会过重。我特别欣赏它对系统级仿真结果的展示,那些曲线图和性能对比,简洁明了地印证了前面推导出的理论结论,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充满了工程界的实用主义精神——目标明确,方法可靠。总而言之,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能够让你彻底理解并掌握现代移动网络中广播/多播核心技术的权威指南,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在书架上必须占据一个重要位置的藏品。它提供的知识深度,远超我预期的价值。
评分对于追求技术深度和细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宝库。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频谱效率与用户体验平衡的讨论。作者没有回避关键的难题,比如在小区边缘用户体验下降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智能切换策略来维持整体系统的性能指标。书中引入了多项最新的国际标准草案中的相关优化算法,并对其复杂度进行了严格的评估,这表明作者紧跟行业脉搏,确保了内容的前沿性。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场景下,如高密度体育赛事直播和公共安全通信,采用不同多播策略的对比分析。这种细致入微的场景化建模,让抽象的技术概念立刻鲜活起来,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列表也非常可观,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指引。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在无线电波的世界里摸爬滚打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量身打造的!我刚翻开目录,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给镇住了。它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理论堆砌,而是直击核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频谱资源如何被最大化利用的奥秘。特别是关于信道编码和调制方式的章节,作者的阐述极其细致,仿佛能让你亲手去触摸那些看不见的信号流。我记得有一个部分专门讲解了如何通过优化波束赋形来提升多用户系统的吞吐量,那部分的图表和数学推导严谨得令人印象深刻,对于需要进行实际系统性能评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充满了实战经验和前沿洞察的工具书。读完后,你对5G乃至未来6G时代中,如何高效地将数据“广播”给成千上万的用户,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理解,绝对值得在案头常备,随时翻阅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