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曾国藩全集 书札 |
| 作者 | 曾国藩 |
| 定价 | 106.00元 |
| 出版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02111888 |
| 出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书札》是曾国藩写给长官、朋友和僚属的私人信函。本册书信按照其写信的对象进行分类,又对每个人的信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便读者查阅。 |
| 作者简介 | |
|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县),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高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高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
| 目录 | |
| 目录 与左宗棠 致左宗棠咸丰九年正月十七夜 复左宗棠咸丰九年=月初四日 致左宗棠咸丰九年=月初十日 复左宗棠咸丰九年=月二十四日 .......... 16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十五日 17加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十七日 18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19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20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三月初二日 21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三月十五日 22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四月十一日 23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四月十五日 24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五月十四日 25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六月初二日 26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七月十五日 27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28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八月二十六日早 29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30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九月十六日 31致胡林翼咸丰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32致胡林翼咸丰九年十月初八日 33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十月初九夜 ......... 97加李鸿章片同治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98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七月十五日 99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100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八月初七日 101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九月十七日 102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月初六日 103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104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一月初九日 105加李鸿章片同治七年正月初十日 106复李鸿章同治七年正月二十三日 .............. 23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八月初六日 24致李续宜咸丰十年八月=十九日 25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五日 26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九日 27复李续宜咸丰十年九月=十三日 28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十月初五日 29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十月=十=日 30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月=十日 ........... 20复郭崑素同治二年五月十八日 21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22 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23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十月二十日 24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25复郭崑素同治三年正月初九日 26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三月十九日 27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四月二十日 28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五月三十日 29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30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八月十六日 31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十一月初五日 32复郭崑素同治四年正月十八日 33致郭崑素同治四年闰五月初五日 34复郭崑素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35复郭崑素同治五年五月初四日 36复郭崑素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37复郭崑素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38复郭崑素同治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
| 编辑推荐 | |
|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以书生身份而克平乱世,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数,而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对天津教案的处置不力。这一切使其文韬武略、传奇一生始终为人们评说纷纭,也使他成为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曾国潘全集》由曾国藩的35位门人编校而成,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包括奏稿、批牍、书札、文集、诗集、日记、杂著、十八家诗钞、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简编、鸣原堂论文、求阙斋读书录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千古*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实践,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的编辑者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于后世。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曾国藩全集·书札》,是一次非常特别的阅读体验。它不像一本正襟危坐的传记,而是像一个老朋友在娓娓道来,讲述着他的人生故事。这本书的书札,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曾国藩的“务实”。他不会说一些虚无缥缈的话,而是脚踏实地,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说起。我特别喜欢看他写给家人,特别是给他的母亲和妻子之间的书信。那些话语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最朴实的关心和叮嘱。他会详细询问家人的身体状况,关心家中的收成,甚至会为家里的仆人着想。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看到了一个作为丈夫、作为儿子、作为父亲的曾国藩,他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也有着普通人的责任。同时,在谈及政务和军务时,他的文字虽然简洁,却处处透露着对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策的严谨思考。他不会夸大其词,也不会掩饰困难,而是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提出解决方案。这种“说真话”的态度,在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通过这些书札,我仿佛能感受到曾国藩的呼吸,听到他的心跳。他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一个在历史洪流中努力前行的普通人,他用自己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影响着时代。这本书让我对他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敬意,也多了一份人情味。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人的思想,除了看他宏大的理论和伟大的成就,更要看他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言语。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个好奇心。《曾国藩全集·书札》中的每一封信,都像是一扇小小的窗户,让我能够瞥见曾国藩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活动和思维方式。我尤其关注他那些关于“修身”和“求是”的书信。不同于一般励志读物中空洞的口号,他的文字充满了实践性的指导和深刻的自我反省。他会记录下自己当日的过失,细致分析原因,并思考如何改进。这种“日省吾身”的精神,虽然在文字上朴实无华,但其背后蕴含的毅力和自律,却令人震撼。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他所说的“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压力,以及他如何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依旧保持着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他没有回避自己的缺点,而是坦然地将其呈现在纸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勇气。阅读他的书札,仿佛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他循循善诱,引导我反思自身的不足,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来提升自我。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远比那些激励人心的演说来得更为持久和深刻。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曾国藩的,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自己的一个宝贵指南。
评分翻开这本《曾国藩全集·书札》,初衷是想深入了解这位晚清名臣的治政方略和军事思想。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被书札中所透露出的另一种“曾国藩”深深吸引。它不是史书中那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机大臣,也不是文献里那个字斟句酌、力求完美的文章大家。我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他的书札,与其说是给他人看,不如说是给自己留下的一份份心迹。读到他写给家人的信,那些关于儿女的教育、家人的健康、日常生活的点滴,都无比真实。你会发现,即使是位高权重、功勋卓著的曾国藩,在面对亲情时,也会有担忧、有欣慰、有期盼,甚至会有无可奈何。这种亲切感,瞬间拉近了历史与我之间的距离。有时,我会想象他伏案疾书的场景,墨迹未干,饱含着怎样的情感?是希望远行的儿子平安,还是对妻子身体的牵挂?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恰恰是理解一个伟大人物最真实的入口。它们让我意识到,历史人物并非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祇,他们同样要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同样要承担家庭的责任。这本《曾国藩全集·书札》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让我得以窥见这位历史巨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也让我对“曾国藩”这个名字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部关于“人”的深刻解读,让人在品读中,获得一种别样的情感共鸣。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近代史略有涉猎的业余爱好者,我总觉得那些历史教科书上的记载,有时会过于简化和脸谱化。我们看到的“曾国藩”,往往是一个被符号化的形象——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运动的功臣。然而,当我开始阅读《曾国藩全集·书札》时,我才意识到,历史的真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本书的书札,涵盖了曾国藩在人生不同阶段、面对不同人物、处理不同事务时的通信记录。我看到了他如何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既要应对朝廷的压力,又要平衡各方势力,还要考虑战事的得失。其中,有些信件中所透露出的策略和考量,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深谋远虑,以及他在复杂局面下的权衡与取舍。但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在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背后,他作为一个个体,是如何承受压力,又是如何调整心态的。我尤其留意那些涉及用人、治军的书信,里面不仅有原则性的指导,更有许多具体到细节的提醒和告诫。这让我看到了他处理人际关系、管理团队的智慧,以及他对下属的关怀和鞭策。这本《曾国藩全集·书札》就像是一本“幕后花絮”,让我得以窥见历史洪流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也让我对曾国藩这个人物有了更立体、更丰满的认识,不再仅仅是一个教科书上的名字。
评分在这本《曾国藩全集·书札》中,我找到了理解一个复杂人物的另一条路径。与其说它是关于政治、军事的智慧,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责任”的教科书。曾国藩在信件中反复提及的“担当”,不仅仅是对国家、对朝廷的责任,更是对家庭、对个人道德的责任。我看到他如何在逆境中坚持,如何在诱惑面前守正,如何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时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他的书札,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他内心深处价值观的体现。我尤其关注那些他写给晚辈,特别是给他的弟子和下属的信件。里面充满了对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殷切期望,以及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挑战的预警。他会细致地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应对之策,并强调“学问”和“品德”的重要性。他不是简单地命令,而是通过书信,与对方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探讨,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精神,通过文字的力量,穿越时空,依然能触动人心。我从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知识,更是关于如何在人生旅途中,如何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如何不断追求卓越,如何保持内心的坚定。这本《曾国藩全集·书札》所蕴含的,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一种对“担当”的无声诠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