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集 日记9787202111895 河北人民出版社 曾国藩

曾国藩全集 日记9787202111895 河北人民出版社 曾国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国藩 著
图书标签:
  • 曾国藩
  • 晚清史
  • 清史
  • 日记
  • 传记
  • 历史
  • 人物传记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名家名著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111895
商品编码:2963300101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曾国藩全集 日记
作者 曾国藩
定价 226.00元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02111895
出版日期 2016-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日记》自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起,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逝世前终,时间跨度长达三十余年。在这150余万的文字当中,详细记录了曾国藩每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展现了这位大人物从壮年到老年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日记涉及修身、养性、读书、治学、治家、为官之道、处事之方等诸多方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当今读者有借鉴意义。日记所处的时代时局动荡,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列强环伺,曾国藩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他的日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县),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高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高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目录

目录

道光十九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道光二十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

咸丰九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

第二卷

咸丰十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以书生身份而克平乱世,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数,而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对天津教案的处置不力。这一切使其文韬武略、传奇一生始终为人们评说纷纭,也使他成为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曾国潘全集》由曾国藩的35位门人编校而成,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包括奏稿、批牍、书札、文集、诗集、日记、杂著、十八家诗钞、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简编、鸣原堂论文、求阙斋读书录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千古*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实践,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的编辑者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于后世。


   文摘

   序言

《曾国藩全集 日记》并非一本书,而是一系列珍贵史料的集合。本书稿的出现,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了解晚清重臣曾国藩生平、思想及时代背景的窗口。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被誉为“中兴名臣”。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深刻地影响了晚清中国的历史进程。 本书稿的“日记”部分,收录了曾国藩人生中不同时期撰写的日记。这些日记,犹如一面面镜子,真实地折射出这位叱咤风云人物内心的挣扎、反思与成长。从早期在京为官的勤勉自律,到湘军组建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艰辛卓绝,再到晚年主政两江的踌躇满志与深沉忧虑,曾国藩的日记无不详尽记录。它不仅是曾国藩个人的精神写照,更是晚清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透过这些泛黄的纸页,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严谨治学、刻苦修身的态度。“好学”二字,贯穿其一生。他每日必读书,勤于笔记,批注古籍,力求领悟圣贤之道。他的日记中,常常记录着对《论语》、《孟子》等经典的研读心得,以及对自身品德修养的严格要求。从“恒”字到“静”字,再到“忍”字,这些字眼背后,是曾国藩不断自我鞭策、自我超越的精神历程。他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记录下当日的得失,力图在反思中汲取教训,不断完善自我。 在军事上,曾国藩的日记更是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面对太平天国起义的席卷之势,他临危受命,以文弱之身,在湖南组建湘军。日记中,他详细记录了练兵的艰辛,粮饷的筹措,战事的进展,以及在遭遇挫折时的沮丧与不甘。从安庆到天京,每一次战役的筹划、每一次的攻防,都凝聚着他的智慧与汗水。他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根据战场形势调整策略,其战略眼光和战术运用,至今仍为军事史学界所称道。日记中,那些对军事理论的探讨,对将领的赏罚,对士卒的关怀,无不展现出他作为一位统帅的深沉思考和独特风格。 政治舞台上的曾国藩,同样展现出其复杂而多面的形象。他既是维护清朝统治的“擎天柱”,又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民心向背”的开明士大夫。在处理政务时,他谨小慎微,注重平衡各方势力,力求在风雨飘摇的朝局中稳住阵脚。日记中,他关于吏治、漕运、捐纳等具体政策的思考,以及对朝廷大臣的评价,都为我们理解晚清官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洋务运动的推动,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倡,更是体现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和积极探索。 而《曾国藩全集》的“日记”部分,更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文本。它超越了简单的个人记述,成为了一部晚清社会的百科全书。通过曾国藩的眼睛,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士绅阶层的日常生活,市井小民的悲欢离合,科举制度的运作,宗教信仰的流行,以及外国传教士的活动等等。这些细枝末节,汇聚成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后人得以穿越时空,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此外,本书稿的出版,还包含了曾国藩的其他重要著作和奏折、书信等。这些文献,与日记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更为立体、完整的曾国藩形象。他的奏折,是向皇帝陈述意见、推行政策的重要文本,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和对国家命运的考量。他的书信,则展现了他与同时代名士的交往,以及在个人情感、家庭生活方面的点滴。这些丰富的史料,使得《曾国藩全集》成为研究曾国藩本人、晚清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经典文献。 本书稿的编纂,遵循了严谨的学术规范,力求还原史料的真实性。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审慎的考证与校对。在整理过程中,编者不仅注重文献的收录,更注重对史料的解读和注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本书稿的出版,对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等领域的学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晚清历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 通过阅读《曾国藩全集 日记》,读者将有机会走近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感受他所处的时代,理解他所面临的挑战,学习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坚毅”、“勤奋”、“自律”、“担当”等宝贵的品质。这本书稿,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部人生教科书,它将激励读者在人生的道路上,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不懈的努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本书稿的出版,是对曾国藩这位历史巨匠最好的致敬。它以最直接、最真实的方式,让曾国藩的精神穿越时空,与当代读者进行对话。无论是希望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专业人士,还是渴望汲取人生智慧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和宝贵的收获。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曾国藩的书,更是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挑战,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如何在历史洪流中留下自己印记的深刻探讨。 在《曾国藩全集 日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传奇,更是一个民族在变革时代所经历的阵痛与探索。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等待着每一个有心人去发掘、去品味、去传承。本书稿以其翔实的内容、严谨的态度、深刻的洞察,必将成为中国史学界和文化界的一部重要出版物,为推动对曾国藩及其时代的研究,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 总之,《曾国藩全集 日记》是一部集历史研究、个人传记、文化传承于一体的鸿篇巨制。它以其前所未有的史料丰富度和深度,为我们打开了理解曾国藩和晚清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阅读本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深刻体悟。

用户评价

评分

买这套书纯属偶然,本来只是想找些关于曾国藩的传记,却意外发现了这本《曾国藩全集 日记》。拿到手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原生态”。没有经过过多的编撰和解读,直接呈现的是曾国藩最原始的笔迹和思考。阅读过程 durchaus (相当) 是一种挑战,因为语言风格、用词习惯都带着浓厚的时代印记,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致。但正因如此,它才显得尤为珍贵。我在这里看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面,有喜悦,有烦恼,有困惑,有坚持。他记录下早起读书的心得,对饮食起居的安排,甚至是一些细小的烦恼,比如失眠或者身体哪里不舒服。这些细节,恰恰是宏大历史叙事中所缺失的,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特别是当他对自己某些行为或想法进行深刻反省的时候,那种坦诚和自律,着实令人动容。这让我意识到,伟人之所以为伟人,并非天生,而是源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自我修炼和对理想的执着。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修身秘籍”,虽然没有直接的“招式”,但通过他的亲身实践,我们能领悟到许多深刻的道理,对于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清醒和自律,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

评分

这本《曾国藩全集 日记》真不是我以为的“全集”那么简单,翻开它,我首先被那些泛黄的纸张和古朴的字体吸引,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晚清时代。书中的字里行间,没有宏大叙事的历史陈述,没有对政治军事的深刻分析,更多的是曾国藩在日记中流露出的个人情感、生活琐事以及对自己日常行为的严苛反思。读他的日记,像是和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促膝长谈,他记录下天气冷暖,描述了与家人朋友的日常往来,甚至是自己身体的细微不适,这些看似平常的点滴,却在不经意间勾勒出一个鲜活、立体的曾国藩。我尤其喜欢看他对自己言行的检讨,那种对自己近乎残酷的审视,让我深刻体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二字是如何贯穿于他一生始终的。有时候,我会停下来,想象他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些文字,是深夜孤灯下的沉思,还是午后小憩前的随笔。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历史真相的解答,而在于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伟大历史人物内心最真实的轨迹,那种人性的挣扎、对自我的不断鞭策,以及在平凡生活中对“圣贤”境界的执着追求,都让人心生敬意,也引人深思。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的不足,也激励我们去反思和成长。

评分

怎么说呢,《曾国藩全集 日记》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历史读物,不如说是一本“心学”的实践范本。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宁静而又深刻的氛围。曾国藩在其中记录的点点滴滴,与其说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什么史料,倒不如说是他给自己内心的一份交代。他对每天的起居、读书、待人接物都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并且常常伴随着深刻的反思。我尤其欣赏他那种“日省吾身”的精神,不管大事小事,他都力求做到心中有数,并且不断纠正自己的偏差。这种自我审视的力度,是我们现代人普遍缺乏的。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内心。而曾国藩的日记,就像一股清流,引导我们放慢脚步,去关注内心的声音,去理解“君子以自强不息”并非空谈,而是需要日复一日的实践。书中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读完之后,你会觉得,不仅仅是对曾国藩这个人有了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你会被他身上那种坚韧不拔、严于律己的精神所感染,从而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寻找前进的动力。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也算是一种“迟来的相遇”。我之前对曾国藩的印象,大多来自一些历史的叙述,总觉得他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符号化的人物。但读了他的日记,我才真正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他记录的那些生活细节,比如今天的饭菜如何,身体哪里有些不适,和家人朋友的日常交流,这些都拉近了他与读者的距离。我惊叹于他对自己生活的高度自律,每一天的作息、读书、写字,都有详细的规划。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对自己内心的反思,那种对自己言行的不断检讨,丝毫不留情面。他会将自己一天的得失,内心的想法,都一一记录下来,并且从中总结教训。这是一种极其深刻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塑造的过程。读他的日记,不像是读一本历史书,更像是看到一个普通人在面对人生种种挑战时,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深刻的反思,最终走向卓越。这本书没有讲授什么大道理,但它所展现的,却是最宝贵的“修身养性”之道,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新的感悟和启示。

评分

这本《曾国藩全集 日记》给我带来的冲击,远比我想象的要大。我一直以为,对于曾国藩的了解,停留在他的军事成就和政治手腕上,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近乎“琐碎”的方式,展现了一个更真实、更人性化的曾国藩。他记录下清晨的露水,夜半的辗转反侧,甚至是对美食的简单描述。这些平日里被我们忽略的“小事”,却构成了一个鲜活个体生命的脉络。最让我震撼的是,他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所表现出的超乎寻常的冷静和自省。他不会抱怨,不会推卸责任,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问题根源,并从中吸取教训。这种“知耻近乎勇”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阅读他的日记,就像是在跟一位最严苛的老师对话,他不断地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做到更好。这种“内求”的力量,是我在其他任何历史著作中都未曾感受到的。这本书没有提供标准答案,也没有廉价的鸡汤,它只是静静地诉说着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一种精神的传承。读完之后,你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沉重,但同时,也有一种被激励的感觉,仿佛自己也能够像他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坚韧前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