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目標跟蹤、分類與傳感器管理理論及應用
:148.00元
售價:111.0元,便宜37.0元,摺扣75
作者: Mathendra,Mallick, Vikram,Krish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18110029
字數:
頁碼:53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標跟蹤、分類與傳感器管理理論及應用》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麵內容,一是介紹瞭多傳感器信息融閤所采用的各類濾波技術;二是研究瞭多傳感器多目標跟蹤的性能界值、融閤架構以及對地監測中目標跟蹤問題;三是討論瞭傳感器管理和控製問題,包括大規模多傳感器多目標場景下的傳感器調度;四是研究瞭多傳感器信息融閤中的估計和分類問題,特彆是基於貝葉斯網絡的分類性能和貝葉斯網絡的高效推理方法;五是探討瞭決策融閤和決策支持問題,包括基於無綫傳感器網絡的分布式檢測和決策融閤方法等內容。
目錄
作者介紹
喬嚮東,空軍工程大學信息與導航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空軍高層次人纔。主要從事多傳感器信息融閤及目標跟蹤相關的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陝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基金)、軍隊科研項目10餘項,在國內外期刊及會議發錶論文40餘篇。獲陝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奬1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奬1項,全軍碩士學位論文導師。
梁彥,西北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人纔支持計劃入選者。主要從事估計理論、信息融閤、雷達數據處理基礎理論及其遠程預警應用技術研究。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技課題等諸多科研項目,齣版學術專著3部。發錶學術文章100餘篇。
楊峰,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加拿大Concordia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多源信息融閤、目標跟蹤與識彆、機器人智能信息處理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航空科學基金項目及國防科技項目十餘項,發錶論文50餘篇,齣版專著3部,國傢規劃教材1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奬2項,獲技術發明5項。徐林峰,西北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講師,主要研究估計與濾波理論、信息融閤以及目標跟蹤技術。
文摘
序言
篇 濾波技術
第1章 三維純角濾波
第2章 麵嚮目標跟蹤、與閤區間方法相結閤的粒子濾波
第3章 基於隨機有限集的貝葉斯多目標跟蹤濾波器
第4章 交互式多模型濾波器的連續時間根
第二篇 多傳感器多目標跟蹤
第5章 基於多假設跟蹤的多目標跟蹤
第6章 地麵監視跟蹤和數據融閤
第7章 目標跟蹤的性能界限:高效計算方法及其相關應用
第8章 檢測前跟蹤技術
第9章 數據融閤架構的研究進展
第10章 異常軌跡的意圖推理和檢測:元級跟蹤方法
第三篇 傳感器管理與控製
第11章 目標跟蹤中的雷達資源管理——隨機控製方法
第12章 大規模多傳感器多目標跟蹤的傳感器管理
第四篇 估計與分類
第13章 麵嚮分類的廣義混雜貝葉斯網絡有效推理
第14章 基於貝葉斯網絡多傳感器目標類彆辨識性能的評估
第15章 放射源的檢測與估計
第五篇 決策融閤與決策支持
第16章 麵嚮無綫傳感器網絡的分布式檢測和判決融閤應用
第17章 監視係統中用於決策支持的證據網絡
緻謝
編著者
從排版和印刷質量來看,這本書的齣版方顯然投入瞭巨大的心力,這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或參考手冊,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裝訂非常牢固,即使頻繁地攤開不同頁麵進行交叉對比閱讀,也沒有任何鬆動跡象。書頁的韌性很好,即使在用力摺疊做筆記時,也不會輕易齣現摺痕損壞,這對於需要深度互動的讀者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體驗細節。另外,書中的圖例和插圖使用瞭高質量的彩色印刷,這在技術書籍中並不常見,但對於理解復雜的空間幾何關係和信號處理流程圖來說,色彩的區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不同顔色綫條代錶不同傳感器數據流的區分,一下子就讓原本晦澀難懂的流程圖變得立體而易於追蹤。這種對視覺體驗的極緻追求,使得在長時間的枯燥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愉悅的心情,無疑大大提升瞭學習的效率和持續性。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抓人眼球瞭,封麵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跳躍的橙色字體,一下子就讓人感覺內容必然是硬核又充滿活力的。我拿到手的時候,光是捧著它就覺得沉甸甸的,這重量感立刻就建立起瞭一種“專業”的期待。內頁的紙張質量也是上乘,即便是長時間翻閱,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對於研究人員或者需要反復研讀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版式的排布非常清晰,圖錶的密度和留白拿捏得恰到好處,不像有些技術書籍,恨不得把所有公式都塞進一頁,讓人看得頭昏腦脹。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章節之間的過渡處理,那種自然的邏輯延伸,仿佛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對話,引導著你一步步深入復雜的理論迷宮,而不是冷冰冰地拋齣一堆概念讓你自行消化。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從封麵到內文的每一個角落都體現齣齣版方和作者的匠心,讓人覺得物超所值,絕對是書架上值得長期保留的一本“鎮館之寶”。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來研讀這本書的前三章,說實話,那種酣暢淋灕的求知快感已經很久沒有體驗過瞭。作者在闡述基礎概念時,那種層層遞進的邏輯構建能力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比如在描述係統模型建立的那一部分,他沒有直接跳到復雜的矩陣運算,而是先用非常直觀的物理圖像和類比來鋪墊,這對於我們這些非純理論齣身的工程師來說,極大地降低瞭入門門檻。我常常在想,能把如此高深的數學工具和工程實踐完美融閤,並且用如此清晰的語言錶達齣來,作者一定是在相關領域深耕瞭幾十年,積纍瞭極其豐富的經驗。書中穿插的那些實際案例分析,更是點睛之筆,它們不是那種為瞭湊篇幅而放的空泛例子,而是緊密貼閤現代工程需求的真實場景重現,讓人讀完後立刻就能在腦海中構建起一個可操作的解決方案框架。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敘事方式,極大地增強瞭學習的內驅力,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章會揭示哪些更深層次的奧秘。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對前沿技術動態的敏銳捕捉和深入剖析。我注意到它對近幾年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處理領域興起的某些新算法的藉鑒和融閤,處理得非常巧妙,沒有那種生搬硬套的生澀感。很多同類書籍往往在核心理論上做得不錯,但在如何將這些理論融入到快速迭代的工程實際中時就顯得力不從心瞭,這本書顯然沒有這個問題。它似乎有一種預見性,提前將未來幾年可能成為主流的技術路綫圖描繪瞭齣來。在某一處關於數據融閤的章節,作者提齣的多源信息對齊策略,我個人覺得非常具有啓發性,它巧妙地平衡瞭計算復雜度和估計精度,這在資源受限的實時係統中尤其寶貴。我甚至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將書中描述的優化框架應用到我目前正在進行的一個項目優化中去。這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羅列,更像是一份高屋建瓴的、具有前瞻性的行業白皮書,讓人感覺自己站在瞭技術浪潮的前沿。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令人印象深刻,但真正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豐富的參考文獻體係。每一項關鍵的結論或方法論的提齣,後麵都能看到紮實的理論支撐或者曆史演進的脈絡。我習慣性地去查閱瞭書中引用的幾篇核心文獻,發現它們無一例外都是該領域內的高影響力論文或經典著作。這種對知識源頭的尊重和追溯,為這本書的權威性提供瞭堅實的基礎。在某些章節,作者甚至會對比和批判不同的主流方法論之間的優劣,這種辯證性的思考方式,極大地提升瞭讀者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樣做是對的”,而是引導你理解“為什麼這樣做比那樣更好,在什麼條件下會失效”。對於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員來說,這種深入到方法論層麵的剖析,是遠比單純的公式堆砌來得更加寶貴的財富,它教會我們如何進行真正的科學研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