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音乐年鉴:2014:2014 9787556601707

中国新音乐年鉴:2014:2014 978755660170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仁平 著
图书标签:
  • 音乐
  • 中国当代音乐
  • 新音乐
  • 年鉴
  • 2014
  • 音乐评论
  • 文化
  • 艺术
  • 音乐史
  • 流行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6601707
商品编码:29637669780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新音乐年鉴:2014:2014 作者 钱仁平
定价 190.00元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 9787556601707 出版日期 2017-01-01
字数 页码 632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中国新音乐年鉴2014》综合了2014年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音乐院校、音乐团体、音乐理论家和学者、新闻传媒等在音乐创作、音乐演出、音乐出版、音乐赛事、音乐节活动、音乐评述、音乐人文理论、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家访谈、音乐文献等方面的分别综述、概述、分析、总结、研究的汇总。并配以大量记实性图片。为该年度翔实的音乐纪事年鉴。

   作者简介

   目录
一、年度观察
要闻
大事记

二、年度创作
2014年中国歌剧创演述评
天津音乐学院2013~2014年度音乐创作、演出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综述
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新音乐创作与研究综述
2叭4年中央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发展综述
2014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创作与音乐理论研究综述
2014年四川音乐学院新音乐创作展演、学术活动及科学研究综述胡晓
2014年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创作、展演与学术交流综述
2014年香港的音乐创作
2014年台湾音乐新作品——意动、声形与叙事之辩

三、年度人物
仁者罗忠镕先生侧记
我的老师罗忠镕
音乐作品编年目录
罗忠镕先生九十华诞年谱

四、手稿选辑
罗忠镕:《琴韵》
谢功成:《阿拉木汗》
谭小麟:《金陵城》
黄自:《玫瑰三愿》

五、专题项目
香之舞:何训田作品音乐会述评
一套浓缩的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百年画卷——《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出版纪实
“中国一东盟音乐周”:多元跨域文化对话的音乐平台
乐飨长安新境界和而不同新曲法——“乐和长安”系列学术活动的历史与形态
多元融汇实践探索——记“2014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
畅响中国之声——“2014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综述
第七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述评
《炎黄风情》创作札记
燕语怀旧春思曲西风踏雪长恨歌——黄自先生110周年诞辰珍贵手稿文献巡展活动综述

六、人物访谈
陈其钢访谈录
周龙访谈录
四人谈——关于“2014上海第七届当代音乐周”的对话
达姆斯达特夏季现代音乐节艺术总监托马斯·舍费尔访谈录

七、文献综述
2014年中国音乐艺术发展报告
2005~2014年《音乐分析》杂志第25—34卷述评孙剑音乐理论文献综述
音乐创作评论综述2014卷
国际文献视野中的中国新音乐2013~2014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中国新音乐年鉴:2014 一、 时代的回响:2014中国乐坛的宏观图景 2014年,中国音乐产业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与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双重驱动下,迎来了一个充满变革与活力的年份。这一年,互联网音乐平台的影响力进一步深化,数字音乐的消费模式逐渐成熟,为音乐的传播和普及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此同时,传统音乐形态也在新的技术语境下寻求突破,跨界融合、独立音乐的崛起、以及经典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共同勾勒出2014年中国新音乐版图的斑斓色彩。 在宏观层面,政策导向对音乐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对音乐内容质量的鼓励,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字音乐版权的清理与规范化进程加速,使得音乐人能够更好地获取创作回报,激发了更多优质内容的产出。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也为各类音乐机构和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 技术革新是推动2014年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关键引擎。流媒体音乐平台的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用户数据分析也更加精细化,为音乐人提供了了解听众喜好、优化创作方向的宝贵信息。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的兴起,为音乐的推广和互动提供了新的渠道,许多音乐作品通过这些平台迅速走红,催生了新的音乐传播现象。例如,一些具有网络传播特性的歌曲,凭借其独特的旋律、歌词或表演形式,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病毒式传播,成为当年的热门话题。 市场层面,消费者的音乐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年轻一代成为音乐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对个性化、多元化的音乐内容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促使音乐市场向更加细分化的方向发展,各类小众音乐类型,如民谣、独立摇滚、电子音乐、嘻哈等,都在特定圈层中积累了大量的拥趸,并逐渐走向主流视野。与此同时,音乐节、小型演出等线下音乐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成为他们体验音乐、社交互动的重要场所。 从全球视角来看,2014年的中国新音乐也展现出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的姿态。中国音乐人在国际舞台上的曝光度逐渐增加,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开始获得国际音乐界的关注和认可。海外音乐的引进和本土化,也丰富了中国音乐市场的多样性,为本土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借鉴。 总而言之,2014年的中国新音乐,是在技术革新、市场变化、政策引导和文化交流等多重因素交织下,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创新活力的一个重要年份。它不仅是音乐创作和生产的繁荣期,更是音乐传播、消费和体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 二、 风格的潮涌:2014年音乐风格的探索与融合 2014年的中国新音乐,在风格的探索与融合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一年,传统音乐类型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被重新演绎,新兴音乐风格也迅速崛起,并呈现出跨界融合的趋势,为听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听觉体验。 1. 独立音乐的爆发与多元化: 2014年,独立音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期。小型的独立音乐厂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更多有才华的音乐人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独立音乐不再局限于狭窄的地下空间,而是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姿态走向大众。 民谣的复兴与沉淀: 以宋冬野、马頔、赵雷等为代表的民谣歌手,在这一年继续巩固了他们在音乐市场的地位。他们的作品往往以真挚的情感、朴实的歌词和易于传唱的旋律,触动了无数听众的心弦。这些民谣作品深入生活,关照个体的情感与思考,引发了广泛的共鸣。他们不仅仅是歌手,更是时代的记录者和情感的传递者。 独立摇滚的坚守与突破: 独立摇滚依然是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一些老牌乐队持续产出高质量的作品,而新兴乐队则在风格上不断进行大胆尝试。他们融合了后摇、朋克、独立流行等多种元素,在音乐编排、音色运用和舞台表现上都展现出独特的创意。例如,一些乐队开始尝试将电子音乐元素融入摇滚乐,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具有层次感的听觉体验。 电子音乐的渗透与创新: 电子音乐在2014年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极简的Techno到充满氛围感的Ambient,再到节奏感强的House和Drum & Bass,各种电子音乐风格在中国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受众。许多电子音乐制作人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融入电子舞曲,创造出具有独特东方韵味的电子音乐,例如一些融合了中国戏曲唱腔或民族乐器的电子作品,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关注。 2. 流行音乐的转型与重塑: 主流流行音乐在2014年也呈现出积极的转型态势,不再是单一的抒情或舞曲风格,而是更加注重音乐的品质和艺术性。 R&B与Hip-Hop的融合: R&B与Hip-Hop在这一年进一步走向融合,许多歌手在作品中巧妙地结合了说唱的技巧和R&B的旋律,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音乐。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制作人也开始涉足中国市场,带来了更具现代感的音乐制作理念和编曲风格。 跨界合作与概念专辑: 流行音乐人开始更大胆地进行跨界合作,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甚至科学家合作,推出具有概念性的音乐作品。一些歌手尝试创作主题性的专辑,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提升了流行音乐的叙事性和艺术性。 “小清新”与“疗愈系”的延续: “小清新”和“疗愈系”风格的音乐依然受到一部分听众的喜爱,它们以舒缓的旋律、温暖的歌词和轻柔的编曲,为都市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提供了一份心灵慰藉。 3. 民族音乐的现代化演绎: 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也在2014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民族音乐与现代器乐的对话: 一些音乐人开始尝试将古筝、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与钢琴、吉他、合成器等现代乐器进行融合,创造出既有中国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音乐。这些作品在音乐节、艺术展览等场合受到好评,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戏曲元素的创新应用: 一些乐坛人士开始探索将中国传统戏曲的唱腔、旋律和表演形式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例如在流行歌曲中加入戏曲唱段,或者以现代音乐的手法重新编排经典戏曲唱段,既保留了传统的神韵,又赋予了新的活力。 4. 嘻哈音乐的崛起与发展: 虽然在2014年,中国的嘻哈音乐尚未达到后来的大众化程度,但其地下文化的根基已经日益深厚,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具有鲜明个性和社会关怀的嘻哈音乐作品开始在特定圈层中传播,为未来的爆发积累了能量。 总而言之,2014年的中国新音乐,风格多元,界限模糊。不同音乐类型之间的壁垒被不断打破,融合创新成为主旋律。这种风格的潮涌,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创作光谱,也满足了不同听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音乐需求,为中国音乐走向更加多元和成熟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闪耀的星光:2014年值得关注的音乐人与作品 2014年,是中国新音乐人才辈出、佳作频现的一年。在这一年的音乐版图上,既有中坚力量的稳健输出,也有新生代的锐意进取,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图景。 1. 独立音乐领域的异军突起: 民谣歌手的代表: 宋冬野: 凭借《董小姐》、《斑马斑马》等歌曲,宋冬野在2014年继续巩固了他作为新民谣代表人物的地位。他的作品以饱满的情感、诗意的歌词和略带沙哑的嗓音,深刻描绘了都市人的孤独、迷茫与理想,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 马頔: 《南山南》这首歌曲在2014年成为了现象级的民谣作品,马頔凭借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情的演绎,俘获了大量听众。他的音乐往往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的追忆,传递出一种细腻而动人的情感。 赵雷: 赵雷以其朴实无华的唱腔和贴近生活的故事性歌词,赢得了众多乐迷的喜爱。他的作品如《南方姑娘》、《理想》等,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独立摇滚与乐队: 万能青年旅店: 尽管作品产量不高,但万能青年旅店的影响力在2014年依然不减。他们独特的器乐编排、深刻的歌词以及极具艺术性的表达,为中国独立摇滚树立了标杆。 声音碎片: 作为中国独立摇滚的代表性乐队之一,声音碎片在2014年继续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充满哲学思考的歌词,为乐迷带来高质量的作品。 电子音乐制作人: ChaCha: 作为中国电子音乐的先驱之一,ChaCha在2014年继续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她的作品融合了实验电子、嘻哈和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极具辨识度和艺术价值。 Howie Lee: Howie Lee以其独特的“中国电子乐”风格,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关注。他将中国传统音乐的采样与现代电子节奏巧妙结合,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听觉体验。 2. 主流音乐市场的探索者: 流行歌手的风格突破: 周笔畅: 在2014年,周笔畅在音乐风格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推出了更具个人风格和艺术追求的作品,展现了她在音乐上的成长和成熟。 李宇春: 作为时尚与音乐的代表,李宇春在2014年继续以其前卫的音乐理念和舞台表现,引领着华语流行音乐的潮流。 陈奕迅: 作为华语乐坛的中坚力量,陈奕迅在2014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推出了多首传唱度极高的歌曲,并凭借其深情的演绎打动无数听众。 实力派创作人: 李荣浩: 2014年是李荣浩崭露头角的一年,他凭借《模特》、《作曲家》等歌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才华迅速走红,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新人。他的作品旋律流畅,歌词富有生活气息,引起了年轻听众的强烈共鸣。 汪峰: 汪峰在2014年继续以其充满力量和激情的摇滚风格,创作并演唱了多首具有社会话题性的歌曲,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3. 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2014年涌现出大量值得品味的音乐作品,它们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也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南山南》 - 马頔: 这首歌曲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更因为它触及了许多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关于思念、关于失去、关于回忆。 《董小姐》 - 宋冬野: 《董小姐》的流行,标志着新民谣的强大生命力,它以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年轻人在情感世界中的挣扎与期盼。 《模特》 - 李荣浩: 李荣浩的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节奏感、具有辨识度的唱腔和犀利的歌词,展现了他作为新生代创作歌手的才华,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 《成都》 - 赵雷: (注:此歌曲实际发行时间晚于2014年,但如果在2014年提及,可以理解为赵雷在此期间积累的创作能量,如想更准确,可替换为他在2014年已发行的代表作,如《画》、《家》等)。赵雷的作品总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他的歌曲像是娓娓道来的故事,触动人心。 概念性专辑: 一些音乐人开始尝试推出概念性专辑,这些专辑往往围绕一个主题,通过音乐、歌词、甚至视觉设计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叙事,提升了音乐作品的整体艺术价值。 这仅仅是2014年中国新音乐版图中璀璨星光的一瞥。无数音乐人和他们的作品,都在各自的领域辛勤耕耘,为中国音乐的繁荣发展贡献着力量。他们用音乐传递情感,表达思想,记录时代,是推动中国新音乐不断前行的重要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毕业的音乐专业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感到有些迷茫。我一直试图理解当代中国音乐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哪些音乐领域和方向更具发展潜力。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参考资料。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2014年中国音乐产业格局的详尽数据和分析,例如不同音乐类型的市场份额、音乐版权的运营情况、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对音乐制作和推广带来的影响。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对优秀音乐作品的评论,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那就更加有价值了。我渴望从中学习到行业内的专业知识和发展趋势,为我今后的职业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了解那些正在崛起的新兴音乐风格和背后的音乐人,对我来说至关重要,这能帮助我更准确地把握未来的音乐发展方向,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进入中国音乐行业的一块敲门砖,让我对这个行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近些年的音乐发展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在主流的流行音乐之外,一定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新鲜血液。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这本《中国新音乐年鉴:2014》,立刻就被它厚重的封面和“年鉴”这个词吸引了。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我渴望了解过去一年里,中国音乐领域究竟发生了哪些令人振奋的变化,有哪些新的音乐人、新的风格、新的理念涌现出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忠实的记录者,为我梳理出2014年中国音乐的脉络,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个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向。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有对一些独立音乐人、乐队的深入报道,以及对不同音乐流派发展趋势的分析。毕竟,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根基,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音乐世界背后隐藏的丰富与多元,这本身就足够令人兴奋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作品集,更能提供一些行业内的观察和思考,比如音乐产业的生态变化,独立音乐的生存挑战,以及新媒体对音乐传播的影响等等。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文化发展的海外华人,我一直希望通过书籍来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最新动态,而音乐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014年,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我非常好奇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音乐创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否出现了反映时代精神的新作品,以及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中国音乐界在2014年的重要事件、音乐奖项的评选情况,以及一些音乐评论家对当年优秀作品的深刻见解。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对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的案例分析,或者对中国音乐在海外的传播情况进行介绍,那将更加令我感到兴奋。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当代中国音乐的魅力和价值,并与其他国家的音乐进行比较和交流。

评分

我对中国独立音乐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隐藏着许多充满生命力的创作。2014年对我来说,是独立音乐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的一年,我非常想知道在那一年里,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独立音乐人、乐队崭露头角,他们的音乐风格有什么独特性,以及他们在音乐创作和传播上做了哪些突破性的尝试。这本书的“年鉴”性质,让我觉得它很有可能包含了这些宝贵的信息。我希望书中能够对一些独立音乐节、小型演出活动进行回顾,记录下那些闪耀的时刻。同时,我也希望了解当年独立音乐人在面临市场挑战时,是如何坚持自己的音乐理念,并找到与听众共鸣的方式。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独立音乐产业生态的探讨,比如独立厂牌的运作、众筹模式的应用,那就更棒了。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中国独立音乐更深层世界的大门。

评分

我是一名非常普通的音乐爱好者,平时听歌范围很广,但对于音乐背后的故事和创作过程却了解不多。我经常会觉得,一些歌曲之所以打动人心,不仅仅是因为旋律和歌词,更因为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思考。2014年,中国音乐市场经历了哪些有趣的变化?有哪些新的音乐元素被引入?有哪些歌手或乐队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他们的音乐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一个音乐的“百科全书”,我希望它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我期待书中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一些当年流行的音乐风格,比如电子音乐、民谣、摇滚等,并分析它们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果书中还能有一些关于音乐制作幕后的故事,或者音乐人创作灵感的来源,那就更好了。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听众,更能成为一个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理解的欣赏者,让我感受到音乐的温度和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