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张文炳宗师传授(叁)杨式内传太极拳小快式(附DVD)
定价:27.00元
作者:蒋林,张汉文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09432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杨式内传太极拳小快式(张文炳宗师传授3)》介绍的杨式内传太极拳小快式,是蒋林、张汉文先生的恩师张文炳(字虎臣)先生所传。小快式是杨式太极拳体系中的高级功法,为实用拳架,世传稀少,可谓是杨式太极拳中的珍品,多年来未曾泄世,知其全貌者更少。蒋林、汉文先生将所学原原本本地奉献给读者。
内容提要
目录
一、一代宗师张文炳先生与杨式内传太极拳
二、杨式内传太极拳小快式风格特点
(一)小快式与正路子和家手拳架的共性
(二)小快式拳架的个性
三、杨式内传太极拳小快式体势要求
四、杨式内传太极拳小快式步型步法
五、杨式内传太极拳基本功法
(一)太极揉球功
(二)步法练习
(三)缠手功
(四)揉身功
六、杨式内传太极拳小快式拳谱名称
七、杨式内传太极拳小快式套路图解
八、杨式内传太极拳技击
(一)技击原则
(二)技击窍要
(三)内外相应法
(四)劲法的应用
(五)杨式内传太极拳诀
作者介绍
蒋林,1945年生于天津武清县。出生武术世家,7岁从家叔始学通背拳,14岁入选北京市业余体校从王茂林老师学中国式摔跤,后正式拜摔跤健将朱友山为师,继续学练中国式摔跤,曾入选北京市通州区代表队,多次取得市级比赛的成绩。1964年作者师从张文炳(字虎臣)先生习杨式内传太极拳械,至1970年正式成为张文炳先生的登堂入室弟子,是杨式内传太极拳第五代主要传人。1982年应北京市通州区体委之邀,任区太极拳培训班教练,培养出太极拳辅导员近百人,并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太极拳辅导员。1995年应聘任北京腾龙武术学校教练,培养出多名武术人才,在市级武术比赛中取得前六名的成绩,其中卢占国、王非在全国和北京市武术比赛中,取得拳术、器械、对练的名。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杨式太极拳研究会委员、北京市武协团结湖培训中心副主任、澳大利亚少林禅武学会总会顾问。张汉文,1940年生,曾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武术协会三皇炮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澳大利亚少林禅武学会总会顾问。中国武术七段。作者自幼习武,1954年拜“京都会友镖局”武术家“大枪董英俊”先生为师,习练三皇炮捶拳械,是此拳种的第七代主要传人。1957年拜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名家崔立志(字毅士)先生为师,习杨式大架太极拳;此后有缘又拜在杨式内传太极拳第四代宗师张文炳(字虎臣)先生门下,深研杨式内传太极拳之奥妙,成为杨式内传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此外,曾得授武术家吴斌楼,查拳大师常振芳,三皇炮捶大师袁敬泉、段庶卿、张庆云和中医、武术大师欧锡九等诸位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功底颇深。
文摘
序言
拿到《张文炳宗师传授(叁)杨式内传太极拳小快式(附DVD)》这本书,我 immediate就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醇厚武学气息。书名中的“张文炳宗师”,本身就是一个响亮的名号,代表着在太极拳领域中的至高造诣和深厚的积淀。“内传”二字,更是让我意识到,这并非一本普通的普及读物,而可能是一份珍贵的、倾囊相授的武学秘籍,其中或许蕴含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技击要诀和劲力修炼的独门心得。我一直对太极拳的“以柔克刚”和“四两拨千斤”的原理深感好奇,而“小快式”的提法,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似乎暗示着一种在保持太极拳精髓的同时,更加注重速度和效率的练法,这对于那些希望将太极拳应用于实战,或者在快节奏生活中进行高效锻炼的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析如何在高频率的动作转换中保持身体的松沉、尾闾的正直,以及如何通过微小的身法变化来引导对手的重心。附带的DVD光盘,更是为我提供了完美的学习平台,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直观的影像,我相信这会极大地提升我的学习效率和对招式的理解深度。
评分这次有幸接触到《张文炳宗师传授(叁)杨式内传太极拳小快式(附DVD)》,我怀着一种探索古代智慧的激动心情。虽然我还未深入研究书中的具体内容,但从它所传递出的信息来看,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拳术的指导书,更像是一扇通往传统武学精神殿堂的大门。张文炳宗师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传奇。能够传承他的内传太极拳小快式,其意义非凡。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太极拳,不仅仅是外在动作的模仿,更在于内在劲力的培养和精神的修炼。“内传”二字,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严谨的师承和不轻易外传的珍贵经验,这其中可能包含着很多口传心授的要诀,是书本上难以详尽描述的。而“小快式”的特点,又让我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颠覆一些人对太极拳“慢”、“柔”的刻板印象,展示出一种更为精悍、敏捷的太极风貌。如果能借此机会,深入了解张文炳宗师的拳学理念,以及他对于杨式太极小快式的独特见解,对我个人的太极修习定会是一次重要的提升。我非常期待,在书中找到那些能够点醒迷津的启示,让我的太极之路更加明晰而富有成效。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太极拳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偏爱那种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的杨式太极。在寻觅能够系统深入地了解杨式太极精髓的书籍时,偶然间看到了这本《张文炳宗师传授(叁)杨式内传太极拳小快式(附DVD)》。虽然还未翻阅,但单看书名,便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功底和传承的严谨。张文炳宗师的名号,本身就代表着一段辉煌的历史和高超的武学造诣,能够得到他亲自传授,并且是“内传”的小快式,这无疑是无数太极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宝藏。我一直觉得,太极拳的精髓往往藏在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细节之中,而“内传”二字恰恰暗示了这种深度的挖掘和真实的技法传授。小快式,顾名思义,是一种在速度上更贴近实战需求,同时又不失太极核心要义的套路。我非常好奇,在这样的框架下,张文炳宗师会如何解读和传授杨式太极的劲力运用、身法变化以及气息的配合,这些都是决定太极拳是否能够真正发力、真正有效的关键。附带的DVD光盘更是锦上添花,理论结合实践,无疑能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我期待着这本书能为我揭示杨式太极拳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其内在的奥秘,将这份宝贵的武学遗产融入我的修行之中。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武术抱有深深敬意的爱好者,看到《张文炳宗师传授(叁)杨式内传太极拳小快式(附DVD)》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吸引。书名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专业的学术气息。“张文炳宗师传授”这几个字,足以证明其内容的权威性和珍贵性。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武术精髓往往在于那些经过时间沉淀、代代相传的技艺,而“内传”则更进一步地强调了其精深和不公开的特点。这让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深层次的劲力运用、身法转换以及意念的配合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小快式,在我看来,是太极拳在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和技击需求下的一种发展,它在保持太极核心理念的同时,更加注重效率和实用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小快式的步法和身法,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效果。附带的DVD光盘,更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我相信它将成为我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模仿书中的每一个动作要领。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与大师对话的机会,一次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深度探索。
评分这本《张文炳宗师传授(叁)杨式内传太极拳小快式(附DVD)》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传达出的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一直认为,太极拳不仅仅是一套健身操,更是一种蕴含着深刻哲学思想和人体运动规律的学问。“张文炳宗师传授”表明了其知识来源的权威性,而“内传”则预示着其中包含的非公开、深层次的技法要领,这对于渴望深入理解太极精髓的习练者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我对于“小快式”的太极拳尤为感兴趣,它打破了人们对太极拳“慢”的刻板印象,暗示着一种更为高效、灵动的练法,这在追求实效的当下,显得尤为宝贵。我猜想,书中会对杨式太极在小幅度内的劲力转换、速度变化以及如何运用身体的整体协调来达到发力的效果进行详细的阐释。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习到如何将太极拳的内劲运用得更加精妙,如何在动作变化中保持身体的松沉与贯通。附带的DVD,更是为我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理论与影像相结合,相信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把握动作的细节和内在的劲力走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