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多民族國傢的文學與文化
定價:50.00元
售價:25.0元,便宜25.0元,摺扣50
作者:徐新建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01015675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多民族國傢的文學與文化》從民族關聯與社會透視的角度關注中國文學和文化的多民族性,並由此研究與多元一體相關的文學史觀。內容包括“國傢、邊界和族群”、“文本、錶述和民族誌”和“文明、區域和對話”三編、十五章。
目錄
前言
導論錶述與被錶述:多民族文學的視野與目標
一、“多民族文學”作為一種命名和領域
二、“多民族文學”作為一種實踐和曆史
三、多民族文學的視野和目標
編國傢、邊界和族群
章“長江故事”:國傢地理與族群敘事
一、“中國印”
二、溯江源
三、“中華景象”
四、“黃河搖籃”與“長江母親”
五、“母親河”
六、再說長江
七、國傢地理與族群敘事
第二章蚩尤和黃帝:族源故事再檢討
一、“黃帝崇拜”與“蚩尤復活”
二“敵人”蚩尤與司馬遷筆法
三、王朝“世傢”與“亂神”譜係
四、“夷夏分辨”與“天下一統”
五、“華夏”自說與“”迴應
六、黃帝、蚩尤再思考
第三章“龍傳人”與“狼圖騰”:當代中國的身份認同
一、引言:民族身份的錶述問題
二、龍的傳人”:一個象徵的血緣共同體
三、“狼的圖騰”:對夷夏身份的挑戰和擴展
四、“錶述民族主義”:身份類型的現實分析
第四章民族身份再激發:丹巴藏寨及其旅遊影響
一、引言
二、影響身份的社會場景
三、身份變遷的村寨體現
四、結語
第五章西南視野:地方與世界
一、激活曆史
二、反觀西南
三、參與西南
四、研究西南
五、對話西南
第六章牧耕交映:從文明的視野看夷夏
一、引言:從漢語的“荒”字談起
二、農耕文明的“拓荒”話語
三、草地牧區的文明意義
四、牧耕交映:從文明的視野看夷夏
五、餘論
第二編文本、錶述和民族誌
第七章“梭嘎”記事:中國首座“生態博物館”的考察分析
一、暑期裏的田野行程
二、實踐著的現代理念
三、隴嘎歌聲與“央視連綫”
第八章“禮失求野”與“華夷關聯”:生態、食俗與文化
一、中國食俗:“興觀群怨”與“禮失求野”
二、西南山地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態與共食會飲
三、結語
第九章“墨爾多”之歌:多樣化的文本和實踐——多民族文學史觀的個案闡述
一、問題背景
二、山、神、人:三種事象
三、藏族群眾、漢人、菩薩:三種觀點
四、言、心、身:三種業行
第十章從文學到人類學:“民族誌”對多民族文學的影響
一、問題的緣起
二、“民族誌”實踐的個人經驗
三、“民族誌”的寫作環節
四、科學與人文之間?——“民族誌”寫作的定位
五、“民族誌”寫作:個人與風格
六、文體和期刊:影響“風格”的兩隻暗手
七、文本轉換與未來趨勢
第十一章族群錶述:生態文明的人類學意義
一、引言:甲居故事——敬神路上的環保者
二、生態惡化與文明問題
三、多元文化:中國西部的生態遺産
四、中國崛起與東亞轉型
五、結語:甲居的意義
第三編地域、世界和跨文化對話
第十二章文明對話中的“原住民轉嚮”
一、當今世界的不同力量和價值資源
二“原住民”含義及其內外錶述
三、“原住民運動”的興起和演變
四、“原住民知識”的多重意義
五、結語
第十三章“蓋婭”神話與地球傢園:“原住民知識”對地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一、生物多樣性與地球傢園
二、人類行為對生態圈的影響
三、蓋婭神話與原住民知識的價值和意義
第十四章“我們”反對“我們”?評說亨廷頓的“新國族主義”
一、“我們”就是“我們”
二、“我們”需要“他們”
三、“我們”反對“我們”?
四、不同“我們”間的摺射
第十五章族群問題與校園政治:“族群研究”在哈佛
一、引子:哈佛“展演”
二、族群研究:在哈佛及美國興起的原因
三、“校園辯論”:多元文化時代的教育改革
四、哈佛演變:從核心課程到族群研究
五、餘論
第十六章英國不是“不列顛”:多民族國傢的身份認同比較
一、國名的翻譯
二、國旗的象徵
三、國歌的對比
四、“國族”的認同
五、“中”、“英”的對比
第十七章跨文化對話:“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館”與族群自錶述
一、背景介紹
二、NMAI簡述
三、與其他博物館的比較
四、相關分析
結語“多民族文學史觀”
一、引言
二、“國彆文學史”的由來和影響
三、“文學國傢化”的迴望與反思
四、“少數民族文學”提法的拓展和突破
五、“多民族文學史觀”的含義和訴求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仿佛一本打開的畫捲,將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民族文化和文學圖景呈現在我眼前。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他描繪的不僅僅是文字的組閤,更是靈魂的呐喊和曆史的迴響。我仿佛看到瞭不同民族在曆史長河中,如何用各自獨特的語言和故事,編織著屬於自己的文化錦緞,又如何與周遭的文化相互輝映,共同譜寫著多民族國傢的宏大篇章。書中對文學作品中民族情感的錶達、對曆史事件的文學化呈現,以及對文化融閤過程中産生的藝術創新的探討,都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意識到,每一個民族的文學,都是一扇窺探其內心世界的窗口,而當我們把這些窗口連接起來,就能看到一個更加豐富、更加立體的國傢文化全貌。這本書的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旅行,讓我有機會深入體驗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沉甸甸的曆史感,淡雅的色彩搭配精煉的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厚重學術氣息。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僅從目錄和開篇的幾頁就可以窺見其內容的廣博和作者在梳理多民族國傢文學與文化這一復雜命題上的深邃思考。我尤其期待書中對於不同民族文學在國傢敘事中的互動和張力關係的探討,以及作者如何看待文化融閤與民族認同之間的微妙平衡。在當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理解不同文化如何共存、碰撞並最終塑造國傢整體文化麵貌,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似乎正是一扇通往這扇門的關鍵鑰匙,它或許能幫助我從更宏觀、更具曆史縱深的視角去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日益多元化的世界。我想,作者徐新建先生一定在這方麵有著獨到的見解和深入的研究,否則無法寫齣如此厚重的作品。期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不斷地獲得啓發,拓展我的學術視野。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抱著學習的心態來翻閱這本書,但很快就被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所吸引。作者在探討多民族國傢的文學與文化時,並沒有采取簡單羅列的方式,而是從更深層次,比如國傢構建、文化認同、曆史敘事等角度切入,展現瞭文學在這其中扮演的復雜而關鍵的角色。書中對不同民族文學的分析,並非孤立的個體研究,而是將其置於更大的曆史文化語境中,考察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藉鑒與融閤。這讓我意識到,多民族國傢的文化並非是碎片化的拼湊,而是一個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作者的論述邏輯清晰,語言流暢,即使是復雜的學術概念,也能被清晰地闡釋清楚,使得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學術視界,讓我看到瞭文學與文化在構建國傢認同和凝聚力方麵所發揮的巨大能量。
評分作為一名對文化研究充滿熱情的普通讀者,我被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深深震撼。作者徐新建先生以其紮實的學術功底,為我們構建瞭一個理解多民族國傢文學與文化的全新框架。書中對於不同民族文學作品的解讀,絕非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曆史淵源、社會背景以及文化基因。我尤其贊賞作者在分析文學作品時,能夠將宏觀的國傢敘事與微觀的個體體驗巧妙地結閤起來,使得論述既有高度又不失溫度。讀這本書,讓我對“民族”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標簽,而是承載著豐富曆史、獨特情感和多元錶達的鮮活生命體。它讓我反思,在一個由多個民族組成的國傢裏,文學和文化是如何成為連接彼此、凝聚認同的紐帶,又如何在復雜的曆史進程中,不斷地自我革新和發展。
評分初翻這本書,便被其嚴謹的學術論證和清晰的邏輯綫條所吸引。作者在處理多民族國傢這一概念時,並沒有簡單地將其等同於政治實體,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復雜的文化肌理。書中對不同民族文學流派的梳理,以及對代錶性作傢及其作品的分析,都顯得十分到位,既有宏觀的理論框架,又不乏具體的案例支撐。我特彆對書中關於少數民族文學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尋求發展和傳承的論述感興趣,這不僅是一個學術問題,更是關乎文化多樣性和國傢認同的重要議題。此外,作者對於文學如何承載曆史記憶、塑造集體情感,以及在國傢構建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進行瞭深入的剖析。這些內容無疑為理解一個國傢的文化生態提供瞭多維度的視角。我想,這本書不僅適閤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對於任何關心國傢文化發展、民族關係的有識之士,都將是一次極具價值的閱讀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