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崖书论(增订珍藏版) 9787537851640

丹崖书论(增订珍藏版) 978753785164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鹏 著
图书标签:
  • 文学批评
  • 文化研究
  • 古典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思想文化
  • 名家名著
  • 文学理论
  • 增订版
  • 珍藏版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7851640
商品编码:2964096536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丹崖书论(增订珍藏版)

:78.00元

售价:56.9元,便宜21.1元,折扣72

作者:林鹏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378516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林鹏先生是我国书法大家,也是研究傅山的专家。这部随笔论文集多为林先生探讨傅山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心得体会,以及畅谈中国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艺术的真知灼见。对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傅山其人、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颇有欣赏价值和史学价值。本书初版至今已近三十年时间,不断增补,日臻完善,是有关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性著作,其意义非凡、价值无须置疑。


内容提要

本书是林鹏先生谈书法艺术的随笔集。本书除收有一些序跋、评论外,几乎都是研究傅山的随笔、札记一类的文章,因而可以说,本书是一本探析傅山人生轨迹、追寻傅山艺术心理、论述傅山文学、书法品质的专著。林先生用文学化的语言、朴实又具诗性的文字,为他的论断增加可信度和阅读的快乐。


目录

写在书的前面 姚奠中

题词 卫俊秀

序一 张颔

序二 周宗奇

序三 姚国瑾

读《霜红龛集》札记

五峰山草书碑注释

附:《五峰山草书碑注释》附记

傅山论赵杂谈

《丝素》悬解

《上兰五龙祠场圃记》

傅山与王铎

“点鯆”臆释

傅山的时代及其风格

傅山与褚临兰亭墨迹

草书漫谈

傅山行草精品《丹枫阁记》

读《清傅山书丹枫阁记》

《丹枫阁记》真迹发见始末

《傅山书法》前言

《傅山书法续集》序言

心画述零

穿椎一得录

隐退的意义

傅山与狂草

傅山书法评传

碑林答问

“定磁碗”条幅观后记

见得《百泉帖》初刻初拓本

“沃若在手”解

狂草狂言

闲话学傅山

东海倒座崖

中庸为德论

书法的本源

书法与汉字

传统的觉醒

蒙斋书话

蒙斋遐想录

蒙斋印话

六人书展前言

《郑林书法集》序

拜观卫俊秀先生书法

起家书《离骚》跋尾

卫俊秀著《傅山论书法》读后

有法以人,无法以出——答记者问

卓荦观群书 长啸激清风——林鹏访谈

后 记

再版后记

三版后记

四版后记


作者介绍

林鹏:河北易县人。中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咸阳宫》,随笔集《蒙斋读书记》《蒙斋印话》《平旦札》《梦里家山》,书法理论专著《丹崖书论》,以及《林鹏书法》等。


文摘


序言



丹崖书论 (增订珍藏版) 作者: (请在此处填写作者姓名) 出版社: (请在此处填写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 (请在此处填写出版日期) 书号: 9787537851640 内容概要 《丹崖书论 (增订珍藏版)》是一部深度探讨中国书法艺术精髓的著作。本书以丹崖先生毕生在书法领域的潜心研究与实践为基础,系统梳理了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深入剖析了历代名家大师的书法风格与艺术理念,并结合现代视角,提出了独到的书法创作与欣赏见解。本书不仅是一部书法理论的力作,更是一份珍贵的艺术传承与启迪。 第一部分:书法源流与时代精神 本书开篇即带领读者回溯中国书法的源头。从甲骨文、金文的古朴庄重,到篆书、隶书的规整典雅,再到行书、草书的飞动流畅,作者旁征博引,详细阐述了不同书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每一个阶段的书体变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哲学、政治经济息息相关,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 例如,秦统一文字后的小篆,体现了中央集权下追求的规范与秩序;汉代隶书的成熟,则与当时社会信息传播的需要以及士人群体的审美趣味紧密相连。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阶层崛起,玄学盛行,为书法艺术的自觉与高峰奠定了思想基础,王羲之等人的作品正是这一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唐代国力强盛,书法上也呈现出雍容大度、法度森严的特点,如颜真卿的雄浑、柳公权的严谨,都与盛唐气象相得益彰。宋代以后,商品经济发展,文人阶层更加注重个性表达,书法审美趋向于内敛、抒情,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各有千秋,展现了丰富的文人情怀。元明清时期,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碑学与帖学的融合,以及个性化风格的形成。 作者通过对这些历史进程的梳理,强调了书法艺术并非脱离现实的孤立存在,而是与民族文化、时代精神血脉相连。理解书体的演变,就是理解中国历史与文明的进步。本书在这一部分的论述,既有严谨的学术考证,又不失生动的文笔,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对中国书法史有一个宏观而清晰的认知。 第二部分:名家法帖的深度解读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名言道出了书法传承中的辩证关系。本书的第二部分,即是对于历代书法巨匠的法帖进行深度解读与分析。作者并非简单罗列名家作品,而是深入其作品肌理,探究其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方面的奥秘,并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感悟。 从“二王”的飘逸俊朗,到欧阳询的严谨法度,再到颜真卿的雄强浑厚,以及苏轼的率意自然,作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书家及其经典作品,逐一进行细致的剖析。例如,在解读王羲之《兰亭集序》时,作者不仅分析了其行笔的提按顿挫、笔画的轻重缓急,更着重阐述了其中蕴含的“乐”与“悲”的哲学思考,以及“死生亦大矣”的旷达人生观。在分析颜真卿的作品时,作者着重强调了其“外方内圆”的结字特点,以及其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品格如何在笔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本书特别强调了“临摹”的重要性,但绝非机械的复制。作者在指导临摹时,反复强调要“悟”其神,要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与意图,要“得其精髓”,而非“得其形似”。通过对不同书家风格的对比分析,读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书法风格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避免陷入风格单一或僵化的境地。 第三部分:丹崖先生的书法创作心法 作为一部“丹崖书论”,本书的重头戏自然是丹崖先生本人的书法创作心法。在这一部分,作者分享了他多年来在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与心得。这部分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充满实践指导意义,是本书最具价值的组成部分之一。 丹崖先生的书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功力,在当代书法界独树一帜。本书在这一部分,首先阐述了他的书法哲学观。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艺,更是心性的修炼,是生命状态的展现。他强调“人书俱老”,认为书法家的艺术成就与人生阅历、品格修养息息相关。 在创作心法方面,本书详细介绍了丹崖先生在用笔、结字、章法、墨法等方面的具体方法与技巧。例如,他对于“中锋用笔”的独特理解,以及如何通过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来表达情感;他对结字的“变”与“不变”的把握,如何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融入创新;他对章法的“疏密”、“虚实”、“轻重”的精妙安排,以及如何使整幅作品达到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他对墨色的浓淡干湿的丰富运用,如何让墨色在纸上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生命力。 本书还特别强调了“书写性”的重要性。在现代书法创作中,一些作品过于追求形式感而忽略了书写的本质,丹崖先生则倡导在技法熟练的基础上,回归书写的纯粹性,将情感与思想自然地流淌于笔端。他鼓励学习者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独特道路。 第四部分:书法欣赏与鉴赏之道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视角转向书法欣赏。作者认为,真正的书法欣赏,并非仅仅是“看热闹”,而是需要一定的理论素养和鉴赏能力。他为读者提供了欣赏中国书法的基本方法与原则,帮助读者从“看懂”到“看透”,最终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作者首先阐述了书法欣赏的几个重要维度,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书体的特点、书家的风格、技法的精妙、情感的表达等。他通过具体的作品案例,指导读者如何去观察笔画的起承转合,结字的欹正动静,章法的疏密虚实,墨色的浓淡干湿。 更重要的是,本书强调了书法欣赏的“内在性”。作者认为,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触动观者的内心,引发共鸣。它不仅仅是线条的组合,更是作者精神世界的投射。好的作品,能够让观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思想、乃至人格魅力。因此,在欣赏书法时,要学会“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气韵生动”。 本书还探讨了当代书法欣赏的几个热点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形式主义、如何评价实验性作品等,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既有对传统书法的尊重,又不乏对新探索的鼓励。 增订珍藏版特色 《丹崖书论 (增订珍藏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增订与完善。新增了更多作者近年来对书法艺术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成果,补充了更多珍贵的书法图片与分析案例。此外,本书在装帧设计上力求精美,纸张考究,印刷清晰,充分体现了“珍藏版”的价值,适合作为专业人士的案头必备,也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作为深入学习与收藏的经典之作。 总结 《丹崖书论 (增订珍藏版)》是一部融汇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下、技法与心法的书法艺术专著。它不仅为书法学习者提供了系统而深入的指导,也为书法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更让所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得以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本书犹如一位博学而睿智的良师益友,引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阻隔,在方寸之间,感悟中国书法的无穷意境与独特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历史文化领域的读者,我对那些能够反映时代精神、记录时代变迁的书籍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书论”二字,让我联想到那些曾经影响过时代的思想和观点。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思想碰撞,去理解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他们的洞见和批判。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样一本著作,我不仅能够增长见识,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魅力。

评分

这次拿到的是增订珍藏版,这四个字就足以勾起我浓厚的兴趣。通常“增订”意味着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更丰富的补充,而“珍藏”则暗示了其价值和稀缺性。作为一名对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追求的是那些能够提供全新视角、挖掘隐藏信息、并且印刷质量上乘的读物。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它在内容深度和收藏价值上的双重承诺,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知识的瓶颈期,感觉自己对某些学术领域的理解略显肤浅。我渴望一本能够在我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拔高,提供更深层次分析的书籍。这本书的厚度,以及封面和书名透露出的学术气息,让我觉得它有潜力成为我突破瓶颈的钥匙。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获得更系统、更严谨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对某些理论有更透彻的理解,从而为我的后续研究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初拿到手,便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我一直对古籍的翻刻与整理有着特殊的偏爱,总觉得其中蕴含着历史的温度和先人的智慧。封面设计低调而不失格调,泛黄的纸张触感温润,仿佛能穿越时光,与那些曾捧读此书的先贤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我翻阅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传承,一种对文字和思想的敬畏。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图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心灵的慰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常常在阅读中寻求一份宁静与沉淀。这本书传递出的那种沉静而厚重的气质,让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安心。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暂时远离尘嚣,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与作者一起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我期待它能够带给我启迪,让我对生活有更深的感悟,对人性有更深的理解,最终实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