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吃的全球史:汉堡
定价:28.00元
作者:安德鲁·F.史密斯,陈燕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407716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麦当劳的总裁雷克拉克曾说过:“唯有特定的头脑才能看出一个汉堡包的美。”从一个汉堡,看见一个世界。全球各式各样的汉堡在本书中都得到了全面展现。
纽约“新学院”(the New School)大学教授安德鲁F.史密斯先生以简洁明快、富有韵味的文笔,讲述了汉堡从工人填饱肚子的街头食物,逐渐成为素食革命的产业龙头。在跃居全球性地位的过程中,汉堡借着顺应当地文化和口味,成功地俘获了人们味蕾和胃口,并改变了世界的饮食结构。
本书既包含生动有趣的故事、精美的插图,还包含数十个食谱,便于读者“亲自操作”。无论对美食家还是学者,此书都是值得推荐的。
内容提要
安德鲁F.史密斯教授从汉堡作为19世纪美国小贩出售的街头食物开始讲起,讲述了整个汉堡的发家史,以及汉堡风行美国及全球的原因。同时,汉堡还成为文化领域富有表现力的一个符号。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汉堡在营养、经济和文化方面引发的广泛冲突,例如国际文化间的“麦当劳全球化”问题。
作为一本配有多汁、肉美、味浓插画的读物,《吃的全球史:汉堡》一书必将刺激全球汉堡迷们的味蕾。
目录
前言
1 汉堡的卑微起源
2 汉堡连锁店
3 麦当劳产业机
4 克隆麦当劳
5 汉堡历程
6 遍布全球的汉堡
7 汉堡的今天与明天
食谱
精选书目
致谢
图片出处
作者介绍
安德鲁·F.史密斯是一位汉堡迷,他在纽约“新学院”(the New School)大学教授烹饪史。著有《垃圾食品与快餐之百科全书》(2006),并编辑了《牛津美国饮食指南》(2007)一书。
文摘
序言
刚拿到这本书时,就被它充满故事性的标题吸引了。我一直认为“汉堡”只是一个简单的快餐代名词,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挖掘的方式,层层剥开了这个在全球范围内如此普及的食物的复杂身世。从早期的肉饼原型,到近代工业化生产的演变,再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本土化改造,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细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全球化”如何塑造食物变迁的论述印象深刻。书中通过分析汉堡在全球的传播路径,揭示了贸易、移民、以及文化交流的相互作用,使得一个最初可能源自某个小地方的食物,最终成为了跨越国界的流行符号。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看到了食物与历史、经济、社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历史的叙述,而是将这些历史事件与当下我们所处的消费主义社会相结合,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引发了我对食物选择和饮食习惯的更多思考。
评分我一直对食物的起源和演变非常感兴趣,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它不仅仅停留在对食材本身的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食物背后的历史、社会、文化以及经济背景,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深度。书中对“全球化”概念的解读尤其深刻,它不仅仅是指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更多的是指长久以来,人类社会在贸易、迁徙、冲突中,食物如何被传播、改造和融合的过程。我特别喜欢书中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现这种宏观的变迁,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全球,又如何在不同的文化中生根发芽,最终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模样。这种视角让我对食物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吃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更是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交融。这本书的叙事流畅,引人入胜,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智慧和启迪。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丰富,它不仅仅是关于“吃”,更是在“吃”的表象之下,洞察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身份认同”与“食物”之间关系的探讨。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现了食物如何成为区分不同群体、建构民族认同、甚至是维系社群联系的重要载体。当食物跨越国界,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时,它又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适应异域文化,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博弈的过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记忆”和“情感”与食物之间联系的描述,那些童年时熟悉的味道,或者是旅行中难忘的美食,都承载着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和情感联结。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对食物的喜好,往往不仅仅是味蕾的驱动,更是内心深处情感和记忆的投射。阅读这本书,就像在品味一道道风味各异的菜肴,每一道都蕴含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深刻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都非常别致,硬壳封面带着复古的油画质感,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书香扑鼻而来,瞬间就让人沉浸其中。我特别喜欢它对食物背后历史和文化脉络的挖掘,不仅仅是食材的介绍,更多的是关于人类社会变迁、贸易往来、甚至殖民扩张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今天餐桌上的食物。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味觉和思想之旅。我曾以为我对汉堡的认知已经足够,但读完这本书,才发现自己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食物,其实知之甚少。作者的笔触细腻又充满人文关怀,将那些埋藏在历史尘埃中的故事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惊叹于食物背后隐藏的宏大叙事。比如,书中对不同地区咖啡种植和贸易历史的细致描述,就让我对每天早晨一杯咖啡的来源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开始思考,我们习以为常的口味,其实是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和无数次的选择。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食物,更是关于人类本身的故事,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在品尝一道精心烹制的菜肴,每一口都充满了层次感和回味。它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吃”这个最基本的人类行为,上升到了历史、文化、甚至哲学的层面。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灵活,时而像一位严谨的历史学家,考证史料,追溯源头;时而又像一位风趣的旅行家,带你穿越不同的国度和时区,感受当地的饮食风情。我非常欣赏书中对那些被忽视的细节的关注,比如某种香料的起源,一种烹饪方式的演变,或者是一种食材的传播背后所涉及的政治和经济因素。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汇聚在一起,便勾勒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幅壮丽画卷。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地方性”与“全球化”之间张力的探讨,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高度同质化的全球化浪潮中,地域的特色和文化的认同仍然能够以各种方式得以保留和创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食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