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国际关系理论前沿译丛 | 作者 | 基欧汉,郭树勇 | 
| 定价 | 24.00元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1058268 | 出版日期 | 2002-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商品重量 | 0.341Kg | |
| 内容简介 | |
| 《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是迄今为止国际关系理论批语*有影响的作品之一,由新自由主义国际政治学大师、杜克大学教授罗伯特·O。基欧汉主编,共11章。辑录了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第三次论战”期间,肯尼思·华尔兹、基欧汉、约翰·拉和、理查德·阿什利、罗伯特·科克斯、罗伯特·吉尔平等理论家重要的文本,展示了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流派的学术精粹,集中探讨了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的几个核心问题:如何建设国际政治理论学科?科学有效的国际关系理论模型如何构建?权力、利益与国际体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力量与国家行动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等内容。 | 
| 作者简介 | |
| 罗伯特·基欧汉,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执教于布兰代斯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任杜克大学詹姆斯·杜克讲席教授,美国政治学会主席,著有《权力与相互依赖》(1977年、1989年、2001年,合著)、《霸权之后》(1984年)、《国际制度与国家权力》(1989年)等,主编有重大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辑录了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第三次论战”期间的主要文献,集中探讨了当代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几个核心问题,展示了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流派的学术精粹,内容涉及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领域,基本函盖了当代国际政治学各派理论的核心思想,理论性强,学术水准高,是西方国际政治学专业学生的必读经典。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简直是思想的迷宫,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啃完,感觉自己的思维边界被彻底拓宽了。它并不是那种能让你轻松读完,然后合上书本就万事大吉的“速食读物”。相反,它像一个精密的仪器,引导读者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运作逻辑。尤其是关于权力结构和国家行为模式的剖析,那种深入骨髓的冷峻观察,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反思:我们所认知的“国际秩序”,究竟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还是某种被精心维护的叙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的那种克制与精准,没有过度的渲染和煽情,每一个论断背后似乎都能看到扎实的文献支撑和严密的逻辑推演。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新闻的角度都变了,不再满足于表面的事件报道,而是会下意识地去挖掘背后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力量是如何在起作用。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去魅”的能力,让读者有勇气直面国际政治中那些不那么光鲜亮丽的真相。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一开始让我有些吃力。它那种近乎学术论文的严谨和繁复的句式结构,着实考验了阅读者的耐心和专注力。但一旦你适应了它的节奏,就会发现这种“晦涩”恰恰是其深度的体现。作者似乎并不急于取悦大众读者,而是专注于和那些真正想深入探究国际关系底层逻辑的同行进行对话。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理论冲突与对话”的章节,它没有简单地站队,而是将不同学派的观点并置,如同观看一场高水平的辩论赛,展现了知识分子在面对同一现象时如何运用不同的认知工具去构建解释。这种多维度的审视,避免了单一理论的教条化倾向,让整个理论图景显得更加立体和生动。对于希望从理论入门进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地图是极其宝贵的参照物,它标示出了学界主要的交锋点和尚待探索的空白地带。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当今世界的碎片化趋势和不确定性,究竟是新出现的现象,还是旧有矛盾在新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被放大了?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回溯框架来回答这个问题。它不仅仅局限在当代,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脉络。每一次理论的迭代,都源于对现实世界无法解释的危机的回应。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早期思想家们在面对战争、革命和秩序瓦解时的那种紧迫感和求索欲。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将理论视为静态的教条,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在与现实的持续互动中不断自我修正的工具集。它促使我反思,作为观察者,我们手中所持有的“理论工具箱”是否足够锋利和全面,以应对正在到来的下一个“黑天鹅”事件。它赋予的,是一种持续学习和批判性审视世界的内在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虽然不是内容本身,但对于阅读体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不得不说,它呈现出一种沉稳、厚重的质感,与内容本身的严肃性非常匹配。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它不是一本轻飘飘的论述,而是需要投入精力的“硬核”之作。我特别留意了注释部分,那密集的引用和详尽的参考资料,几乎可以构成一本辅助阅读的“工具书”。这让我对作者的研究态度肃然起敬——真正的深刻,从来都不是靠空泛的口号堆砌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对前人智慧的充分吸收和批判性超越之上。对于那些习惯于在网络上获取碎片化知识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久违的、需要沉下心来,沿着清晰的知识链条向上追溯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对学术传统的尊重,也是对读者智识的尊重。
评分读完这本书,最强烈的感受是知识的“重量感”。它不是那种能让你在社交媒体上快速炫耀“我读了某某大部头”的快感,而是一种更内在、更持久的认知升级。它挑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尤其是在理解国家利益、国际合作的边界以及道德考量在权力博弈中的真实位置时,提供了非常尖锐的洞察。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探讨中对“规范性”与“实证性”之间张力的处理,这种平衡的艺术,是许多理论著作难以企及的。它让我们明白,理论并非是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而是更残酷地揭示世界“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几年来阅读的国际关系著作中,最具启发性和挑战性的一本,它提供的思想燃料,足够我消化和反刍很长一段时间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