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活学活用电子技术丛书 电子元器件的选用与检测
定价:21.00元
作者:黄继昌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083976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写给初学电子技术者的书,详细介绍了电阻器、电位器、电容器、电感器与变压器、电声器件、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集成电路共十大类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选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并介绍了使用万用表检测各种电子元器件的方法。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广大电子爱好者和家用电器维修人员阅读,也适合大学生及职高和技工学校学生学习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当时入手这套书,其实是想找一本能快速上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具书。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和PCB布局的章节。我对这方面的理解一直比较薄弱,总觉得很多规范看起来很玄乎。这套书的讲解方式很接地气,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国际标准条款,而是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什么是串扰(Crosstalk)和辐射(Radiation)。比如,它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电源走线和信号走线之间的耦合效应,以及如何通过增加地平面、控制阻抗匹配来有效抑制噪声。虽然有些细节的讲解深度可能不如专门针对EMC的专业书籍,但它胜在提供了一个宏观且实用的框架。我可以清晰地知道,在设计一个四层板时,哪些层应该用来做电源、哪些层应该做参考地,以及如何避免关键信号走线与高频时钟线并行太长。这种强调“怎么做”而非仅仅“为什么”的叙述风格,对我解决当时手上一个高速信号传输项目中遇到的不稳定问题,提供了直接的思路指导。
评分这套丛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带着一种老派的严谨感,没有花里胡哨的图形,只有清晰的字体和明确的丛书名——“活学活用电子技术丛书”。我记得当时买这套书的时候,主要还是冲着这个名字去的,感觉它承诺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单纯的理论堆砌。我翻阅了其中的几本,特别是关于基础电路原理和传感器应用的那些章节,里面的图示清晰明了,很多公式推导过程都给得非常详尽,这点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作者在讲解一些经典电路如运放应用、晶体管开关特性时,总能结合实际的工业应用场景来阐述,让人不觉得枯燥。比如讲解BJT的饱和与截止状态时,会穿插一个简单的开关电路的分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科书式的参数讲解上。不过,有一点我稍感遗憾,对于一些新兴的微控制器架构和最新的半导体器件的介绍略显不足,可能考虑到丛书的出版时间,但作为一本旨在“活学活用”的技术手册,紧跟技术前沿这一点确实能让读者更有获得感。整体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让你在面对具体项目时,能够有能力去查找资料、理解规格书,并做出合理的初步设计判断。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套丛书的价值在于其提供的“工具箱”式知识结构,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点深度挖掘。它更像一本“电子工程师的生存指南”。我尤其欣赏它在故障排除和测试方法论上的探讨。书中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电路故障模式,比如热漂移、接触不良、以及由于电源噪声引起的误触发。更重要的是,它给出了对应的诊断思路和测试仪器(如示波器、万用表、逻辑分析仪)的使用技巧来定位问题。例如,它会教你如何使用示波器的探头进行差分测量,或者如何通过“冰冻法”或“加热法”来快速判断元件是否工作在临界状态。这些实操层面的指导,是单纯的理论书籍难以提供的。它教会我建立一个系统性的调试流程,而不是靠“瞎猜”来修复电路板上的Bug。这套书让我对“检测”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电子技术不仅仅是设计,更是严谨的测试和验证。
评分我对这套丛书的评价,必须提到它在基础器件参数解读上的细致入微。我记得其中一本专门讲半导体器件选用的章节,里面对二极管、三极管、MOSFET的Datasheet(数据手册)的解读进行了详细的图解。很多初学者拿到数据手册就头疼,密密麻麻的表格和参数不知道该看哪些。这本书就很有心地挑选了几个关键参数——比如MOS管的$R_{DS(on)}$、开关速度$t_r, t_f$,以及热阻$ heta_{JA}$——来解释它们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意义。例如,它会明确指出,在选择一个用于电机驱动的MOSFET时,不能只看导通电阻,还要考虑结温的上升速度,这直接关系到散热器的选择。这种将抽象参数与具体应用场景挂钩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我阅读和理解元器件规格书的能力。它教会的不是记住参数值,而是理解参数背后的物理含义和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是从“会用”到“精用”的关键一步。
评分这套“活学活用”的丛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旁边手把手地教你。它的章节安排非常符合一个工程师的思维路径。不是从最底层的物理定律开始讲起,而是从一个应用场景出发,然后深入到所需的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验证。比如在讨论电源模块时,它会先介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电源——稳定、低纹波、高效率”,然后自然引出线性稳压器(LDO)和开关电源(Buck/Boost)的适用范围和各自的优缺点,再过渡到如何挑选合适的电容和电感来满足纹波指标。这种“需求驱动”的讲解逻辑,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我曾经试着用它来快速搭建一个原型系统,发现它提供的选择标准非常实用,避免了我在初期选择元器件时陷入过度设计或欠缺考虑的陷阱。尽管在某些前沿的数字信号处理方面,它可能不是最前沿的,但在构建稳定、可靠的模拟和混合信号电路方面,它无疑是一本扎实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