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别再为小事抓狂:爱情篇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 理查德·卡尔森,克瑞丝·卡尔森,朱衣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2-01
ISBN:9787539968100
字数:
页码:3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从此掌握自己的情绪,内心变得安静而有力。轻松化解两性间的小摩擦、小误会,令你们永远如热恋般甜蜜!
◆一本全面改善两的情感!帮助美国无数情侣、夫妻化解矛盾,重拾甜蜜爱情!
◆心灵导师理查德·卡尔森与妻子首度合著,共同分享相处之道。
◆美国影响力的情感,持续畅销15年。连续两年《今日美国》畅销榜一名,盘踞《纽约时报》畅销榜长达101周。
◆书中提供了100个瞬间见效的不抓狂小技巧,帮助你调整情绪、改善心态,轻松化解两性间的矛盾和误会。无论你是正在恋爱还是已婚,都能变得更善解人意,更爱对方一点。
◆翻开本书,不再为爱情中的小事抓狂,从此掌握自己的情绪,内心变得安静而有力。
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充满各种小摩擦、小误会,让双方都抓狂不已,一旦没有妥善解决,由此引发的冷战或争吵,往往会消磨掉彼此间的爱意,甚至导致分手或离婚。
其实,你们完全可以不抓狂!你手上的这本书,出版至今已持续热销15年,是公认的改善婚恋关系的经典,将为你们解决沟通相处中的各种问题。
美国家喻户晓的心理专家理查德与妻子克瑞丝,是大家羡慕的老夫老妻,结婚二十多年,依旧保持着热恋时期的甜蜜。现在,他们将一起与你分享亲密爱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书中提供了100个瞬间见效的不抓狂小技巧,帮助你调整情绪、改善心态,轻松化解两性间的矛盾和误会。无论你是正在恋爱还是已婚,都能变得更善解人意,更爱对方一点。
翻开本书,不再为爱情中的小事抓狂,从此掌握自己的情绪,内心变得安静而有力。
前言 让爱情永远如初恋般甜蜜
章 别让小事毁了你们的爱情
1 当另一半是你好的朋友
2 面对伴侣的批评,不妨一笑了之
3 不要总把对方犯的错挂在嘴边
4 放下伴侣的三个小毛病
5 下一个真的会更好吗?
6 不要总是比较谁的付出更多
7 固执,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8 伴侣不是你的出气筒
9 抓狂前,先想一想:“这到底是谁的怪癖?”
10 用对方习惯的方式沟通
11 避免说:“我爱你,但是……”
12 当你心中充满爱时,爱情自然会不期而至
13 看起来很严重的事,真的是不好的吗?
14 别代替伴侣发言
15 大声说“对不起”
16 不要强迫另一半做某些事
17 给人生的转型期多一点时间
18 情绪对了再吵架
19 在爱情中,没有谁比谁更重要
20 每件事都可以换个角度看
21 伴侣不懂你的每一个想法
22 要想改变对方,先要改变自己
23 你在为大事争吵,还是为小事争吵?
24 倾听是一种关心的方式
25 转变你的心,才是改善关系的根本
让爱保鲜小诀窍
第二章 让温柔重燃爱的火花
26 你们之间的话题,只剩抱怨今天的辛苦吗?
27 花些小钱就能让他快乐,为什么不呢?
28 赞美,让对方知道你为何喜欢他
29 爱他,就接受他现在的样子
30 别让伴侣当场出糗
31 不要老是泼对方冷水
32 看到自己所制造的问题
33 尽量为对方多做一点事
34 让温柔的思想治愈你的抓狂
35 避免当着他人的面纠正彼此
……
第三章 以包容重获爱的回应
51 不要为坏心情找理由
52 允许伴侣有自己的怪癖
53 感恩对方的努力,因为这一切并非理所当然
54 忙,不是忽略爱人的借口
55 也想想那些你不用做的事吧
56 问一问自己:这件事真有那么重要吗?
57 你是否在重复同一件事,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58 我爱你,因为你就是你自己
59 当你责怪对方时,其实也是在责怪自己
60 让伴侣自在地做个普通人
……
第四章 重新找回爱情的魔力
76 凡事预估到坏的结果,你就不会抓狂
77 留给对方犯错的机会
78 一些无法说出口的话,就写在信里吧
79 你给伴侣造成了焦虑或压力吗?
80 在忙碌中,也要找回生命的平衡点
81 除了开口道歉,接受道歉也需要练习
82 一起分享付出的喜悦
83 找到专属自己的减压技巧
84 抓狂可能是身体给你的信号
85 在他人都不理解时,更需要你来支持他
……
理查德·卡尔森(Richard Carlson),全球畅销书《别再为小事抓狂》系列的作者,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咨询专家、演讲家,毕生致力于幸福和减压方面的研究。作为三十余本身心灵畅销书的作者,卡尔森博士的著作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130多个国家出版。他曾被《人物》杂志评选为“有魅力的人”,多次受邀参加奥普拉脱口秀、《早安美国》等知名谈话节目。卡尔森博士已经指导了数千万人将书中的“不抓狂”理念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创造和谐而美好的人生。
3.不要总把对方犯的错挂在嘴边
一天我在开车时收听一个电台节目,在不到半小时内,就有三个人打电话来抱怨伴侣做的一些事,其中一位抱怨的则是“可能做的事”。在这三个例子中,所谓的事件都是陈年旧事了。
其中一个女人的问题是,她的丈夫两年前可能曾跟另一个女人打情骂俏。她完全摆脱不了这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另一个则抱怨说,这么多年来她丈夫总是很冷漠,从来不肯听她说话。她也试着找出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她说着“可能是这件事,也可能是那件事”之类的话,就好像她的脑中在打乒乓球。
后是一个男人打来的,他表示自己对年的婚姻非常失望,因为他的新婚妻子刷了一堆信用卡让他付账。他晚上总是睡不着觉,一直担心她在某个时刻会重施故技。虽然她看来似乎已经学到教训、修正恶习,但他仍然很气她所做的事“损害到了他们未来的保障”。
当时我很想大叫:“过了就算了!”但主持人很少这样建议,相反地,她鼓励他们纠缠不清,努力分析整个事件,让他们的脑海中充满了疑惑、恐惧与更多的担忧。她可能会这么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了一种模式?”或是“老天!我以前就听过这样的事,小心!”
在继续往下说之前,我要声明,我并不是在为发生婚外情、不肯倾听或过度浪费的人找借口。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或通常也确实是婚姻问题的来源,或是其他两的问题所在。然而,大多数人似乎完全不愿意让它们过了就算了,还一直绕着这类问题打转,这会对婚姻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忘了跟一个不肯放手、老是把过去挂在嘴边的人在一起,会有多么吃力。我们也不明白,要爱一个总是对我们有不切实际期望的人,是多么困难。在他们的心底,没有空间可以接受我们只是平凡人。有一句话适用于这三位听众,也适用于大多数人:“适可而止吧!”
两的经营已经是高难度的挑战,用不着再加上过去的沉重阴影。如果你把一些事情当作已经过去、已经结束了,就能帮助自己成长,培养爱与宽恕的能力。当你脑海中塞满忧虑,驻足在过去的问题中时,你会充满恐惧、疑惑与挫折,却没有爱。你的沮丧不安会扩散到其他的事上,也可能开始为各种各样的小事抓狂!
我们并不是建议你将头埋在沙堆中,事实上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不,偶尔也会有判断错误的时候。要让这些事情过去的理想状态,是拥有一颗宽恕、毫无偏见的心。换句话说,如果你所爱的人犯了错,你仍然可以爱他、支持他,不让这件事演变成天大的事。你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会受损,你的伴侣会觉得很安适,愿意倾谈,觉得你是一路支持他的好伴侣。
因此,如果你一直抱着往事不放,现在或许是让一切烟消云散的时候了。与其心怀负面的感觉,弄得紧张兮兮,不如下定决心原谅与宽恕,让人生继续往前走。你会得到更富足、更开放、更诚实、更滋养的爱的回馈。
9.抓狂前,先想一想:“这到底是谁的怪癖?”
在我们共同生活时,一些日常的琐碎小事,像是清理盥洗台上的牙膏残渣,盖上马桶盖等,真的很容易让我们抓狂。说来好笑,你可以深爱一个人,却很容易因为与他共享一个空间而觉得被干扰了。如果这样的事情日复一日地干扰着你,在你大发雷霆之前先想一想:“这到底是谁的怪癖?”或许会对你有些帮助。
许多年来,我习惯在早上起床时,到橱柜挑选一条颜色鲜艳的毛巾,准备等一下洗澡用。结果每次都是理查德“砰”的一声先跑进浴室,轮到我洗澡时,我才发现刚才准备好的那条干净又漂亮的毛巾不见了。几乎每个早晨,我都得全身湿答答地冲过整个房间,再去找一条毛巾来用。这样过了一阵子后,我真的抓狂了。
一天早上,我又到橱柜挑毛巾时,我开始生起气来。虽然我还没去洗澡,但也可以预见过不了多久,这条毛巾又会被理查德用掉。然而不知什么原因,那天早晨我很幸运地改变了心意,我想了想,然后问自己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嗯!如果我能拿一条毛巾,为什么不能拿两条呢?这到底是谁的怪癖啊?”
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个情景实在很滑稽。我正面临情绪崩溃的边缘,而理查德却完全不知道我的挫折与沮丧。他一直想的是,他娶了一个多么温柔体贴的妻子,每天早上都为他准备洗澡毛巾。
怪癖会很自然地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我听过一对夫妻的故事,妻子帕梅拉已经算是爱干净的人了,而丈夫大卫更是非常注重整齐清洁,我说的是“真的”很干净整洁。一天晚上,帕梅拉洗完碗之后,不小心留了一小片菜叶在水槽里,于是大卫站在厨房的水槽前,敞开嗓门大喊:“帕梅拉!你要不要过来把你留在厨房中的一堆脏东西清理掉?”
这到底是谁的怪癖呀?当然是大卫的。
在反省这个问题时,如果每个人都能看清楚真正发生的是什么事,就能让我们有不可思议的解脱感。以前面这个例子来说,如果大卫能看清自己才是神经过敏,才是真正有怪癖的人,他就会笑起自己来,也不会再对妻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帕梅拉也能理解大卫的怪癖,当作是他的一个问题,她就能置之不理,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当一回事就好了。
当怪癖变成每天主要的困扰时,好时时提醒自己,每个人都难免会有一些怪癖。就拿我的例子来说,想想看,或许不是丈夫做了什么(或是没做什么事)困扰到我,而是我做的事(或是没做的事)困扰到了自己。若是像大卫的例子,那你可能就是对某件事期望过高了。
如果你肯停顿片刻,带着幽默感,诚实反省一下这些状况,你通常就能很容易找到解决方案,或者用不同角度来看事情。当你觉得被干扰时,试着问自己:“到底这是谁的怪癖?”至少有些时候,答案会是:“是我的!”
……
理查德·卡尔森是一位提倡用幽默的态度,积极正面的思想与观念来面对人生的心理学家。
——《纽约时报》
理查德·卡尔森的人生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我们将每一天当成后一天。
——知名主持人奥普拉
生活中让你生气的事,大部分都是小事。不为小事抓狂,就能成大事。
——心理学家 张怡筠
以前我是个特别逆反、自以为是的人,总是端着一股劲。看了一本叫《别再为小事抓狂》的书后我受益匪浅,性格也有了截然不同的转变。
——演员袁莉
我是在一个情绪相对低谷的时期读到这本书的,坦白说,当时我的预期是很低的,我需要的可能只是一点点安慰剂。然而,这本书提供的却是一种“清醒的药方”。它没有提供虚假的希望,而是提供了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特别是在讨论“原谅的代价”时,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观点: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原谅”,其实是内心深处对“重建信任成本”的规避,而非真正的情感愈合。这句话如同当头棒喝,让我立刻反思了自己过去处理某次背叛时采取的“息事宁人”策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成熟,它完全避开了当下自媒体中流行的那种“万事皆可治愈”的口号,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甚至略带悲观的现实主义态度来审视爱情的脆弱性。这种不偏不倚、不粉饰太平的态度,反而让我感到无比的踏实和被尊重。它让人明白了,维护一段关系,需要的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清醒的认知和持续的、有策略的努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精密的情感体检,收获的不是“明天会更好”的空想,而是“我可以更好地应对今天”的工具箱。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那种淡雅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标题字体,让人在书架上第一眼就能被吸引住。我拿起它的时候,心里其实带着一丝怀疑,毕竟市面上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大多都是老生常谈,缺乏新意。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立刻抓住了我。他不像某些心理学书籍那样,上来就是一堆晦涩难懂的理论模型,而是通过一系列非常贴近生活、甚至有些“微不足道”的小场景切入。比如,描述了一对情侣因为早餐谁来做而引发的冷战,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应该如何沟通”的公式,而是深入剖析了双方在那一刻隐藏在“早餐”背后的深层需求和不安全感。这种由小见大的叙事技巧非常高明,它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说教的书,而是在偷窥一段真实的、可以被复制到自己生活中的情景剧。特别是在讨论“期望管理”那一章节,作者引用了一个关于“完美伴侣”的神话,用极其幽默又不失犀利的笔调拆解了现代人对于爱情中完美无缺的执念,让我不禁拍案叫绝,感觉自己多年的很多无谓的焦虑似乎找到了一个出口。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轻松愉快的,即便是探讨严肃的情感议题,文字的流动性也保持得非常好,读起来毫无负担感。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读过不少探讨亲密关系的书籍,大部分都会聚焦于“宏大叙事”——比如如何处理经济分歧、如何面对家庭压力,这些固然重要,但真正让感情在日常中枯萎的,往往是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看似鸡毛蒜皮的琐事。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完全颠覆了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传统处理模式。它有一章专门讲“气味记忆与情感联结”,这个角度极其刁钻,我从未想过气味这种如此本能的感官体验,竟然能成为关系中的一个隐形地雷区或粘合剂。作者通过几个案例,生动地展示了伴侣对某种气味(无论是香水、烟草还是某种食物的味道)的偏好或厌恶,如何映射出他们早年的经历和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阅读时,我甚至忍不住停下来,仔细闻了闻自己常用的那款沐浴露的味道,并开始反思,我是否在无意中用我的“气味世界”排斥了我的另一半。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微观入微”,它不提供空洞的口号,而是提供了一套可以立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传感器校准”指南,让人觉得每一次争吵或亲密互动后,都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检查清单”去回顾和调整。这种实践性,是许多理论书籍所欠缺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具巧思。它不是简单地按照“冲突—解决”的线性逻辑铺陈,而是采用了主题单元式的编排,每个单元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微观世界,但当你读完所有单元后,你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精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构建了一幅完整的亲密关系地图。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一段落讨论了“沉默的权力博弈”。它深入分析了在一段关系中,谁更有能力承受更长时间的沉默,谁就拥有了暂时的控制权,而这种控制权往往会反噬双方的信任基础。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学术但又易懂的案例,分析了某次长时间冷战对双方后续沟通模式的永久性影响。这种对“非语言交流”的深刻洞察,让我意识到自己过去总是过度关注那些激烈的言语冲突,却忽略了那些看似风平浪静下的暗流涌动。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它敢于直面那些“不体面”的情感瞬间,不试图将爱情塑造成童话,而是将其还原为一种需要持续维护和精密平衡的“动态系统工程”。对于那些渴望更深层次理解伴侣行为模式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有一种罕见的“克制之美”。它没有过度煽情,也没有使用那种浮夸的、励志小说式的语言来描述爱情的伟大。相反,它更像是一位阅历丰富的老朋友,在你耳边低语,分享那些他或她自己也曾跌倒过的经验教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边界感”时所使用的比喻——他将健康的亲密关系比作两个相互吸引的星系,它们必须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既能分享引力,又不至于相互吞噬。这个比喻非常精准地概括了“爱与自由”的悖论。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阅读节奏一直在变化:有些段落我读得很快,因为内容过于清晰和直接,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而有些需要深思的段落,我则会反复咀嚼,甚至会拿起笔在旁边做标记。这种与作者思想的“互动性”非常强。它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交锋,促使读者不断地自我审视和质疑自己的既有观念。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告诉我该怎么做”,而在于“让我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引导式的体验,远比生硬的指令要有效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