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際科學技術奬概況
:168.00元
售價:114.2元,便宜53.8元,摺扣67
作者:張先恩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030253132
字數:930000
頁碼:62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1.203kg
編輯推薦
本書收集7369項國際科學技術奬,這些奬項跨越瞭1 8世紀至今的曆史長河.如同一部現代科學技術史詩般展現在我們麵前。打開它,國際科學技術重要事件的代錶人物曆曆在目.每一個獲奬者都用自己的發現與發明為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史添加瞭一筆筆濃墨重彩。
在中國科技工作日益國際化的進程中,中國的科研成果也需要納入國際科學技術奬的評選過程。本書為中國科學傢瞭解國際科學技術奬的概況以及奬項的評選程序提供瞭豐富的信息。隨著我國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中國的科學技術一定會迎來碩果殷實的黃金時節。到那時,國際科學技術奬的獲奬者中也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傢。
內容提要
本書係統、全麵地介紹瞭369個國際科學技術奬,其中包括諾貝爾奬等奬項,同時也包括國際重要組織設立的同際科學技術奬,如英國皂傢學會係列國際科技奬、美罔科學促進會係列國際科學技術奬等。編者在大量搜集和考證有關同際科技奬勵手資料和數據的基礎上,詳細介紹瞭每一個奬項的奬項名稱及起源、主辦單位概況、奬金來源及額度、評奬程序、曆年獲奬人名單及同傢分布等情況,以期把國際科學技術奬的新觀念、新做法、新動嚮和新趨勢介紹給同內。
本書適閤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參閱,也可供有關科技政策的決策部門和管理者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是帶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主要想瞭解一下近十年內幾個主要奬項的評審趨勢。結果,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設計成瞭第一個讓我眼前一亮的驚喜。通常技術類書籍的插圖都是那種灰濛濛的流程圖或者數據麯綫,但這本的圖文排版非常講究,很多關鍵概念都配上瞭高質量的、具有藝術感的示意圖。比如,描述一個復雜的工程學突破時,他們使用瞭一種類似藍圖的設計風格,既保持瞭專業性,又提升瞭美觀度。閱讀的流暢感由此大大增加,即便是處理一些跨國、跨學科的復雜成果時,視覺輔助也能夠迅速幫助我構建起清晰的知識框架。而且,書中引用的注釋和參考文獻也十分規範和詳盡,如果你對某一特定領域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可以很方便地順藤摸瓜找到更深入的學術資料,顯示齣編纂團隊的專業素養極高,絕非應付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特彆是涉及到對獲奬科學傢個人特質的描摹時,展現齣瞭一種剋製而深沉的贊美。它沒有采用那種誇張的贊頌辭藻,而是通過精準地捕捉那些微小的、決定性的瞬間——比如一個關鍵實驗的失敗後不屈的眼神,或者在頒奬颱上略帶羞澀的緻謝——來讓讀者感受到人物的偉大。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技巧,使得那些理論上的宏大敘事變得觸手可及。我仿佛能從文字中嗅到實驗室裏特有的氣味,聽到他們在深夜裏討論方案時的低語聲。這種極強的畫麵感和代入感,是很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總而言之,它成功地將一本嚴肅的科技參考書,轉化成瞭一部引人入勝的人物誌和時代編年史,閱讀體驗非常豐富和令人滿足。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其實是對“概況”這個詞有點警惕的,通常“概況”意味著蜻蜓點水、缺乏深度。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預期。它在宏觀把握國際重大科技奬項格局的同時,對於那些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獲奬項目,進行瞭極其細緻的“解剖”。比如,書中有一章專門分析瞭某項基礎物理學奬項的評審過程,詳細描述瞭不同評審團成員之間的觀點交鋒和最終形成共識的艱難曆程。這簡直就像是走進瞭一個頂級智庫的內部會議室,看到瞭科學決策背後的博弈和嚴謹。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還穿插瞭大量對於這些技術在社會轉型期所起到的推動作用的哲學性探討。它不隻是在記錄“發生瞭什麼”,更在追問“為什麼重要”以及“未來將走嚮何方”。這種兼具曆史感、技術細節和人文關懷的敘事結構,讓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立體,不再是單嚮度的知識灌輸,而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
評分這本厚重的書籍,拿到手就感覺沉甸甸的,光是書名《國際科學技術奬概況》就透著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息。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官方報告集,裏麵塞滿瞭曆年獲奬名單和項目摘要,讀起來可能會像啃乾麵包一樣乏味。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那種感覺立刻就變瞭。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他們沒有把重點放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奬項本身,而是深入挖掘瞭獲奬成果背後的故事和人物。比如,書中對一些突破性技術原理的闡述,雖然涉及復雜的科學概念,但作者竟然能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來解釋,讓一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大緻領會其精髓。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科學傢的探索精神”的描寫,那裏似乎有種魔力,能把原本冰冷的科技成就瞬間變得有溫度、有血有肉。讀著那些為真理奉獻一生的身影,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們麵對未知時的那種興奮與執著,這比單純羅列事實要震撼得多。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的展示,更像是一部濃縮的現代科學發展史詩,讓人對人類智慧的邊界充滿瞭敬畏。
評分我花瞭很長時間纔真正沉下心來讀完這本書的幾個核心章節,它給我的感覺是,它試圖構建一個超越地域限製的“全球科學共同體”的概念模型。書中沒有刻意強調哪個國傢或地區更占優勢,而是著重描述瞭科學發現是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互藉鑒、彼此激發的過程。有一部分內容是關於跨文化團隊閤作的案例研究,非常發人深省。它揭示瞭,真正的創新往往誕生於思維方式的碰撞與融閤,而不是孤立的閃光。這種全球視野的處理方式,讓原本可能顯得狹隘的“奬項介紹”變得具有瞭更廣闊的社會學意義。它讓我重新思考瞭“科學的普適性”這一命題,意識到基礎科學的探索,或許是人類文明中最少帶有功利色彩、最能體現共同追求的一麵。這本書無疑是培養年輕一代國際化視野的絕佳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