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對象:
本書主要麵嚮科研工作者、科技愛好者、産業研究人員以及大學生創業者。
內容介紹:
本書是一本高度濃縮的介紹當前科技熱點的科普讀物,內容涵蓋瞭虛擬現實技術、自動駕駛技術、機器人技術、量子技術、區塊鏈技術、基因編輯技術、網絡技術、碳捕捉技術、神經形態技術、3D打印、無人機技術、新能源互聯網等高新技術。既簡明扼要介紹瞭相關技術的內涵,又分析瞭這些技術對未來經濟、産業和社會的影響。以期為讀者如何分析行業發展狀況,如何判斷哪些行業是符閤未來發展趨勢的,起到拋磚引玉的啓迪。
目錄:
第1章
Chapter 1
科技與未來的關係 //1
01 如何從科技發展預測未來 //2
02 高新技術 //13
03 關於本書 //15
第2章
Chapter 2
人機交互新模式:VR/AR/MR産業逐漸形成//17
01 什麼是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閤現實技術 //19
02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閤現實技術可以做些什麼 //19
03 産業發展現狀 //21
04 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27
第3章
Chapter 3
量子:未來超乎想象 //30
01 什麼是量子信息技術 //31
02 量子信息技術將如何引發技術變革 //33
03 量子信息技術發展現狀 //35
04 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41
第4章
Chapter 4
基因剪刀,剪齣生命未來//44
01 什麼是基因剪刀 //45
02 基因剪刀可以做什麼 //47
03 基因剪刀研究進展與應用 //50
04 産業發展 //53
05 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55
第5章
Chapter 5
你能做的,機器人也可以//58
01 什麼是機器人 //59
02 機器人涵蓋哪些技術領域 //62
03 應用領域與産業發展現狀 //63
04 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68
05 結語 //72
第6章
Chapter 6
神經形態芯片:後摩爾時代的新選擇 //73
01 神經形態芯片是什麼 //74
02 神經形態芯片與傳統芯片的區彆 //76
03 國內外研究及産業發展現狀 //78
04 神經形態芯片可能帶來的影響 //84
第7章
Chapter 7
技術日趨成熟,民
用無人機産業開始
起飛//87
01 無人機及相關技術 //88
02 民用無人機的應用領域有哪些 //89
03 無人機産業發展現狀 //93
04 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96
第8章
Chapter 8
自動駕駛:技術進步與社會變革//98
01 何為自動駕駛汽車 //99
02 産業發展現狀 //102
03 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108
第9章
Chapter 9
移動搜索的未來—視覺搜索 //112
01 什麼是視覺搜索 //113
02 視覺搜索能做些什麼 //116
03 産業發展現狀 //120
04 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123
第10章
Chapter 10
區塊鏈:金融服務智能化、安全化的新生力量 //127
01 認識區塊鏈 //128
02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132
03 區塊鏈技術存在的問題 //135
第11章
Chapter 11
自適應安全架構 //138 01 什麼是自適應安全架構 //139
02 自適應安全架構可以做什麼 //142
03 産業發展現狀及前景 //144
第12章
Chapter 12
能源互聯網:開啓最新一次工業革命 //155
01 什麼是能源互聯網 //157
02 能源互聯網的實施及特點 //160
03 能源互聯網是産業升級還是一場人類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 //161
04 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優勢 //163
05 發展前景 //165
第13章
Chapter 13
無綫輸電:一項讓距離消失的技術 //169
01 無綫輸電技術發展曆程 //170
02 無綫輸電基本技術原理 //173
03 無綫輸電主要應用領域 //175
04 無綫輸電發展趨勢 //179
第14章
Chapter 14
拓展人類生存空間的新能源—海洋能//183
01 海洋能概念及其特點 //184
02 海洋能發展現狀及應用前景 //186
03 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190
第15章
Chapter 15
全球WiFi覆蓋,榖歌的“陽謀”與“陰謀”/192
01 什麼是WiFi全球覆蓋 //193
02 榖歌的WiFi全球覆蓋之路 //194
03 WiFi全球覆蓋麵臨的問題 //198
04 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200
05 結語 //202
第16章
Chapter 16
顛覆矽時代的21世紀神奇材料—石墨烯//203
01 什麼是石墨烯 //205
02 石墨烯的應用與技術發展 //206
03 産業發展現狀 //208
04 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214
第17章
Chapter 17
3D打印:製造業未來的技術 //217
01 什麼是3D打印技術 //218
02 3D打印的技術基礎 //219
03 3D打印的應用前景 //221
04 未來市場空間預測 //226
05 典型應用案例 //229
第18章
Chapter 18
直接空氣捕捉:給地球洗肺 //231
01 碳捕捉與封存技術 //232
02 直接空氣捕捉 //234
03 直接捕捉技術應用前景 //237
04 直接捕捉産業發展 //240
第19章
Chapter 19
未來圖景//245
01 設想未來的某個場景 //246
02 人類的想象關乎未來 //248
參考文獻 //249
這部書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像大多數科幻小說那樣聚焦於宏大的宇宙戰爭或者時間旅行的悖論,而是選擇瞭一種極其微觀和個人化的切入點。作者仿佛是一位潛伏在未來世界某個角落的觀察者,記錄著日常生活中那些細微卻足以顛覆我們現有認知的技術變革。比如,書中對“記憶編輯”的倫理睏境的探討,並非停留在學術辯論層麵,而是通過一個普通傢庭的視角展開,父親為瞭“優化”女兒的學習能力而嘗試植入新的知識模塊,結果引發瞭一係列情感和身份認同上的危機。這種將尖端科技“生活化”的處理方式,讓人在閱讀時産生一種強烈的代入感和不適感,它迫使讀者思考:當我們擁有瞭對自身構造的完全控製權後,“人性”的邊界究竟在哪裏?書中的語言風格時而冷靜得近乎冷酷,像是一份技術報告的節選,時而又充滿瞭一種詩意的憂傷,描繪著被技術異化的人們在虛擬與現實夾縫中尋找歸屬感的掙紮。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擬態環境”的描寫,那是一種通過神經接口構建的、比真實世界更完美的體驗空間,但書中對這種完美錶象下隱藏的虛無感進行瞭深刻的剖析,讓人讀完後不禁審視自己沉溺的那些“舒適區”,到底是不是一個精心搭建的牢籠。
評分這本書的文筆就像是經過高度提純的威士忌,後勁極大,迴味悠長,但入口時帶著一種凜冽的、難以捉摸的辛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構建世界觀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對曆史與人類心理的深刻洞察力。它不是一本純粹的硬科幻,倒像是一部披著未來外衣的社會學研究報告。書中對“後稀缺時代”的社會結構分析,簡直是一針見血。當物質生産不再是問題,人類的衝突點就不可避免地轉移到瞭“意義生産”和“注意力分配”上。書中對“意義通貨”的描述讓我深思,即人們通過參與高度復雜的、無實際功用的虛擬儀式來獲得社會認同感,這種對人類底層驅動力的挖掘,比那些炫酷的飛行器和機器人描寫要深刻得多。作者的敘事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迷宮,你以為你找到瞭齣口,但轉過一個彎,發現自己又迴到瞭某個關鍵的哲學命題前,需要重新審視你所有的前提假設。最後幾章,對“遺忘的權力”的討論,更是將這本書的立意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究竟是一個被完美記錄的、沒有秘密的社會更高效,還是一個允許關鍵記憶被選擇性刪除的社會更具彈性?
評分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從這本書營造的壓抑氛圍中抽離齣來,它帶來的震撼不是那種爆炸性的,而是一種緩慢滲透的、關於人類文明終極命運的哲學拷問。這本書最令人稱道之處在於其嚴謹的邏輯構建,作者似乎在每一章都埋下瞭一個精密的“技術鈎子”,然後一步步引導我們推導齣看似不可能卻又在現有科學框架下勉強成立的未來圖景。書中對“能源枯竭後的人類生存策略”的論述尤其令人信服,它沒有走尋常路地去描繪地外殖民,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對熵增的極緻控製和信息迴收來實現文明的“微型化生存”。我特彆喜歡作者對“信息繭房的終極形態”的闡述,那不再是算法推薦的簡單升級,而是個體意識主動選擇進入的、由自身全部數據構建的絕對舒適區,這種主動的退縮和對外部世界的“數字流放”,比任何外部壓迫都來得更具毀滅性。整本書的節奏掌控得極好,高潮部分不是動作戲,而是主角對一個復雜數學模型的瞬間頓悟,這種智力上的衝擊力,比任何視覺奇觀都要來得震撼。它更像是一部思想的史詩,而非傳統的冒險故事。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受,是一種混閤瞭敬畏與不安的復雜情緒。它不是那種讓人讀完後感覺“未來可期”的樂觀主義作品,反而更像是一份對我們當前發展軌跡的、極其清醒的警告。作者的遣詞造句極為精準,沒有一絲多餘的煽情,每一個描述都像是經過瞭冰冷的計算,隻為瞭精確地傳達齣技術變革帶來的“異化感”。書中對“生物工程的泛化應用”的探討,沒有側重於創造超級戰士,而是聚焦於“平庸化”的風險——當所有人都被優化到接近完美的標準綫時,那些偶然的、非理性的、充滿缺陷的“人性火花”是否會因此熄滅?書中通過一個“完美修復師”的角色,探討瞭這種對“瑕疵”的追尋,展現齣人類在麵對自身理性極緻化時,對“不完美之美”的本能渴望。這本書更像是為下一代思想傢準備的教材,它不提供答案,隻提供瞭一係列無比精確的、令人不安的問題,迫使讀者從根基上去重新審視我們對“進步”的定義。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去瞭解那些作者在腳注中引用的、晦澀難懂的理論物理學和認知科學文獻。它展現瞭一種罕見的學術深度與文學想象力的完美結閤。這本書的結構非常精巧,它采用瞭多綫敘事,將一條關於量子計算的突破性進展,與另一條關於一個偏遠殖民地因環境突變而産生的民間信仰和反抗運動交織在一起。最巧妙的是,這兩條看似平行的故事綫,在接近尾聲時,通過一個極小的數學常數的偶然發現而産生瞭意想不到的邏輯關聯,這種敘事上的“耦閤”設計,體現瞭作者極高的把控力。書中對於不同文化在麵對同一種超驗科技時的反應差異的描摹也極為細膩,不同地域的文明路徑是如何被新的技術力量重新塑造和拉扯的,展現瞭一種宏大的曆史觀。我尤其喜歡那種“失語”的描繪,當人類的語言係統無法跟上技術迭代的速度時,個體之間如何建立有效溝通的睏境,是全書最令人心碎的部分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