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红外激光器
定价:78.00元
作者:沈德元,范滇元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1181009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于在国防、医疗、工业以及科研工作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中红外波段激光已成为外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沈德元、范滇元编*的《中红外激光器》以*前沿的科研成果为题材,系统阐述了中红外激光的产生技术与发展现状。书中重点介绍了中红外固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内容包括掺铥激光器、掺钬激光器、掺铒激光器、基于非线性技术的中红外激光器以及中红外超连续谱等7章。全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结合激光领域的新成果、新问题将中红外激光技术进行了透彻翔实的分析与呈现c 本书可供从事激光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同时,对于物理学、光学、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硕士以及博士研究生来说,也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目录
章 中红外激光概述
1.1 中红外激光简介
1.1.1 中红外激光的定义及其特性
1.1.2 中红外激光的应用
1.2 中红外激光产生技术
1.2.1 掺杂离子的直接发射
1.2.2 非线性频率转换技术
1.2.3 其他中红外产生技术
1.3 中红外激光材料
1.3.1 中红外激光晶体
1.3.2 中红外激光陶瓷
1.3.3 中红外玻璃与光纤材料
参考文献
第2章 掺铥激光器
2.1 掺铥固体激光器的泵浦方式
2.1.1 800nm波段半导体激光泵浦技术
2.1.2 1.5~1.6μm波段共振泵浦技术
2.2 高功率掺铥激光器
2.2.1 高功率掺铥体块固体激光器
2.2.2 高功率掺铥光纤激光器
2.2.3 掺铥光纤宽带超荧光光源
2.3 窄线宽铥光纤激光器
2.3.1 VBG窄线宽激光输出
2.3.2 单频掺铥光纤激光器
2.4 纳秒脉冲掺铥激光器
2.4.1 调Q掺铥激光器
2.4.2 增益开关掺铥光纤激光器
2.5 超短脉冲掺铥激光器
2.5.1 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
2.5.2 超短脉冲固体激光器
参考文献
第3章 掺钬激光器
3.1 掺钬激光系统
3.1.1 钬离子的能级结构
3.1.2 掺钬激光系统的共振泵浦技术
3.1.3 掺钬激光器的应用
3.2 高功率掺钬固体激光器
3.2.1 掺铥固体激光器泵浦的钬激光器
3.2.2 掺铥光纤激光器泵浦的钬激光器
3.2.3 半导体泵浦的钬固体激光器
3.2.4 单纵模钬激光器
3.3 脉冲掺钬固体激光器
3.3.1 主动调Q掺钬固体激光器
3.3.2 被动调Q掺钬固体激光器
3.3.3 超短脉冲固体激光器
3.4 掺钬光纤激光器
3.4.1 2μm波段的掺钬光纤激光器
3.4.2 3μm波段的掺钬光纤激光器
参考文献
第4章 掺铒激光器
4.1 概述
4.1.1 掺铒激光材料
4.1.2 掺铒激光器应用
4.2 1.5μm铒镱共掺光纤激光器
4.2.1 铒镱共掺光纤激光器发展现状
4.2.2 温度抑制铒镱共掺光纤激光器中1μm寄生振荡理论
4.2.3 典型铒、镱共掺光纤激光器分析
4.3 1.6岬掺铒固体激光器
4.3.1 掺铒固体激光器发展现状
4.3.2 谐振泵浦掺铒陶瓷激光器
4.3.3 共振泵浦掺铒晶体激光器
4.4 3μm掺铒激光器
4.4.1 掺铒3μm固体激光器
4.4.2 Er:ZBLAN 3μum光纤激光器
参考文献
第5章 其他直接产生中红外激光技术
5.1 过渡金属元素铬铁掺杂固体激光
5.2 稀土离子镨镝掺杂中红外激光器
5.3 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
5.3.1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5.3.2 中红外半导体激光器历史与发展现状
5.4 其他直接发射中红外激光器
5.4.1 中红外气体激光器
5.4.2 自由电子激光器
5.4.3 中红外激光器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非线性技术的中红外激光器
6.1 概述
6.1.1 非线性光学增益
6.1.2 非线性光学晶体
6.2 中红外差频产生
6.2.1 差频产生原理
6.2.2 差频激光光源
6.3 中红外光参量振荡激光
6.3.1 光参量振荡原理
6.3.2 中红外光参量振荡激光光源
6.3.3 中红外参量放大技术
6.4 中红外拉曼激光器
6.4.1 受激拉曼散射
6.4.2 中红外气体拉曼激光
6.4.3 中红外固体拉曼激光
6.4.4 中红外光纤拉曼激光
参考文献
第7章 中红外超连续谱
7.1 概述
7.1.1 超连续激光理论
7.1.2 超连续谱激光应用
7.2 中红外超连续谱
7.3 中红外超连续激光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沈德元,教授,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江苏省双创人才,博士生导师。96年取得博士学位以来,沈德元教授先后在日本、新加坡和英国的研究机构、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沈德元教授主要从事中红外高功率激光器的研究,是包层泵浦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光纤-固体混合激光技术及其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军口项目;发表科研论文160余篇,其中被SCI和 EI检索120余篇,被国际同行引用500余次。
文摘
序言
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一线进行光学系统集成的工程师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一本好书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多快地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我打开这本书时,最先关注的是它对特定波段激光器性能调控的章节。坦白讲,很多教科书对这些“调控”的描述都停留在理想化的层面,但实际工作中,温度漂移、腔内模式竞争等非线性效应才是噩梦。这本书的章节标题中提到了“环境因素对输出稳定性的影响”这样的具体议题,这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像某些理论著作那样只是罗列公式,而是更注重“可操作性”和“鲁棒性”的探讨。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量化这些环境因素对具体参数的影响的,如果能提供一些经过验证的经验公式或者快速估算方法,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呈几何级数增长了。希望它能在解决那些长期困扰我的工程难题上,提供醍醐灌顶的启示。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对作者团队并不十分了解,但我对出版社的专业背景有着高度的信任。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专业技术书籍,通常意味着其内容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是经过了严格的同行评审和实践检验的。这种背书本身就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不是科班出身的纯理论物理学家,我更偏向于应用物理的研究方向,所以选择读物时会更加侧重于其逻辑推导的严密性和结论的可复现性。这本书的整体风格,从其对术语的界定到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都透露出一种扎实的工科精神。它不会过度渲染某些前沿技术的“酷炫”之处,而是脚踏实地地剖析其背后的物理基础和工程限制,这恰恰是构建稳固知识体系所必需的“骨架”。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把尺子,帮助我校准自己知识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模糊和偏差。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十分引人注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跳跃的红色标题,一下子就能抓住眼球。我原本是抱着一种试探的心态买的,毕竟现在市面上关于光学和激光技术的书籍汗牛充栋,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又兼具前沿性的实在不多。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相当不错,纸张的厚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让人感到专业和用心。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留白处理,阅读起来不至于感到拥挤和压迫,即便是面对一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也能保持清晰的逻辑层次。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章节的细节,但仅仅是快速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整合领域知识上的深厚功力。那种对技术细节的精准把握,以及试图将深奥概念平易近人的努力,从这些表象上就已经可见一斑了。我期待着它能带给我全新的视角,尤其是在对某些经典理论进行现代化解读方面。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研究先进的材料科学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手头上已经积累了不少文献和教材,但总觉得缺少一个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有效衔接的桥梁。读了几位同行推荐的几本经典著作后,我发现它们要么过于偏重理论推导而忽视了实际操作中的“陷阱”,要么又太过偏向工程手册,缺乏对底层物理机制的深刻剖析。这本书的初印象是,它似乎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例如,我偶然翻到其中一章关于波导结构的部分,图示非常直观,并且配上了对材料选择影响的讨论,这正是我目前急需的交叉信息。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没有那种生硬的学术腔调,更像是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提面命,这种亲切感让学习过程中的阻力小了很多。如果后续内容能保持这种水准,那它绝对会成为我案头常备的工具书之一。
评分我对比了市面上几本同主题的书籍,它们要么因为年代久远,内容更新跟不上现代技术的发展,很多新的半导体泵浦源和腔体设计都没有涉及;要么就是过于注重某一特定类型激光器的深度挖掘,缺乏对整个中红外技术领域的宏观把握。这本书的目录看起来非常全面,似乎覆盖了从基础的晶体生长到最新的Q开关、锁模技术等多个维度,给人一种“一书在手,心中不慌”的踏实感。我特别看重这种广博性,因为它能帮助我快速理解一个新技术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如果它能在不同技术路线的优缺点对比上做得足够客观和细致,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远超过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升华为一种战略性的技术参考指南。我准备花一个周末的时间,系统地研读其中关于模式控制的章节,看看它如何处理传统理论与现代器件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