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预见未来

科技预见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睿深 著
图书标签:
  • 科技
  • 未来
  • 预测
  • 创新
  • 趋势
  • 技术
  • 发展
  • 前沿
  • 变革
  • 人工智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电子工业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6655
商品编码:29658498689
包装:平塑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读者对象:

   本书主要面向科研工作者、科技爱好者、产业研究人员以及大学生创业者。



内容介绍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本高度浓缩的介绍当前科技热点的科普读物,内容涵盖了虚拟现实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机器人技术、量子技术、区块链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网络技术、碳捕捉技术、神经形态技术、3D打印、无人机技术、新能源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既简明扼要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内涵,又分析了这些技术对未来经济、产业和社会的影响。以期为读者如何分析行业发展状况,如何判断哪些行业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起到抛砖引玉的启迪。




目录

目录:

第1章

Chapter 1

科技与未来的关系 //1    

01  如何从科技发展预测未来 //2

02  高新技术 //13

03  关于本书 //15

第2章

Chapter 2

人机交互新模式:VR/AR/MR产业逐渐形成//17     

01  什么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 //19

02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可以做些什么 //19

03  产业发展现状 //21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7

第3章

Chapter 3

量子:未来超乎想象 //30    

01  什么是量子信息技术 //31

02  量子信息技术将如何引发技术变革 //33

03  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35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1

第4章

Chapter 4

基因剪刀,剪出生命未来//44    

01  什么是基因剪刀 //45

02  基因剪刀可以做什么 //47

03  基因剪刀研究进展与应用 //50

04  产业发展 //53

05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55

第5章

Chapter 5

你能做的,机器人也可以//58     

01  什么是机器人 //59

02  机器人涵盖哪些技术领域 //62

03  应用领域与产业发展现状 //63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68

05  结语 //72

第6章

Chapter 6

神经形态芯片:后摩尔时代的新选择 //73

01  神经形态芯片是什么 //74

02  神经形态芯片与传统芯片的区别 //76

03  国内外研究及产业发展现状 //78

04  神经形态芯片可能带来的影响 //84

第7章

Chapter 7

技术日趋成熟,民

用无人机产业开始

起飞//87 

01  无人机及相关技术 //88

02  民用无人机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89

03  无人机产业发展现状 //93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96

第8章

Chapter 8

自动驾驶:技术进步与社会变革//98 

01  何为自动驾驶汽车 //99

02  产业发展现状 //102

03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08

第9章

Chapter 9

移动搜索的未来—视觉搜索 //112

01  什么是视觉搜索 //113

02  视觉搜索能做些什么 //116

03  产业发展现状 //120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23

第10章

Chapter 10

区块链:金融服务智能化、安全化的新生力量 //127    

01  认识区块链 //128

02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32

03  区块链技术存在的问题 //135

第11章

Chapter 11

自适应安全架构 //138    01  什么是自适应安全架构 //139

02  自适应安全架构可以做什么 //142

03  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144

第12章

Chapter 12

能源互联网:开启最新一次工业革命 //155    

01  什么是能源互联网 //157

02  能源互联网的实施及特点 //160

03  能源互联网是产业升级还是一场人类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 //161

04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优势 //163

05  发展前景 //165

第13章

Chapter 13

无线输电:一项让距离消失的技术 //169    

01  无线输电技术发展历程 //170

02  无线输电基本技术原理 //173

03  无线输电主要应用领域 //175

04  无线输电发展趋势 //179

第14章

Chapter 14

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新能源—海洋能//183    

01  海洋能概念及其特点 //184

02  海洋能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186

03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90

第15章

Chapter 15

全球WiFi覆盖,谷歌的“阳谋”与“阴谋”/192     

01  什么是WiFi全球覆盖 //193

02  谷歌的WiFi全球覆盖之路 //194

03  WiFi全球覆盖面临的问题 //198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00

05  结语 //202

第16章

Chapter 16

颠覆硅时代的21世纪神奇材料—石墨烯//203    

01  什么是石墨烯 //205

02  石墨烯的应用与技术发展 //206

03  产业发展现状 //208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14

第17章

Chapter 17

3D打印:制造业未来的技术 //217

01  什么是3D打印技术 //218

02  3D打印的技术基础 //219

03  3D打印的应用前景 //221

04  未来市场空间预测 //226

05  典型应用案例 //229

第18章

Chapter 18

直接空气捕捉:给地球洗肺 //231

01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232

02  直接空气捕捉 //234

03  直接捕捉技术应用前景 //237

04  直接捕捉产业发展 //240

第19章

Chapter 19

未来图景//245     

01  设想未来的某个场景 //246

02  人类的想象关乎未来 //248

 

 

参考文献 //249



《代码编织的世界》 简介 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代码,作为构建虚拟世界的基石,已悄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塑着人类文明的轨迹。然而,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看不见的语言?又有多少人意识到,当我们沉浸于信息洪流、享受便捷生活时,正是无数行代码在幕后默默运转,编织着一个又一个宏大的数字图景。《代码编织的世界》正是这样一本引人入胜的著作,它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代码的深邃宇宙,揭示其如何从最初的二进制指令,一步步演化为驱动现代科技、影响社会结构、甚至改变人类思维方式的强大力量。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也非对未来科技的遥不可及的畅想。相反,它以一种更贴近人文关怀的视角,将冰冷的技术语言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作者通过梳理代码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早期计算机的诞生,到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领域的崛起,展现了代码语言不断迭代、优化、进化的过程。我们将在书中看到,那些曾经被视为“计算机怪才”的先驱者们,如何凭借对逻辑和创新的执着,开创了信息时代的序幕;我们将了解到,每一次编程范式的革新,都伴随着思维的飞跃和生产力的巨大提升;我们将有机会审视,代码的每一次更新和重写,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乃至认识世界的方式。 《代码编织的世界》最引人之处在于,它将代码的影响力从技术层面,延伸至社会、文化、经济和伦理等各个维度。书中详细阐述了: 代码与社会结构的重塑:从互联网的普惠,到社交媒体的兴起,再到算法推荐的无处不在,代码是如何打破传统的信息壁垒,重塑权力格局,改变社会互动模式的?本书将深入剖析社交平台算法如何塑造公众舆论,电子商务平台如何改变消费习惯,以及开源社区如何构建一种全新的协作和知识共享模式。它将揭示代码在驱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的数字鸿沟、信息茧房等挑战。 代码与人类认知的进化:当智能助手开始理解我们的指令,当机器学习模型能够预测我们的行为,当虚拟现实让我们身临其境,代码是否正在改变我们大脑的思考方式?本书将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通过模式识别和数据分析,增强人类的决策能力,同时也可能引发关于自主性、创造力以及“何为智能”的深刻哲学讨论。它还会审视虚拟现实技术如何模糊真实与虚幻的界限,为人类带来全新的感知和体验,但同时也需要我们警惕其潜在的成瘾性和逃避现实的风险。 代码与伦理道德的边界:随着代码能力的增强,诸如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算法歧视等问题日益凸显。本书将以前瞻性的眼光,探讨在代码构建的数字世界中,如何建立有效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框架,以保护个人权益,促进公平正义。作者将分析自动驾驶汽车在面临道德困境时的决策逻辑,以及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等领域应用时可能存在的偏见和风险,呼吁读者共同思考代码伦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代码与创造力的无限可能:代码并非冰冷的工具,它更是激发无限创造力的强大引擎。本书将呈现许多令人惊叹的案例,展示程序员、设计师、艺术家如何利用代码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交互体验,以及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创新方案。从生成式艺术到游戏开发,从数据可视化到个性化教育,代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拓展人类创造力的边界,赋予个体表达和实现的全新途径。 《代码编织的世界》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并非只关注“是什么”,更深入探讨“为什么”和“将走向何方”。作者以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叙述,引导读者理解代码背后蕴含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对未来的洞察力。本书将帮助读者: 建立对代码的直观理解:即使没有深厚的技术背景,读者也能通过书中的生动比喻和实际案例,理解代码的基本运作原理,以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培养批判性思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理解代码如何构建和传播信息,有助于读者更清晰地辨别真伪,不受操纵,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激发创新灵感:了解代码如何驱动技术革新,能够启发读者思考如何利用代码解决自身工作或生活中的挑战,甚至创造新的机遇。 拥抱未来: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和准备。理解代码的力量,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塑造即将到来的数字时代。 阅读《代码编织的世界》,就像是获得了一副透视现代社会的“X光眼镜”。我们将不再仅仅是数字世界的被动使用者,而是能够理解其运行机制,甚至参与到其构建与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无论您是一名学生、一名专业人士,还是一位对未来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代码编织的世界》都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理解数字时代本质的全新大门。它将激发您的思考,拓宽您的视野,并最终帮助您更好地导航在这个由代码编织而成的,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 本书的结构清晰,从基础的编程概念,到复杂的算法原理,再到代码在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每一章节都力求深入浅出,避免过于专业化的术语,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的例子,将枯燥的技术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洞见。例如,在讲解算法时,作者可能会引用生活中的一些决策场景,来比喻算法是如何分析数据、做出判断的;在描述人工智能时,则会分享一些AI在医疗诊断、艺术创作等领域的真实案例,展现其非凡的能力。 同时,本书也关注代码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作者不会回避代码在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算法偏见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而是鼓励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书中会穿插对这些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这使得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普及读物,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社会观察报告。 《代码编织的世界》适合所有对现代科技发展感兴趣的读者。如果您是技术爱好者,您将从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论知识和更广阔的应用视野;如果您是商业人士,您将了解代码如何驱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市场格局的变革;如果您是社会学者,您将获得关于技术对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影响的宝贵洞察;如果您是一名家长或教育工作者,您将能够更好地引导下一代理解和驾驭这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 总而言之,《代码编织的世界》是一部集知识性、思想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杰出作品。它以独特而深刻的视角,揭示了代码这一看不见的语言是如何重塑我们的世界,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和未知挑战的未来。阅读此书,您将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理解未来、塑造未来的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是一种混合了敬畏与不安的复杂情绪。它不是那种让人读完后感觉“未来可期”的乐观主义作品,反而更像是一份对我们当前发展轨迹的、极其清醒的警告。作者的遣词造句极为精准,没有一丝多余的煽情,每一个描述都像是经过了冰冷的计算,只为了精确地传达出技术变革带来的“异化感”。书中对“生物工程的泛化应用”的探讨,没有侧重于创造超级战士,而是聚焦于“平庸化”的风险——当所有人都被优化到接近完美的标准线时,那些偶然的、非理性的、充满缺陷的“人性火花”是否会因此熄灭?书中通过一个“完美修复师”的角色,探讨了这种对“瑕疵”的追寻,展现出人类在面对自身理性极致化时,对“不完美之美”的本能渴望。这本书更像是为下一代思想家准备的教材,它不提供答案,只提供了一系列无比精确的、令人不安的问题,迫使读者从根基上去重新审视我们对“进步”的定义。

评分

这本书的文笔就像是经过高度提纯的威士忌,后劲极大,回味悠长,但入口时带着一种凛冽的、难以捉摸的辛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世界观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对历史与人类心理的深刻洞察力。它不是一本纯粹的硬科幻,倒像是一部披着未来外衣的社会学研究报告。书中对“后稀缺时代”的社会结构分析,简直是一针见血。当物质生产不再是问题,人类的冲突点就不可避免地转移到了“意义生产”和“注意力分配”上。书中对“意义通货”的描述让我深思,即人们通过参与高度复杂的、无实际功用的虚拟仪式来获得社会认同感,这种对人类底层驱动力的挖掘,比那些炫酷的飞行器和机器人描写要深刻得多。作者的叙事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迷宫,你以为你找到了出口,但转过一个弯,发现自己又回到了某个关键的哲学命题前,需要重新审视你所有的前提假设。最后几章,对“遗忘的权力”的讨论,更是将这本书的立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究竟是一个被完美记录的、没有秘密的社会更高效,还是一个允许关键记忆被选择性删除的社会更具弹性?

评分

这部书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像大多数科幻小说那样聚焦于宏大的宇宙战争或者时间旅行的悖论,而是选择了一种极其微观和个人化的切入点。作者仿佛是一位潜伏在未来世界某个角落的观察者,记录着日常生活中那些细微却足以颠覆我们现有认知的技术变革。比如,书中对“记忆编辑”的伦理困境的探讨,并非停留在学术辩论层面,而是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视角展开,父亲为了“优化”女儿的学习能力而尝试植入新的知识模块,结果引发了一系列情感和身份认同上的危机。这种将尖端科技“生活化”的处理方式,让人在阅读时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和不适感,它迫使读者思考:当我们拥有了对自身构造的完全控制权后,“人性”的边界究竟在哪里?书中的语言风格时而冷静得近乎冷酷,像是一份技术报告的节选,时而又充满了一种诗意的忧伤,描绘着被技术异化的人们在虚拟与现实夹缝中寻找归属感的挣扎。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拟态环境”的描写,那是一种通过神经接口构建的、比真实世界更完美的体验空间,但书中对这种完美表象下隐藏的虚无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人读完后不禁审视自己沉溺的那些“舒适区”,到底是不是一个精心搭建的牢笼。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去了解那些作者在脚注中引用的、晦涩难懂的理论物理学和认知科学文献。它展现了一种罕见的学术深度与文学想象力的完美结合。这本书的结构非常精巧,它采用了多线叙事,将一条关于量子计算的突破性进展,与另一条关于一个偏远殖民地因环境突变而产生的民间信仰和反抗运动交织在一起。最巧妙的是,这两条看似平行的故事线,在接近尾声时,通过一个极小的数学常数的偶然发现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逻辑关联,这种叙事上的“耦合”设计,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把控力。书中对于不同文化在面对同一种超验科技时的反应差异的描摹也极为细腻,不同地域的文明路径是如何被新的技术力量重新塑造和拉扯的,展现了一种宏大的历史观。我尤其喜欢那种“失语”的描绘,当人类的语言系统无法跟上技术迭代的速度时,个体之间如何建立有效沟通的困境,是全书最令人心碎的部分之一。

评分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从这本书营造的压抑氛围中抽离出来,它带来的震撼不是那种爆炸性的,而是一种缓慢渗透的、关于人类文明终极命运的哲学拷问。这本书最令人称道之处在于其严谨的逻辑构建,作者似乎在每一章都埋下了一个精密的“技术钩子”,然后一步步引导我们推导出看似不可能却又在现有科学框架下勉强成立的未来图景。书中对“能源枯竭后的人类生存策略”的论述尤其令人信服,它没有走寻常路地去描绘地外殖民,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对熵增的极致控制和信息回收来实现文明的“微型化生存”。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信息茧房的终极形态”的阐述,那不再是算法推荐的简单升级,而是个体意识主动选择进入的、由自身全部数据构建的绝对舒适区,这种主动的退缩和对外部世界的“数字流放”,比任何外部压迫都来得更具毁灭性。整本书的节奏掌控得极好,高潮部分不是动作戏,而是主角对一个复杂数学模型的瞬间顿悟,这种智力上的冲击力,比任何视觉奇观都要来得震撼。它更像是一部思想的史诗,而非传统的冒险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