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对象:
本书主要面向科研工作者、科技爱好者、产业研究人员以及大学生创业者。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本高度浓缩的介绍当前科技热点的科普读物,内容涵盖了虚拟现实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机器人技术、量子技术、区块链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网络技术、碳捕捉技术、神经形态技术、3D打印、无人机技术、新能源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既简明扼要介绍了相关技术的内涵,又分析了这些技术对未来经济、产业和社会的影响。以期为读者如何分析行业发展状况,如何判断哪些行业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起到抛砖引玉的启迪。
目录:
第1章
Chapter 1
科技与未来的关系 //1
01 如何从科技发展预测未来 //2
02 高新技术 //13
03 关于本书 //15
第2章
Chapter 2
人机交互新模式:VR/AR/MR产业逐渐形成//17
01 什么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 //19
02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可以做些什么 //19
03 产业发展现状 //21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7
第3章
Chapter 3
量子:未来超乎想象 //30
01 什么是量子信息技术 //31
02 量子信息技术将如何引发技术变革 //33
03 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35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1
第4章
Chapter 4
基因剪刀,剪出生命未来//44
01 什么是基因剪刀 //45
02 基因剪刀可以做什么 //47
03 基因剪刀研究进展与应用 //50
04 产业发展 //53
05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55
第5章
Chapter 5
你能做的,机器人也可以//58
01 什么是机器人 //59
02 机器人涵盖哪些技术领域 //62
03 应用领域与产业发展现状 //63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68
05 结语 //72
第6章
Chapter 6
神经形态芯片:后摩尔时代的新选择 //73
01 神经形态芯片是什么 //74
02 神经形态芯片与传统芯片的区别 //76
03 国内外研究及产业发展现状 //78
04 神经形态芯片可能带来的影响 //84
第7章
Chapter 7
技术日趋成熟,民
用无人机产业开始
起飞//87
01 无人机及相关技术 //88
02 民用无人机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89
03 无人机产业发展现状 //93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96
第8章
Chapter 8
自动驾驶:技术进步与社会变革//98
01 何为自动驾驶汽车 //99
02 产业发展现状 //102
03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08
第9章
Chapter 9
移动搜索的未来—视觉搜索 //112
01 什么是视觉搜索 //113
02 视觉搜索能做些什么 //116
03 产业发展现状 //120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23
第10章
Chapter 10
区块链:金融服务智能化、安全化的新生力量 //127
01 认识区块链 //128
02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32
03 区块链技术存在的问题 //135
第11章
Chapter 11
自适应安全架构 //138 01 什么是自适应安全架构 //139
02 自适应安全架构可以做什么 //142
03 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144
第12章
Chapter 12
能源互联网:开启最新一次工业革命 //155
01 什么是能源互联网 //157
02 能源互联网的实施及特点 //160
03 能源互联网是产业升级还是一场人类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 //161
04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优势 //163
05 发展前景 //165
第13章
Chapter 13
无线输电:一项让距离消失的技术 //169
01 无线输电技术发展历程 //170
02 无线输电基本技术原理 //173
03 无线输电主要应用领域 //175
04 无线输电发展趋势 //179
第14章
Chapter 14
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新能源—海洋能//183
01 海洋能概念及其特点 //184
02 海洋能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186
03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90
第15章
Chapter 15
全球WiFi覆盖,谷歌的“阳谋”与“阴谋”/192
01 什么是WiFi全球覆盖 //193
02 谷歌的WiFi全球覆盖之路 //194
03 WiFi全球覆盖面临的问题 //198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00
05 结语 //202
第16章
Chapter 16
颠覆硅时代的21世纪神奇材料—石墨烯//203
01 什么是石墨烯 //205
02 石墨烯的应用与技术发展 //206
03 产业发展现状 //208
04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14
第17章
Chapter 17
3D打印:制造业未来的技术 //217
01 什么是3D打印技术 //218
02 3D打印的技术基础 //219
03 3D打印的应用前景 //221
04 未来市场空间预测 //226
05 典型应用案例 //229
第18章
Chapter 18
直接空气捕捉:给地球洗肺 //231
01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232
02 直接空气捕捉 //234
03 直接捕捉技术应用前景 //237
04 直接捕捉产业发展 //240
第19章
Chapter 19
未来图景//245
01 设想未来的某个场景 //246
02 人类的想象关乎未来 //248
参考文献 //249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是一种混合了敬畏与不安的复杂情绪。它不是那种让人读完后感觉“未来可期”的乐观主义作品,反而更像是一份对我们当前发展轨迹的、极其清醒的警告。作者的遣词造句极为精准,没有一丝多余的煽情,每一个描述都像是经过了冰冷的计算,只为了精确地传达出技术变革带来的“异化感”。书中对“生物工程的泛化应用”的探讨,没有侧重于创造超级战士,而是聚焦于“平庸化”的风险——当所有人都被优化到接近完美的标准线时,那些偶然的、非理性的、充满缺陷的“人性火花”是否会因此熄灭?书中通过一个“完美修复师”的角色,探讨了这种对“瑕疵”的追寻,展现出人类在面对自身理性极致化时,对“不完美之美”的本能渴望。这本书更像是为下一代思想家准备的教材,它不提供答案,只提供了一系列无比精确的、令人不安的问题,迫使读者从根基上去重新审视我们对“进步”的定义。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就像是经过高度提纯的威士忌,后劲极大,回味悠长,但入口时带着一种凛冽的、难以捉摸的辛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世界观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对历史与人类心理的深刻洞察力。它不是一本纯粹的硬科幻,倒像是一部披着未来外衣的社会学研究报告。书中对“后稀缺时代”的社会结构分析,简直是一针见血。当物质生产不再是问题,人类的冲突点就不可避免地转移到了“意义生产”和“注意力分配”上。书中对“意义通货”的描述让我深思,即人们通过参与高度复杂的、无实际功用的虚拟仪式来获得社会认同感,这种对人类底层驱动力的挖掘,比那些炫酷的飞行器和机器人描写要深刻得多。作者的叙事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迷宫,你以为你找到了出口,但转过一个弯,发现自己又回到了某个关键的哲学命题前,需要重新审视你所有的前提假设。最后几章,对“遗忘的权力”的讨论,更是将这本书的立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究竟是一个被完美记录的、没有秘密的社会更高效,还是一个允许关键记忆被选择性删除的社会更具弹性?
评分这部书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像大多数科幻小说那样聚焦于宏大的宇宙战争或者时间旅行的悖论,而是选择了一种极其微观和个人化的切入点。作者仿佛是一位潜伏在未来世界某个角落的观察者,记录着日常生活中那些细微却足以颠覆我们现有认知的技术变革。比如,书中对“记忆编辑”的伦理困境的探讨,并非停留在学术辩论层面,而是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视角展开,父亲为了“优化”女儿的学习能力而尝试植入新的知识模块,结果引发了一系列情感和身份认同上的危机。这种将尖端科技“生活化”的处理方式,让人在阅读时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和不适感,它迫使读者思考:当我们拥有了对自身构造的完全控制权后,“人性”的边界究竟在哪里?书中的语言风格时而冷静得近乎冷酷,像是一份技术报告的节选,时而又充满了一种诗意的忧伤,描绘着被技术异化的人们在虚拟与现实夹缝中寻找归属感的挣扎。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拟态环境”的描写,那是一种通过神经接口构建的、比真实世界更完美的体验空间,但书中对这种完美表象下隐藏的虚无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人读完后不禁审视自己沉溺的那些“舒适区”,到底是不是一个精心搭建的牢笼。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去了解那些作者在脚注中引用的、晦涩难懂的理论物理学和认知科学文献。它展现了一种罕见的学术深度与文学想象力的完美结合。这本书的结构非常精巧,它采用了多线叙事,将一条关于量子计算的突破性进展,与另一条关于一个偏远殖民地因环境突变而产生的民间信仰和反抗运动交织在一起。最巧妙的是,这两条看似平行的故事线,在接近尾声时,通过一个极小的数学常数的偶然发现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逻辑关联,这种叙事上的“耦合”设计,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把控力。书中对于不同文化在面对同一种超验科技时的反应差异的描摹也极为细腻,不同地域的文明路径是如何被新的技术力量重新塑造和拉扯的,展现了一种宏大的历史观。我尤其喜欢那种“失语”的描绘,当人类的语言系统无法跟上技术迭代的速度时,个体之间如何建立有效沟通的困境,是全书最令人心碎的部分之一。
评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从这本书营造的压抑氛围中抽离出来,它带来的震撼不是那种爆炸性的,而是一种缓慢渗透的、关于人类文明终极命运的哲学拷问。这本书最令人称道之处在于其严谨的逻辑构建,作者似乎在每一章都埋下了一个精密的“技术钩子”,然后一步步引导我们推导出看似不可能却又在现有科学框架下勉强成立的未来图景。书中对“能源枯竭后的人类生存策略”的论述尤其令人信服,它没有走寻常路地去描绘地外殖民,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对熵增的极致控制和信息回收来实现文明的“微型化生存”。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信息茧房的终极形态”的阐述,那不再是算法推荐的简单升级,而是个体意识主动选择进入的、由自身全部数据构建的绝对舒适区,这种主动的退缩和对外部世界的“数字流放”,比任何外部压迫都来得更具毁灭性。整本书的节奏掌控得极好,高潮部分不是动作戏,而是主角对一个复杂数学模型的瞬间顿悟,这种智力上的冲击力,比任何视觉奇观都要来得震撼。它更像是一部思想的史诗,而非传统的冒险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