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光傳送網設備
定價:28.00元
作者:任海蘭著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04-08-01
ISBN:9787563508501
字數:395000
頁碼:24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全光通信網可以取消電子交換的瓶頸、實現大容量的信號傳輸與交換,是人們所追求的光縴通信的理想目標。在現有多波長DWDM傳輸的基礎上,發展以波長交換和選路為基礎的光傳送網技術,是走嚮全光通信網的必由之路,也是目前通信網絡升級的*方案,因而成為光通信領域倍受關注的熱點之一。
本書從介紹光傳送網的特點及發展趨勢入手,全麵介紹瞭光傳送網設備的相關技術,內容包括OADM、OXC節點在網絡中的功能;光傳送網各層網絡(OCh、OMS、OTS)設備功能的描述;光節點關鍵技術(可調諧器件、波長變換、全光再生、信道串擾、功率均衡等)的*進展;光傳送網設備的管理;光傳送網設備的監測等。
本書參考瞭ITUT相關的*建議,並係統收集瞭目前外關於光傳送網的研究資料,全書層次清晰、內容新穎,有較強的係統性和實用性。本書可供具備通信知識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工程人員閱讀,也適閤於係統學習現代光網絡前沿技術的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毛謙,1943年生於浙江省江山市。1964年畢業於武漢郵電學院,1982年於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獲工學碩士這位。常年從事數字通信及光縴通信設備、係統和光傳送送網絡、光接入網絡、光接入網的研究、開發工作。現任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烽火
文摘
序言
坦白說,我對這類專業書籍的閱讀習慣通常是挑著感興趣的部分看,但這部作品的章節銜接得非常流暢,讓我産生瞭持續閱讀的衝動。尤其是在討論未來網絡演進趨勢的那幾章,作者展現齣瞭一種超越當前技術範疇的洞察力。他沒有沉湎於現有的成熟技術,而是大膽地展望瞭空分復用(SDM)和量子加密在未來光網絡中的潛在應用。雖然這些內容聽起來更像是科幻小說裏的情節,但作者引用瞭大量的學術研究和實驗數據來支撐自己的論點,使得這些“未來暢想”顯得腳踏實地,而不是空中樓閣。這種將曆史、現狀與未來趨勢熔於一爐的寫作手法,使得這本書不僅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更具備瞭啓發思考的潛力。它促使我這個非專業人士去思考,當我們對帶寬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時,物理學的極限在哪裏,我們又將如何去突破這些極限。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精妙,絕非那種枯燥的教科書式寫作。最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介紹復雜的波分復用(WDM)技術時,竟然運用瞭許多形象的比喻,讓人茅塞頓開。比如,他把光縴比作高速公路,把不同波長的光信號比作在同一條路上並行行駛的、互不乾擾的各種顔色的車輛,每一輛車都承載著不同的數據流。這種文學化的描述極大地降低瞭技術門檻,即便是零基礎的我,也能對如何在一根光縴中實現超大容量傳輸有瞭直觀的認識。更值得稱道的是,書中對光電轉換的物理原理闡述得極為到位,沒有迴避那些拗口的公式,但總能緊跟著用生活化的語言去解釋這些公式的實際意義——它們決定瞭信號在遠距離傳輸中會衰減多少,以及如何通過放大器進行補償。讀完這部分內容,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單純地“使用”設備,而是開始理解“製造”這些設備背後的科學原理,這是一種由錶及裏的知識飛躍。
評分翻開這本書,一股撲麵而來的信息洪流幾乎讓我有些措手不及。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偏嚮技術操作手冊的工具書,畢竟“光傳送網設備”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十分硬核,適閤工程師們在設備前翻閱。然而,這本書展現齣的廣度和深度遠超我的預期。它不僅僅羅列瞭各種設備型號和接口參數,更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剖析整個光傳送網絡架構的演進曆史。從早期的SDH/SONET到如今的主流OTN,作者似乎有意引導讀者去理解技術背後的邏輯和決策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特彆是關於網絡保護與恢復機製的論述,那一段關於邏輯電路與物理鏈路冗餘的對比分析,寫得極為透徹,仿佛能看到網絡工程師在麵對突發故障時,腦海中迅速構建的備用方案的思維過程。書中對不同廠傢設備的兼容性問題的探討也十分尖銳,雖然沒有直接點名批評,但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行業標準碎片化的無奈,讓我深有共鳴。這種將技術細節與行業現狀相結閤的敘事方式,使得即便是對光網絡瞭解不深的讀者,也能從中窺見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通信基礎設施的全貌。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沉穩而又不失溫度。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即使是在描述那些極其抽象和復雜的協議棧時,也能保持一種清晰、剋製的筆調。沒有多餘的煽情,但字裏行間透露齣對所研究領域的深厚感情和敬畏之心。我尤其欣賞它對標準製定過程的描述,那種描繪行業巨頭之間博弈、不同技術路綫競爭的場景,讀起來頗具戲劇張力,仿佛在看一部幕後曆史劇。閱讀過程中,我感覺到自己仿佛請教瞭一位資深且富有耐心的導師,他總是能在我即將感到迷茫的拐角處,遞上一盞指路的明燈。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設備的指南,更是一部關於如何構建和維護現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史詩,讀完之後,對這個領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評分這本書在處理實際工程案例時的嚴謹性令人印象深刻。它不像某些書籍那樣,隻談理論上的完美方案,而是將現實世界中的種種妥協和限製毫不避諱地呈現齣來。例如,在探討城域網(Metro Network)部署策略時,作者細緻地分析瞭由於土地成本、電力供應限製以及曆史遺留設備維護等因素,使得純粹追求最高性能的方案往往在經濟上不可行。書中甚至穿插瞭一些關於項目預算和生命周期成本(TCO)分析的圖錶,這對於理解一個技術決策背後復雜的商業考量至關重要。這種從“技術最優”到“工程可行”的視角轉換,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我意識到,每一個被部署的光網絡設備,背後都凝結著無數權衡與取捨,它不僅僅是冷冰冰的硬件,更是商業智慧和工程哲學的體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