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無綫網絡編碼
定價:78.00元
售價:53.0元,便宜25.0元,摺扣67
作者:周清峰,張勝利,開彩紅,李瑜波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15366412
字數:
頁碼:261
版次:01
裝幀:精裝
開本:小16開
商品重量:0.4kg
《綫網絡編碼》主要討論網絡編碼在綫通信網絡中的應用、技術難題、解決方案以及新的技術發展方嚮。針對綫雙嚮中繼網絡下的網絡編碼技術,《綫網絡編碼》內容分為兩個部分:部分討論在三節點雙嚮中繼係統中,完成一雙符號交換需要三個時隙的鏈路層網絡編碼;第二部分討論完成同樣的符號交換僅需要兩個時隙的物理層網絡編碼。
具體來說,部分主要包括:三時隙鏈路層網絡編碼技術、鏈路層網絡編碼在多中繼係統中的擴展、采用鏈路層網絡編碼下網絡傳輸協議的設計。第二部分主要包括:兩時隙物理層網絡編碼技術、物理層網絡編碼下的若乾高級算法、物理層網絡編碼在多天綫中繼係統中的研究以及基於網絡編碼的雙嚮中繼係統的容量與安全性研究。
《綫網絡編碼》可作為高校通信專業本科高年級的選修教程或者研究生的課程教材,也可作為綫通信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周清峰,博士,閤肥工業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教授。2011年在香港科技大學從事香港中文大學網絡編碼研究院(INC)齣資的有關網絡編碼的博士後工作,2012年在香港城市大學從事有關乾擾對齊的博士後工作。2012年10月加入閤肥工業大學,獲聘“黃山青年學者”特聘教授。現為IEEE會員、中國電子學會會員、安徽省通信學會理事,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一項、校級教研項目一項。發錶論文30餘篇,其中包括IEEE JSAC/TWC/T/CL等SCI國際期刊論文10餘篇。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嚮包括5G關鍵技術、協作通信、乾擾對齊、網絡編碼以及傳感器網絡等。
張勝利,博士,深圳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02年和2005年獲得中國科技大學本科與碩士學位,2008年於香港中文大學訊息工程係獲得哲學博士學位。2008年加入深圳大學,工作至今。2006年發錶“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一文,在國際上提齣物理層網絡編碼的概念。2009年獲得深圳市地方級領軍人纔。目前圍繞物理層網絡編碼的各個方嚮,均有深入研究。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充滿瞭嚴謹的學院派氣質,但又巧妙地融入瞭現代工程學的務實精神。我特彆關注的是它對於“分布式計算”環境下編碼效率提升的探討。書中對於信息論的引用非常精準,沒有泛泛而談,而是緊扣於如何用信息熵來衡量網絡資源的利用率。有一章專門討論瞭跨層優化,這個部分寫得尤為精彩,作者清晰地闡述瞭為什麼僅僅在物理層進行優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網絡層乃至應用層的需求納入到編碼設計的考量中去。我發現作者在撰寫時,似乎非常善於站在讀者的“睏惑點”上進行闡述。比如,在解釋“綫性網絡編碼”的完備性時,我原本以為會陷入綫性代數的泥潭,但作者通過構建一個簡化的流量模型,生動地展示瞭為什麼任何一組綫性組閤都能保證數據的唯一可恢復性,這種“化繁為簡”的能力,絕非一般技術作者所能及。讀完這一章節,我對“信息冗餘”的價值有瞭全新的認識——原來冗餘並非浪費,而是對抗不確定性的最強武器。
評分這本厚厚的精裝書,光是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一股沉甸甸的學術氣息。我原本對這個領域隻是淺嘗輒止的瞭解,心想這也許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天書。沒想到,作者的敘事功力著實瞭得,開篇並沒有直接拋齣復雜的數學公式,而是用瞭一個非常生動且貼近實際的例子,描述瞭傳統網絡傳輸中信息丟失的痛點。那段描繪仿佛將我帶入瞭擁擠的地鐵車廂,信號時斷時續,數據包如同迷失的信鴿。接著,作者極其巧妙地引入瞭“編碼”這個概念,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計算機語言,而更像是一種藝術,一種在信息洪流中構建魯棒性的智慧。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跟上節奏,因為作者總能在關鍵節點設置“腳手架”,用清晰的圖示和直觀的比喻來解釋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卻步的理論模型。比如,對於信息論中那些抽象的熵和互信息,書中居然用擲骰子和猜謎語的方式來類比,實在讓人拍案叫絕。這種行文風格,完全打破瞭我對技術專著的刻闆印象,讓我體會到,即便是最前沿的科技,也可以被講述得如此引人入勝,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尤其欣賞它對於曆史脈絡的梳理,讓你明白每一個技術突破都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前人無數次失敗和探索之上的偉大裏程碑。
評分老實說,我是一個追求效率的實踐派,我對那些空中樓閣式的理論研究一嚮敬而遠之。因此,當我翻開這本關於“無綫網絡編碼”的書時,我最在乎的是它能給我帶來多少立即可用的工具和思路。這本書在這方麵沒有讓我失望。它在理論闡述的同時,也提供瞭大量的案例研究,這些案例並非是虛構的,而是基於真實的網絡環境數據進行的建模和分析。書中對於魯棒性(Robustness)和可擴展性(Scalability)這兩個核心指標的分析,簡直可以作為工程師的案頭參考手冊。我尤其欣賞它在討論特定算法(比如基於多項式代碼的方案)時,不僅展示瞭算法的流程圖,還附帶瞭對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占用的詳細分析。這說明作者深知讀者最終是要將這些理論落地到實際硬件或軟件實現中的。這種“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的良性循環,使得整本書讀起來非常“接地氣”,讓人感覺到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部實戰指南。
評分坦率地說,我買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抱著一種“挑戰自我極限”的心態的。我對網絡通信的基礎知識略有涉獵,但“編碼”這個詞匯本身就帶著一種高深的神秘感。然而,閱讀體驗遠超我的預期。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它不是那種零散的知識點堆砌,而是一條邏輯清晰、步步為營的知識鏈條。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它對數學工具的運用——它從不為炫技而使用復雜的數學,而是將每一個公式的推導都緊密地聯係到其解決的實際問題上。例如,在介紹有限域運算時,作者沒有直接給齣枯燥的矩陣運算,而是先構建瞭一個具體的網絡場景,展示瞭如果不進行這種特定運算,係統將如何崩潰或效率低下。這種“先問題,後方案”的敘述模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和目的性。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積極地參與一場智力解謎遊戲。而且,書中對不同編碼方案的對比分析也十分到位,並非簡單地列齣優缺點,而是深入剖析瞭它們在復雜度、延遲和糾錯能力之間的微妙權衡,這對於一個希望深入理解技術選型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沉靜而有力的,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師在娓娓道來,而不是急於求成的推銷員。它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對“信息視角”的構建。在閱讀之前,我總習慣於從“傳輸速率”和“帶寬”的角度去看待網絡問題,但這本書引導我跳齣來,用更底層的“信息熵”和“信道容量”的視角去重新審視一切。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碰到的瓶頸,並非是硬件速度不夠快,而是我們對信息傳輸的理解不夠深刻。書中對“多播”場景的分析尤為獨到,它巧妙地論證瞭為什麼在一個網絡節點上對信息進行一次編碼,可以同時服務於多個接收者,並且這種方式在特定拓撲結構下,可以實現理論上的最大吞吐量。這種洞察力,是從傳統的逐點傳輸思維中難以獲得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思維框架,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使用網絡編碼,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你如何“思考”網絡中的信息流動,這對於任何從事通信、數據科學或分布式係統的人來說,都是一次意義深遠的思維升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