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爱的麻辣教育
: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丽贝卡·埃克勒,周习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08631394
字数:120000
页码: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 男人*怕、女人*爱的恋爱真经
◆ 美国上市即狂销200 000册!
◆ 情感专家曾子航 倾力推荐!
◆45分钟价值200美元的情感攻略
45条甜蜜的恋爱心机
教你做自己的爱情顾问 分分钟“饲养”贴心好男人
不回短信?
不记得纪念日?
爱放鸽子?
什么?我选的电影像?
为什么我们和男人的优点谈恋爱,却和他的缺点生活在一起?
非看不可的男友“饲养”攻略,
帮你找对人,读懂心,让他对你死心塌地!
史上“麻辣”的恋爱真经告诉你:
好男人是调教出来滴!!!
这是一部妙趣横生的婚恋指南。丽贝卡历数男友的数宗罪行后,突然发现:若因为男人的这般“不靠谱”就放弃他们,那可就要形单影只一辈子了……
于是她咨询心理医生弗洛伊德(他45分钟收费200美元,使得本书价值4000多美元!),拷问前男友,更有闺蜜私房分享,终获调教男友的45个甜蜜心机。
就是这样,本书并不局限于讨论混账男人,真正的目的是要告诉你:好男人是调教出来的~~赶紧亲自动手吧~~
丽贝卡·埃克勒
加拿大小说家,加拿大《国家邮报》专栏作家,也是常驻纽约的特写作家。
她的作品经常出现在《ELLE》、《Fashion》、《Lifestyles》、《加拿大时尚家居生活杂志》(CanadianHouse and Home)、《》(Mademoiselle)等等杂志上。
她还曾主持加拿大知名的电视节目《现代礼仪》(ModernManners),并作为播报记者活跃于加拿大电视台(CTV)、加拿大广播公司(CBC)。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翻开时,我对书名的“麻辣”二字感到了一丝不适,总觉得教育应该更偏向“甜”和“润”。但是,读到中间部分,特别是关于“挫折教育”和“规则建立”的论述时,我彻底被说服了。作者并非主张体罚或精神打压,而是将“麻辣”诠释为一种“必要的痛感”和“即时的反馈”。这种反馈系统,必须是清晰、一致且不可商量的。比如,书中对于“承诺与后果”的系统性分析,就颠覆了我过去那种“看心情处理问题”的随意性。过去,我可能会因为心软或者疲惫而放过孩子的一次失信,但这本书明确指出,每一次的让步,都是在削弱规则的有效性。这种铁面无私的逻辑,在初读时让人感到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对孩子未来社会适应能力的负责。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爱,有时候需要表现为一种坚定的“不妥协”,而不是轻易的“原谅”。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理论阐述后必然跟着大量的实战案例,这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显得生硬的理论,变得可亲可触,极大地增强了可读性。
评分这本《爱的麻辣教育》的封皮设计就相当抓人眼球,那种色彩的碰撞和字体排版的张力,一下子就让人好奇里面到底藏着怎样一番“麻辣”的教育哲学。我记得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被吸引的不是书名,而是封底那段简短却掷地有声的推荐语,它用一种近乎挑衅的语气在问:你真的懂得如何去爱和教育你的下一代吗?这种直接的挑战,让我立刻产生了阅读的冲动。翻开书页,内文的排版也很有意思,作者似乎很注重阅读的节奏感,段落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那些深刻的教育观点时,不会感到窒息,反而有一种可以随时停下来深思的空间。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故作高深地谈论抽象的理论,而是大量地穿插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比如一次失败的亲子沟通,一次孩子对规则的无视,这些场景的还原度极高,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孩子相处的影子。作者对于“爱”的诠释,绝非一味的溺爱或放任,而是在坚定的界限和温柔的理解之间寻找一个动态的平衡点,这种务实的态度,对于当下很多迷茫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那种“麻辣”并非指严苛到不近人情,而是指那种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的勇气和智慧,读完后,感觉心灵深处被某种灼热的能量触动,迫使我去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教育惯性。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麻辣教育”这个概念是抱持着一种审慎甚至略带警惕的态度去接触的。毕竟,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教育”二字常常与“温和”、“循循善诱”画上等号,而“麻辣”听起来就有点过于刺激,担心会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然而,这本书的内里逻辑却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深度和细腻。它不是那种一味强调“严厉管教”的教条主义手册,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冷静地解剖现代亲子关系中的各种“病灶”。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情绪管理”的那几个章节,作者没有空泛地喊口号,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具有实操性的“情绪识别与引导工具包”。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方法处理了前段时间我女儿对某件事情的强烈抗拒,效果出乎意料地好——我们没有陷入传统教育中那种无效的拉锯战,而是真正地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她情绪背后的需求。这种从“控制”到“协作”的思维转变,是这本书给予我的最宝贵的礼物。它教会了我,真正的教育力量,源自于清晰的原则和无条件的接纳,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那种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的教育效果。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有一种老派知识分子的严谨感,但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心理学的洞察力,使得内容既有厚重感又不失时代气息。它不是那种轻松愉快、读完就忘的“鸡汤文”,而是需要反复咀嚼的“硬菜”。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望着窗外,默默地在脑海里构建作者所描述的教育场景,并将其与我自己的家庭背景进行对照和反思。特别是在探讨“独立性培养”的那一部分,作者对“过度保护”的批判,简直是刀刀见血。我们这一代家长,太害怕孩子吃苦头,以至于常常在“帮忙”和“代劳”之间摇摆不定,结果培养出了缺乏解决问题能力的“温室花朵”。这本书则坚定地站在了“让孩子自己跌倒,然后扶他起来”的立场上,但同时强调了跌倒前的安全网建设。这种平衡的艺术,才是教育的精髓所在。我强烈推荐给那些自我要求高、希望孩子能够真正具备未来竞争力的家长,它会给你提供一个全新的参照系。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反教育”的教育观。它没有给我们提供一套“标准答案”,而是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将当代家庭教育中那些隐藏的、我们习以为常的弊病一一剥开展示。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述教育经典和现代研究成果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谦逊和包容,它并不排斥任何一种成功的教育路径,但它坚持用科学和人性的双重标准去筛选和重构一套更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教育体系。读完后,我感觉到自己像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教育体检”,发现了很多自己不自知的问题,比如在面对孩子的不完美时,我表现出的焦虑远超孩子本身。这本书最温柔也最残酷的地方在于,它让你直面自己的焦虑,并告诉你,只有家长先自我成长和修正,孩子的问题才可能迎刃而解。它是一本让人读完后不能安坐的哲学书,它会持续地在你脑海中回响,让你不断地校准自己的航向,追求一种更真实、更有生命力的亲子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