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电源行业年鉴2012
定价:198.00元
售价:134.6元,便宜63.4元,折扣67
作者:中国电源学会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1113844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544kg
《中国电源行业年鉴2012》对电源行业整体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性、连续性、史实性的总结和描述,是电源行业的资料性工具书。本年鉴共分为十一部分,~三部分主要介绍了与电源行业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为行业发展和各单位的决策提供指导和参考;第四~十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电源行业发展报告、电源行业要闻、科研与成果、电源发明、电源标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简介、会员企业简介和附录。
本年鉴可供相关职能部门、生产企业、电源产品采购单位、检测服务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电源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1)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国务院部署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下简称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侵权和假冒伪劣突出问题,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增强了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但一些地区对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工作重视不够,侵权和假冒伪劣行为仍时有发生,有些行政执法领域存在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相关工作机制有待完善。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为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行为 (一)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围绕食品、药品、化妆品、农资、建材、机电、汽车配件等重点商品,以及著作权、商标、等领域的突出问题,确定阶段工作目标,定期开展专项整治,继续保持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的高压态势。要严格对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切实加强市场巡查和产品抽查抽检,对发现的侵权和假冒伪劣线索追根溯源,深挖生产源头和销售网络,依法取缔无证照生产经营的“黑作坊”、“黑窝点”。要强化重点口岸执法,加大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力度,有效遏制进出口环节侵权和假冒伪劣违法活动。要大力整治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商品信息,严厉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依法吊销严重违法违规网站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注销网站备案,规范网络交易和经营秩序。要创新监管手段,完善重点产品追溯制度,推动落实生产经营企业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质量承诺制度。要督促相关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把产品质量关;市场开办者、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引导和督促商户规范经营。(二)进一步强化刑事司法打击。公安机关对侵权和假冒伪劣犯罪及相关商业犯罪要及时立案侦查,明确查办责任主体和办理时限,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重点案件要挂牌督办。要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农资等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定期开展集中打击行动。要发掘相关案件线索,深挖犯罪组织者、策划者和生产加工窝点,摧毁其产供销产业链条。有关部门要主动支持配合公安机关履行侦查职责,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和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职责,支持配合法院做好侵权和假冒伪劣犯罪案件审理工作,依法严惩犯罪分子。
从一个长期观察行业变迁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年鉴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时间胶囊”属性。它冻结了2012年那个特定时间点上,整个中国电源产业的生态快照。当我翻阅那些关于产能布局和重点项目投资的记录时,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当时市场对未来某一细分领域的集体押注和兴奋点。对比今天的发展现状,这些记录就带上了强烈的历史反思意义。哪些当年的新兴技术最终被市场淘汰,哪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公司后来成长为了巨头,这些“历史的拐点”都清晰地被记录在了这些数据和文字背后。它不仅仅是关于“发生了什么”,更是关于“当时的人们相信会发生什么”。这种对历史预期的捕捉,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统计汇编,成为了一份珍贵的商业史料,为我们理解当前格局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纵深视角。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来浏览这本书的结构和目录体系,发现其编排逻辑简直可以用“滴水不漏”来形容。它没有采用那种简单的年代顺序或者公司规模的划分,而是建立了一个多维度交叉分析的框架。比如,它似乎将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进行了清晰的界定,从原材料供应商到终端设备制造商,再到相关的检测认证机构,层层递进,脉络分明。更令人称道的是,它似乎不仅仅停留在罗列事实的层面,还穿插了大量的趋势分析和政策解读模块。例如,在某一章节,它并没有直接给出某项技术的市场份额,而是先回顾了过去五年国家对清洁能源补贴政策的调整,然后引出了相应技术路线的兴衰,这种因果关系的梳理,极大地增强了信息的深度和可读性。对于一个希望快速理解行业全局的新进入者来说,这样的结构设置无疑是高效且友好的,它将复杂的行业生态系统,拆解成了易于消化的知识模块,避免了读者在海量数据中迷失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高度凝练的“行业黑话”美学。它没有使用过多的修饰词汇,句子结构紧凑有力,每一个动词和名词都像是经过精确计算的,直击要害。阅读体验上,它更像是在阅读一份高度浓缩的内部战略报告,而非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这对于我们这类需要快速吸收核心信息的用户来说,是极大的优势,可以节省大量的“翻译”时间。比如,描述市场竞争格局时,它会直接使用“卡脖子环节的寡头垄断效应”这类专业术语,而不是迂回地解释现象。这种高度的专业对等感,让人感觉自己正在与同一领域的顶尖专家进行无声的交流。虽然对于初学者可能需要借助行业词典,但对于目标读者群体而言,这种高效的沟通方式无疑是最高效的阅读体验,它最大化了信息密度。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技术进步的业内人士,我最看重的是这类年鉴的“数据颗粒度”和“独家性”。我注意到书中引用的某些特定指标和统计口径,似乎是该机构独家调研或深度访谈的结果,而非简单地从公开市场报告中摘录拼凑。举个例子,关于小型化电源模块的故障率分析部分,它给出的数据细致到了具体应用场景(如医疗器械对稳定性的特殊要求),这绝非一般年报能轻易获取的信息。这种深度挖掘的能力,体现了编纂团队强大的行业渗透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技术路线分岔点”的探讨,它不是简单地预测未来,而是基于历史数据点,清晰地描绘出不同技术路径在特定时间节点上面临的抉择困境。这种基于实证的批判性分析,远比那些空泛的“前景广阔”论要实在得多,它为我们这些需要做出长期技术选型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处理,手感上非常细腻,不同于市面上那种常见的亮面设计,显得低调而有质感。尤其是那深邃的墨绿色调,让人联想到专业和权威,与书名所蕴含的行业信息非常契合。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看得出是用心了,不是那种薄得一撕就烂的纸,有一定的厚度和韧性,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累手。印刷的清晰度是衡量一本专业书籍质量的关键,我特意对比了图表和文字的排版,字迹锐利,没有丝毫模糊的现象,即便是那些密集的数字和数据表格,也能轻松分辨。侧边切口处理得也很整齐,整体给人一种精心打磨的厚重感。这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历史数据的工具书,从外在来看,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行业标志物。它的存在,本身就在无声地宣告着其内容的价值和严谨性,让人在拿起它的那一刻,就对即将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预示着编纂者在内容上的专业程度,非常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