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技术
定价:17.00元
售价:11.6元,便宜5.4元,折扣68
作者:陈瑞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1111945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程专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实践应用及基本技能的训练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即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全收共12章,覆盖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的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正弦波振荡电路、真流电泊、数字电路基础、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数模与模数转换器。为帮助学生归内和巩固学习要点,本书在每章首、尾加入了“内容提要”和“小地”的环节,并在每章后设计了一些典型的习题,部分习题还在书后附加了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和民办高校的计算机类、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前言
章 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晶体管
1.4 场效应晶体管
1.5 半导体器件的测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2.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3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2.4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
2.5 多级放大电路
2.6 差动放大电路
2.7 集成运算放大器
2.8 功率放大电路
本章小节
习题
第3章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3.1 反馈的基本概念
3.2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3 负反馈的应用实例
本章小节
习题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4.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原理分析
4.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实例
4.3 集成运算放大器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5.1 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
5.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5.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5.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5.5 实用的振荡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直流电源
6.1 直流电源的组成
6.2 单相整流及滤波电路
6.3 直流稳压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数字电路基础
7.1 数字电路概述
7.2 逻辑代数基础
7.3 逻辑函数的几种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7.4 逻辑函数的化简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8.1 TTL集成逻辑门
8.2 MOS集成逻辑门电路
8.3 集成逻辑门电路使用中的几个实际问题
8.4 数字集成电路器件的非在线检测方法
8.5 数字集成电路资料的查找方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组合逻辑电路
0章 时序逻辑电路
1章 半导体存储器与可编辑逻辑器件
2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器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太“学术化”了,读起来枯燥乏味,完全没有顾及读者的阅读乐趣。作者似乎坚信每一个概念都必须经过最严谨的逻辑链条推导才能被接受,这使得很多本该是直观理解的地方变得迂回复杂。比如,在解释某类反馈控制回路的稳定性时,他引入了一大段复变函数分析,虽然数学上无懈可击,但对于工程直觉的培养毫无帮助。我更倾向于那种先给出工程结论,然后用最小的数学工具去论证的写作方式。这种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爬一座没有休息站的陡峭山峰,每走一步都需要消耗巨大的认知能量。我常常读完一页,需要回头再看两遍,才能确定自己真正理解了作者想表达的核心思想,而不是被那些华丽的数学辞藻迷惑。对于自学入门者,这种写作风格无疑是巨大的门槛,它要求读者具备极高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不是仅仅学习如何解决特定的工程问题。如果能多一些生动的比喻,或者引用一些业界经典设计案例来佐证理论,阅读体验会好上百倍。
评分我对比了手头上其他几本同领域的经典著作,发现这本书在“前沿技术追踪”方面做得比较保守。它对于近五年内迅速崛起的某些关键领域,比如基于RISC-V的定制化指令集扩展,或者新型存储器技术(如MRAM/ReRAM)在系统层面的应用潜力,几乎没有涉及。书中的知识体系似乎停留在十年前的主流技术框架内,这对于一个快速迭代的行业来说,是一个明显的短板。当我翻到关于总线架构的章节时,介绍的还是经典的几种协议,对于最新的片上网络(NoC)设计范式和相关的性能瓶颈处理,没有提供任何见解。这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而不是一本“紧跟时代脉搏的工具书”。如果我购买这本书是为了跟上最新的行业动态,那么我会感到非常失望。它能帮你打下牢不可破的“过去的基础”,但对于展望“未来十年”的电子技术发展方向,它提供的指引力量微乎其微,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和保守了。
评分这本书,嗯,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光看封面就觉得它很“硬核”。我本来是想找本能快速上手操作的实践指南,结果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深入的理论教科书。它对半导体物理的阐述,简直到了微观粒子的层面,每一个公式推导都详尽得让人头皮发麻。我记得有那么一章专门讲MOSFET的工作原理,作者用了将近三十页的篇幅,从能带结构、费米能级开始,一步步构建出理想模型,再逐步引入各种非理想效应。对于那些只想知道“怎么搭个电路”的人来说,这部分内容可能会显得过于冗余和晦涩。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勉强消化了其中关于阈值电压的计算部分。虽然从学术严谨性上来说无可指摘,但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或者初级工程师来说,阅读体验并不算友好。它更像是给研究生或者资深研发人员准备的参考手册,如果你希望快速入门,这本书可能需要你备着好几杯咖啡和充足的耐心。我期待看到更多实际应用案例,比如某个具体的传感器接口设计或者电源管理芯片的结构分析,但这些内容在全书中的占比实在太小了,大部分篇幅都被严谨的数学模型占据了。
评分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从这本书里找到关于“低功耗设计”的系统性指导,结果发现这方面的内容非常零散且不够深入。这本书的覆盖面很广,从基础的器件物理讲到数字逻辑电路,但它似乎更偏向于“描述”现有技术状态,而不是“指导”如何进行优化创新。例如,它花了很多篇幅介绍CMOS的反相器结构,但对于如何通过精妙的电源门控技术(Power Gating)或者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来平衡性能和功耗的实际考量,介绍得蜻蜓点水。我需要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权衡点,比如在给定的功耗预算下,我们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寄存器架构,或者在哪个层级进行时钟门控最有效。书中虽然提到了这些名词,但深入挖掘的程度远不如我对高频信号完整性那几章的感受。这感觉就像是作者列了一个电子技术的“大纲”,然后为每个章节都添了几笔,但没有在任何一个关键的现代设计挑战上深耕出足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深度见解。对于追求极致能效比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可能被削弱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老实说,是让我有点失望的。作为一个涉及大量电路图和波形分析的专业书籍,清晰度至关重要。然而,书中的一些关键电路图,特别是涉及到集成电路内部结构的部分,印得实在有些模糊不清,线条叠在一起,搞得我需要拿放大镜才能分辨出各个晶体管的连接方式。更别提那些用来说明信号传输特性的时域和频域图了,灰度过渡处理得非常差,很多细节的拐点和噪声的纹理几乎分辨不出来。我曾经想对比一下书中给出的理论波形和我实际示波器上测得的结果,结果对照了好几次,因为图例不够清晰,我不得不自己重新手绘了一遍。这对于一本售价不菲的专业书籍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瑕疵。编辑在校对和制版环节上明显偷了懒,这严重影响了对复杂概念的理解速度。一本技术书籍,图胜于文的地方,如果图本身都看不清楚,那简直是本末倒置了。希望再版时能在这方面下大功夫改进,毕竟内容再好,载体出了问题也会大打折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