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世说新语 水经注 徐霞客游记
定价:66.00元
售价:37.0元,便宜29.0元,折扣56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28044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全部囊括!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全部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提要
目录
崔东壁遗书
导读 / 002
考信录提要卷上·释例 / 003
考信录提要卷下·总目 / 025
《考古提要》二卷 / 028
《补上古考信录》二卷 / 028
《唐虞考信录》四卷 / 030
《夏考信录》二卷 / 031
《商考信录》二卷 / 032
《丰镐考信录》八卷 / 032
《洙泗考信录》四卷 / 033
《丰镐别录》三卷 / 035
《洙泗余录》三卷 / 035
《孟子事实录》二卷 / 036
《考古续说》三卷 / 037
《附录》二卷 / 037
世说新语
导读 / 042
德行 / 043
言语第二 / 053
庚子西狩丛谈
导读 / 074
庚子西狩丛谈卷之二 / 075
庚子西狩丛谈卷之三 / 090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 / 091
西学东渐记
导读 / 122
第十三章?与曾文正之谈话 / 123
第十四章?购办机器 / 130
第十五章?第二次归国 / 133
第十六章?予之教育计划 / 137
水经注
导读 / 142
《水经注》原序 / 143
江水注 / 145
洛阳伽蓝记
导读 / 148
洛阳伽蓝记序校笺 / 149
读史方舆纪要
导读 / 172
十三?江南方舆纪要序 / 173
十四?四川方舆纪要序 / 177
十五?直隶方舆纪要序 / 181
十六?陕西方舆纪要序 / 185
海国图志
导读 / 190
海国图志叙 / 191
石湖大全集
导读 / 202
吴船录 / 203
徐霞客游记
导读 / 228
卷八 / 229
黔游日记一 / 229
黔游日记二 / 255
卷九 / 273
滇游日记一 / 273
游太华山记 / 274
滇中花木记 / 276
游颜洞记 / 277
随笔二则 / 278
滇游日记二 / 281
卷十 / 303
滇游日记三 / 303
盘江考 / 334
卷十九 / 338
滇游日记十二 / 338
滇游日记十三 / 369
方望溪先生全集
导读 / 380
原过 / 381
读孟子 / 383
读周官 / 385
灌婴论 / 388
于忠肃论 / 391
辕马说 / 394
孙征君年谱序 / 396
跋石斋黄公手札 / 399
书淮阴侯列传后 / 402
书孝妇魏氏诗后 / 405
与王昆绳书 / 407
与刘言洁书 / 410
与孙以宁书 / 413
与孙司寇书 / 416
送王箬林南归序 / 419
送左未生南归序 / 422
送李雨苍序 / 424
孙征君传 / 426
白云先生传 / 431
记吴绍先求二弟事 / 434
高阳孙文正公逸事 / 437
左忠毅公逸事 / 439
狱中杂记 / 442
游潭柘记 / 447
游雁荡记 / 449
陈驭虚墓志铭 / 451
杜苍略先生墓志铭 / 454
万季野墓表 / 456
宣左人哀辞 / 460
武季子哀辞 / 462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者气质,但其中又穿插着一种近乎孩子般的好奇心,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的观察细致入微,仿佛作者的脚步真的踏遍了书中所描述的每一寸土地。那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感知完美结合的笔法,使得枯燥的地理记录或文学评论瞬间鲜活了起来。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关于地方风貌和风俗的描述,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和人情味。这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画面感和代入感,仿佛跟随一位博学多识的旅伴,穿梭于古今之间,见证了山川河流的变迁与人事兴衰的无奈。这种融合了考据的严谨与游记的浪漫的文风,在我读过的众多文化类书籍中,是相当独特且令人难忘的。
评分初次捧读,我几乎是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期待能从字里行间寻得一些“异端”的声响。坦白说,阅读过程并非一路坦途,有些篇章的论述密度极高,需要反复咀嚼,甚至需要对照其他辅助读物才能完全领会其间的深意。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无与伦比的。它展现了一种对既有知识体系的彻底解构与重塑,作者的文笔时而如黄钟大吕般振聋发聩,时而又转为绵密细致的丝线,牵引着读者深入到一个又一个被历史尘封的角落。特别是他对那些经典文本的“再诠释”,常常一语中的,直击要害,让人拍案叫绝,同时又忍不住思考,自己以往的认知是否太过浅薄和囿于成见。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提出更深刻、更具挑衅性的问题。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风格是极其鲜明且难以模仿的。它不满足于对前人著作的简单继承或赞美,而是带着一种强烈的“颠覆欲”,去审视和挑战那些被时间镀上神圣光环的文本。每一次批判,都建立在扎实的文献基础上,使得其论点不仅显得有力,更具有一种不容置喙的权威感。然而,这种批判的锋芒也使得部分内容显得过于尖锐,或许会让一些习惯于温和说辞的读者感到不适。对我个人而言,这种“鲠在喉”的直言不讳,恰恰是本书最具价值的部分——它迫使读者跳出舒适区,用一种更审慎、更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所谓的“定论”。整本书读下来,像经历了一场智力上的高强度训练,酣畅淋漓,也深思良久。
评分这本厚重的文集,初翻之下,便有种扑面而来的学人气和锐利感,像一把精心打磨的刻刀,试图在传统典籍的肌理上,刻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印记。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近乎偏执的考据精神,对于那些看似寻常的古籍篇章,他总能挖掘出常人忽略的幽微之处,那种“抽丝剥茧”的阅读体验,实在令人上瘾。它不是那种轻松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份需要全神贯注去“解码”的文本。每读到他旁征博引,将不同时空、不同领域的知识点巧妙地串联起来时,总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震撼感。这种整合与批判的姿态,使得原本严肃的古文读起来也带上了强烈的时代回响,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的文字与今日的喧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对话。那种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尖锐批判熔于一炉的功力,非一般文人所能企及,着实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作者智慧的深度对谈,而非单向的信息灌输。他对于文本的解读,总是能触及到事物最核心的肌理,那种洞察力令人叹服。特别是他处理那些复杂、多义的古代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游刃有余的掌控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书中的行文节奏变化多端,时而如暴雨倾盆,思绪如洪水般倾泻而出,时而又转为细雨无声,精准地描摹出某一处细节的微妙。这种富有张力的叙事结构,有效地保持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的连贯性。它不是一本能让你一目十行快速读完的书,而更像是一坛需要时间慢慢开启和品味的陈酿,每一次重读,都能品出新的层次和韵味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