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道德经智慧
定价:40.00元
售价:22.4元,便宜17.6元,折扣55
作者:《读国学长智慧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54210697
字数:
页码:2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道德经》,又名《》,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和朴素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德经智慧》是对《道德经》的解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翻阅的另一本关于古代哲学思想的书籍,其叙述方式与我期待的有些许出入。它似乎过于注重对概念的界定和术语的堆砌,导致整个阅读过程显得有些枯燥和晦涩。很多关键的转折点和深刻的见解,在作者的笔下被分解得过于零碎,缺乏一种整体的、贯穿始终的内在张力。我常常需要反复对照着注释和背景资料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逻辑推演,这种阅读体验,坦白说,有些耗费心神。我更倾向于那种能够将深奥的道理,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巧妙地融入到生动的论述之中,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领悟精髓,而不是一开始就筑起一道高高的学术门槛。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更像是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者,而非一位温和的引路人,这多少削弱了其思想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评分我最近接触到的一本探讨古代士人精神世界的书籍,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它成功地构建了一种“场景感”。作者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对几个关键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节点上的内心挣扎和抉择的细致描摹,将抽象的道德困境具象化了。比如,书中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忠君”与“守节”之间天人交战的场景,那份内心的撕扯、对后世评价的顾虑,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代入感和情感冲击力,使得那些古代的伦理选择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符号,而是鲜活的、与我们现代人处境息息相关的人生课题。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之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古朴的宣纸质感,配上苍劲有力的书法字体,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气息。内页的纸张也很有讲究,不是那种刺眼的白,而是略带米黄的柔和色调,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即使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感到疲惫。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排版上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字里行间留白得当,章节的划分清晰明了,让人在阅读时思路能够自然地跟随作者的脉络深入下去。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仅凭这精美的外在表现,我已经觉得它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也充满了更高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雕琢的工艺品,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畏。
评分相较于那些宏大叙事或者专注于某一个特定流派的著作,我最近读到的一本侧重于“生活哲学”的小册子,反而给了我很多意外的启发。它没有试图去解释宇宙的终极奥秘,而是将焦点放在了日常琐事和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比如,书中对于“慢”的论述,不是简单地提倡放慢节奏,而是细致地分析了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有意识地为自己的心智留出“空白期”,以接收那些平时被忽略的、细微的美好。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夹杂着一些幽默的比喻,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在和一个学识渊博的长辈喝茶聊天,温暖而又不失犀利。这种将“道”落实到“器”的尝试,对我当下处理工作压力和家庭关系,都提供了非常实际的指导,读完后心灵上有一种被梳洗过的清爽感。
评分最近在图书馆偶遇的一本关于古代文学批评史的著作,其最大的特点是其对史料的考证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作者似乎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前人论述的细枝末节进行梳理和比对上。书中充满了大量的引文和注释,几乎每一句话后面都有出处标注,这无疑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其坚实的基础。然而,对于一个以提升个人素养和拓宽视野为主要目的的普通读者来说,这种过度的“学术化”反而成了障碍。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由引文堆砌而成的知识高山,虽然山顶风景可能壮丽,但攀登的过程却异常艰辛且充满荆棘,让人难以体会到阅读本身的乐趣,更遑论从中汲取精神上的愉悦和慰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