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PLC应用技术(三菱机型)(高职)
:40.00元
作者:张世生 著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606479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日本三菱公司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为主,讲解了PLC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软元件数据类型、基本指令、编程软件GX Works2、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应用指令,梯形图的逻辑设计法、经验设计法、状态设计(SFC)法;PLC的模拟量采集变换与输出控制、变频与步进伺服驱动、三菱工业网络、L和Q系列PLC系统、触摸屏及组态王组态、PLC系统设计。书中提供的实训项目重点突出、由易到难、内容全面、结合实际、便于掌握。
n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工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电子、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及其他有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和培训教材,对三菱系列PLC的用户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n目录
作者介绍
序言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之间,似乎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点,但这种平衡感对不同背景的人来说,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PLC的电子或机械专业学生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它的语言风格平实易懂,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即便是第一次接触到布尔代数和定时器、计数器概念的人也能迅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框架。但作为一名已经工作了五年的现场工程师,我更关注的是代码效率和系统稳定性。我发现书中提供的程序示例虽然逻辑正确,但在优化方面做得略显保守,很多地方可以利用更简洁的指令或更高效的算法来实现同样的功能。例如,在描述循环判断时,它提供的是经典的“跳跃/跳转”结构,但对于大型项目而言,这种结构更容易造成程序逻辑的混乱和维护的困难。我希望看到更多关于结构化编程(SFC或功能块)在三菱平台上的高级应用解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基础的LD(梯形图)层面,这会使这本书更具“工具书”的价值。
评分从印刷和装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处理堪称业界良心。纸张的选择很厚实,不是那种一看就容易磨损的亮面纸,这对需要经常翻阅、甚至在油污较多的车间环境中使用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细节考量。更值得称赞的是其图表的清晰度。PLC编程手册中,时序图和I/O接线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习效率,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线条锐利,标记明确,即便是复杂的数字逻辑关系图,也能一眼看出信号的流向和状态变化。这种对物理载体的重视,在如今电子书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它传递出一种“这本书是用来干活的,不是用来浏览的”的信号。唯一的遗憾是,随书附带的配套光盘或在线资源链接的内容更新速度似乎有点滞后,软件版本和书中的截图有微小的出入,这在细微之处还是给初次接触软件的新读者带来了一点点操作上的小困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挺吸引人,那种略带工业风的字体搭配深蓝色的背景,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专业、严谨的气质。我之所以买它,主要是冲着“三菱机型”这几个字去的,毕竟在自动化领域,三菱的PLC市场占有率摆在那里,资料的实用性是第一位的。然而,实际翻阅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结构组织得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继电器逻辑到复杂的运动控制指令,讲解循序渐进,逻辑链条非常完整。比如,在讲述数据处理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指令的罗列上,而是结合了实际的生产场景,比如如何处理温度、压力等模拟量信号,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避免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我尤其欣赏它在故障诊断那一章的详尽程度,它不仅仅教你如何查看错误代码,更深入地分析了可能导致这些错误的底层逻辑或硬件连接问题,这才是真正体现出作者深厚行业经验的地方。读完前几章,我已经能够自信地去搭建一些简单的自动生产线控制程序了,这本书的实操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指导。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特定功能的实现时,展示了三菱PLC特有的编程哲学,这才是区分它与其他通用PLC书籍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处理定时器和计数器时,三菱的“预设值/当前值”的设定逻辑,在书中被解释得极其到位,特别是它如何与扫描周期进行联动计算,这直接影响到现场控制的精度。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PLC的运行比作一个高速运转的流水线操作员,强调了“时间片”的概念,使得原本抽象的周期性任务变得具体可感。这套基于三菱生态系统的讲解模式,确保了读者在后续接触到更高级的Q系列或L系列模块时,能够快速适应其编程环境和指令集,因为核心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然而,如果能加入一些实际的硬件选型指南,比如在什么负载条件下应该选择哪一款CPU模块,或者如何根据I/O点数和通信需求合理搭配扩展单元,那这本书的“落地”能力会更上一层楼,真正实现从理论到采购的全流程指导。
评分说实话,我期望这本书能更深入地探讨一些前沿的、面向未来的技术,但读完后感觉它还是牢牢地扎根于传统的梯形图编程思维。当然,对于打基础来说,这无可厚非,毕竟“万丈高楼平地起”,PLC的基础理论和指令集的掌握是重中之重。书中对三菱GX Works2/3软件界面的介绍非常细致,截图清晰,操作步骤明确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这省去了我大量在网上搜索零散教程的时间。可是,当涉及到工业以太网、PROFINET等现代总线技术的应用时,篇幅明显不足,很多地方只是浅尝辄止,感觉像是为了凑齐一个现代PLC教程的必备章节而匆匆带过。如果作者能在这些方面增加一些针对三菱特定模块(比如iQ-R系列)的实际案例和配置流程,那这本书的价值会立刻提升一个档次。目前的呈现,更像是一本优秀的入门级或初级工程师的进阶手册,对于寻求高端应用解决方案的资深人士来说,可能需要另寻高就了。不过,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上手新项目的技术人员来说,它的即插即用特性确实无可挑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