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反對愛情:那些外遇者教我的事兒(婚姻其實是一種陰謀……)
定價:29.80元
作者:勞拉·吉普妮斯
齣版社:暫無
齣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4770170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部挑戰社會倫理底綫的驚世駭俗之作。
有外遇的人,請起立。幻想過外遇但還沒付諸實行的,也請起立。扮演第三者還有被戴綠帽的老公、忍氣吞聲的老婆,也請起立。還有誰是坐著的嗎?
婚姻這個當代*重要的愛情製度,産品不良率(離婚率)已經高達50%,但從來沒有人怪罪婚姻的生産流程有問題:戀人們照樣失控地奔嚮禮堂,毫不在乎自己有一半機率成為愛情的瑕疵品。
讓我們大膽想象一種可能性:離婚人數之所以暴增,會不會因為婚姻製度已經不適閤這個年代,就像“室內電話”無法滿足現代人隨時需要溝通的需求,所以我們需要“手機”一樣?
“伴我一生”,“忠貞不渝”這種持續瞭三百多年的愛情觀,已經是眾人臣服的**黨,在它之前人人軟腳,沒人敢反抗。
美國*有影響力的社會學傢勞拉吉普妮斯重磅巨著大陸麵世。這位嗆辣的美國西北大學教授,決心站齣來對抗,企圖推翻愛情的模式。她希望用*激烈的方式,將你從愛情的溫柔鄉裏震齣。所以閱讀前請係好安全帶,免得你脆弱的感情就此碎屍萬段。
婚姻,其實是一個統治陰謀……跟吉普妮斯比,李銀河都OUT瞭!歡迎拍磚!歡迎吐口水!
作者犀利地批判瞭人類對婚姻製度的迷戀式順從,直指兩性情感*不堪目睹現實麵。
挑戰人類一夫一妻的“專偶製”倫理底綫,質疑婚姻製度的閤理性。是迄今為止,全球**一本質疑婚姻製度和愛情的兩性情感之書。
我們選擇適閤的伴侶,精密地計算他們的資産,仔細地衡量每個可能人選在市場上的價值,颳除浪漫的假麵,我們都是不摺不扣的現實主義者,手上拿著小型計算器、卡尺和放大鏡。現代愛情真正的蛻變,在於衡量配偶物質資産與社會資産,已內化到愛情心理與欲望的潛意識結構裏。
如果伴侶隻是彼此的監獄、如果愛的功利目的與愛的理想背離,如果婚姻——我們遵循維係的習俗——為使愛情保持忠貞的製度變成忠貞的**破壞者時,我們還要不要愛下去?
內容提要
對大多數當代人來說,偶爾打打野味,與全心擁戴一夫一妻製,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瞭不得的衝突。衡量配偶物質資産與社會資産已內化到愛情心理與欲望的潛意識結構裏,當“伴我一生”,“忠貞不渝”等支撐愛情的柱石一根根坍塌時,婚姻還會是愛情的夢想嗎?勞拉·吉普妮斯深入考察瞭現代人心靈的睏境與欲望,試圖從另一個角度討論婚姻製度和愛情教條之疑惑,其觀點可謂一針見血,鞭闢入裏。恐有將你從愛情的溫柔鄉裏震齣之虞,所以閱讀前請係好安全帶,免得你脆弱的感情就此碎屍萬段。
目錄
讀前須知/1
緒論:我剛好遇到瞭/4
章 愛的勞動
愛情要“努力”維持 /18
愛情的低工作時數 / 20
我們自己選擇瞭愛情?/25
愛情政權的維和部隊 / 34
和諧社會需要的愛情關係/ 39
:小小的烏托邦世界/46
論辯與悲歌 /53
第二章 傢庭集中營
現代愛情的特點/67
親密關係的種種輔助維生係統/74
伴侶錯綜復雜的需求/81
愛情的文法課課程/93
“不可以”列錶/96
通俗文化中的“反”愛情 /109
第三章 愛的藝術
偷來的時光:的時光 /129
也是藝術/134
當第三者踏進傢門/139
就算配偶不在場/141
關於欺/148
捉奸在床/158
改變與反對改變/161
第四章 追求幸福
在壓抑和解放間掙紮的我們/173
還有誰支持婚姻製度/176
公眾人物的私生活/183
配偶風格/188
“我願意效忠”國傢?/198
反對愛情的寓言/217
愛與工作/224
愛情VS反對愛情/232
作者介紹
勞拉·吉普妮斯(Laura Kipnis)
美國西北大學廣播電視電影係教授,也是文化及媒體批評傢,談論領域包括性彆議題和當代文化。曾於2007年來颱參加第七屆“性/彆政治”超薄型國際學術研討會,討論的題目是“無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子“不一樣”,那種帶著點叛逆和戲謔的標題,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在如今這個充斥著“如何經營完美婚姻”、“找到靈魂伴侶”的雞湯文化裏,一本直截瞭當地喊齣“反對愛情”的書,簡直像一股泥石流,讓我既好奇又有點躍躍欲試。我一直在想,作者到底要用什麼樣的視角來解構愛情,甚至將它定義為一種“陰謀”?這其中的顛覆性和挑戰性,光是想象就足夠令人興奮。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通過什麼樣的案例,什麼樣的觀察,什麼樣的理論,來支撐起這樣一個大膽的論點。會不會是在揭示愛情錶麵光鮮背後的暗流湧動?或者是在剖析婚姻製度的某些內在矛盾?我期待的不是對愛情的徹底否定,而是希望它能提供一種更深刻、更現實的理解,讓我們不再被理想化的愛情藍圖所束縛,而是能夠更清醒地認識到它復雜的多麵性。我很好奇,這本書會把我帶到怎樣一個全新的認知維度,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情感和關係。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特彆吸引人,它不像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更像是一係列充滿故事性的分享。作者仿佛是一位坐在酒吧裏,手裏搖晃著酒杯,與你娓娓道來他所見所聞的故事。那些關於“外遇者”的片段,不是簡單的八卦,而是被精心打磨成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案例,每一個案例都像一把鑰匙,解鎖瞭情感關係中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我尤其喜歡它在描述這些案例時,那種既有同理心又不失冷靜的筆觸。它讓你看到人性中最脆弱、最真實的一麵,那些在道德邊緣徘徊的掙紮,那些在關係中尋求慰藉的渴望。最關鍵的是,作者並沒有試圖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思考,去判斷,去感受。這種“留白”的處理,反而讓這本書更加耐人尋味,讓每一個讀者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解讀。它讓我意識到,所謂“愛情”和“婚姻”,可能從來就沒有一個普適性的定義,而是在無數個個體經驗中,不斷地被塑造和重塑。
評分這本書的觀點非常“規矩”,就像是在一本關於婚姻的教科書裏,突然跳齣來一個專門講“例外”的章節,而且這個章節還異常精彩。它沒有給我灌輸任何關於“如何去愛”的道理,反而讓我意識到,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關於愛情的理想,可能和現實有著巨大的鴻溝。書中對於“忠誠”和“承諾”的討論,也讓我産生瞭新的思考。我一直以為,婚姻的基石是絕對的忠誠,但這本書讓我看到,在某些情況下,人性的需求和關係的動態變化,可能會讓這種絕對的忠誠變得搖搖欲墜。它不是鼓勵你去背叛,而是讓你去理解,為什麼會有人做齣那樣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背後所蘊含的更深層次的人性需求。它讓我明白瞭,婚姻也許是一種更復雜的遊戲,需要玩傢在規則之外,也去理解那些潛藏在規則之下的,更赤裸裸的人性。這本書,讓我不再輕易地用道德標準去評判他人,而是開始嘗試去理解那些“不被理解”的灰色地帶。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被狠狠地“敲打”瞭一番,但這種敲打並非生硬的責罵,而是像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用他親身經曆的、甚至有些殘酷的視角,嚮我展示瞭隱藏在“愛情”和“婚姻”這兩個詞匯下的另一種可能性。它沒有給我任何關於如何“獲得”幸福愛情的指導,反而是不斷地拋齣各種疑問,讓我去反思自己一直以來對於情感的認知是否過於理想化,是否被社會主流價值所裹挾。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背叛”的探討,它並沒有簡單地將外遇者定義為道德敗壞的個體,而是深入挖掘瞭導緻背叛的深層原因,從人性的需求、關係的睏境,甚至社會結構的影響,進行瞭多角度的審視。這種非評判性的分析,反而讓我更容易去理解和接受。它讓我明白,情感的復雜性遠超我們的想象,而婚姻,或許真的不僅僅是兩個人相愛那麼簡單,它可能還承載瞭更多超齣我們期待的責任、義務,甚至是妥協。這本書,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對於情感的某些隱秘的睏惑和不安,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評分我一直覺得,關於愛情和婚姻的書,要麼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完美的伴侶,要麼就是告訴你如何擺脫一段糟糕的關係。但這本書,卻完全走瞭一條不尋常的路。它沒有提供任何“成功秘籍”,反而是一種“反嚮操作”,通過剖析那些“不走尋常路”的人的經曆,來反觀我們所處的“尋常路”。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陰謀”這個詞的運用,它並非惡意的指控,而是一種對現實世界中,情感和關係復雜博弈的生動比喻。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自然的、是必然的情感走嚮,可能背後有著更深層的驅動力,甚至是一種“被設計”的成分。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在關係中是否是被動接受者,還是能夠主動地去理解和操控某些“潛規則”。這本書,沒有給我答案,但它給瞭我一種看待問題的全新視角,讓我不再被動地接受愛情和婚姻的定義,而是開始主動地去探索和質疑。它讓我覺得,生活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有趣和復雜得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