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變頻技術
定價:29.00元
作者:付蘭芳,張憲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12211600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95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變頻技術》內容包括變頻調速技術基礎、變頻技術基礎電路、脈寬調製(PnH)技術、變頻器的構成與選定、變頻器的控製方式、通用變頻器、專用變頻器、變頻器的應用、變頻器與電磁乾擾等。通過《變頻技術》的學習,讀者可較全麵地掌握變頻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並瞭解變頻器的特性和應用。
《變頻技術》可供廣大工程技術人員、電氣技師和維修電工使用,也可作為大、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使用。
目錄
章 變頻調速技術基礎
1.1 電動機的調速
1.1.1 三相異步電動機
1.1.2 異步電動機的調速
1.2 常用電力電子器件
1.2.1 晶閘管
1.2.2 門極可關斷晶閘管
1.2.3 雙極型功率晶體管(GTR)
1.2.4 電力場效應晶體管
1.2.5 絕緣門極雙極型晶體管
1.2.6 新型電力電子器件
第2章 變頻技術基礎電路
2.1 整流電路
2.1.1 單相整流電路
2.1.2 單相橋式整流電路
2.1.3 三相整流電路
2.2 斬波電路
2.2.1 基本斬波電路
2.2.2 復閤斬波電路和多相多重斬波電路
2.3 逆變電路
2.3.1 逆變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分類
2.3.2 電壓型逆變電路
2.3.3 電流型逆變電路
2.3.4 復閤型逆變電路
第3章 脈寬調製(PWM)技術
3.1 PWM技術的基本原理
3.1.1 PWM技術的基本原理
3.1.2 正弦波脈寬調製(SPWM)
3.2 SPWM的實現
3.2.1 調製法
3.2.2 規則采樣法
3.3 SPWM逆變器及其控製
3.3.1 SPWM逆變器及其控製模式
3.3.2 PWM跟蹤控製法
3.3.3 PWM專用芯片與微處理器
3.4 空間電壓矢量SVPWM
第4章 變頻器的構成與選定
4.1 變頻器的分類
4.2 變頻器的主電路
4.2.1 交-直-交變頻器
4.2.2 交-交變頻器
4.3 變頻器控製電路
4.3.1 變頻器的主控電路
4.3.2 變頻器的驅動、檢測和保護電路
4.3.3 操作麵闆、電源及外部端子
4.4 變頻器的選定
4.4.1 變頻器型號的選擇
4.4.2 變頻器容量的選擇
4.5 變頻器的外圍設備的選用
第5章 變頻器的控製方式
5.1 壓頻V/F控製
5.1.1 V/F控製的基本原理
5.1.2 恒轉矩調速和恒功率調速
5.1.3 變壓變頻實現方式
5.1.4 數字控製V/F變壓變頻調速係統
5.2 轉差頻率SF控製
5.2.1 轉差頻率控製的基本原理
5.2.2 轉差頻率控製的變壓變頻調速係統
5.3 矢量(VC)控製
5.3.1 矢量控製的原理和應用範圍
5.3.2 基於轉差頻率控製的矢量控製方式
5.3.3 無速度傳感器的矢量控製方式
5.3.4 矢量控製的特點
5.4 直接轉矩控製
5.4.1 直接轉矩控製係統的原理和特點
5.4.2 直接轉矩控製變頻調速係統
5.4.3 控製方式的比較
第6章 通用變頻器
6.1 通用變頻器的標準規格指標
6.1.1 通用變頻器的型號及公共技術規範
6.1.2 額定輸入、輸齣參數
6.1.3 通用變頻器控製特性
6.1.4 通用變頻器轉矩控製參數
6.1.5 運行參數
6.1.6 顯示功能參數
6.1.7 通用變頻器的製動轉矩、防護及保護
6.2 通用變頻器端子功能及接綫
6.2.1 總接綫圖
6.2.2 變頻器主電路端子
6.2.3 變頻器控製電路的端子
6.3 常見通用變頻器簡介
6.3.1 西門子通用變頻器
6.3.2 ABB通用變頻器
6.3.3 颱安通用變頻器
6.3.4 富士通用變頻器
第7章 專用變頻器
7.1 電梯專用變頻器
7.1.1 電梯拖動係統的基本構成和工作過程
7.1.2 電梯變頻調速電路
7.1.3 富士FRENICLIFT電梯專用變頻器
7.2 變頻空調專用變頻器
7.2.1 變頻空調的特點
7.2.2 傢用變頻空調結構與控製原理
7.2.3 變頻空調專用功率模塊
7.3 水泵專用變頻器
7.3.1 泵類負載的特性
7.3.2 泵類專用變頻器選擇要點
7.3.3 泵專用(二次方遞減轉矩負載用)變頻器富士FRENICVP係列
7.3.4 變頻恒壓供水
7.4 注塑機專用變頻器
7.4.1 注塑機工作原理
7.4.2 注塑機變頻器控製應用特點及效果
7.4.3 注塑機專用變頻器SB61Z
第8章 變頻器的應用
8.1 變頻器在起重機械中的應用
8.1.1 橋式起重機械
8.1.2 變頻器在起重設備中的應用
8.1.3 變頻器在起重機中的應用實例分析
8.2 變頻器在風機控製中的應用
8.2.1 風機負載的機械特性
8.2.2 變頻器的設置
8.2.3 風機變頻調速係統電路組成
第9章 變頻器與電磁乾擾
9.1 電磁乾擾源
9.1.1 變頻器主要電磁乾擾的類型
9.1.2 諧波和電磁輻射的主要危害
9.2 電磁乾擾的途徑與傳導乾擾的機理
9.2.1 電磁乾擾的途徑
9.2.2 PWM變頻器的傳導乾擾機理
9.3 變頻器的抗乾擾措施
9.3.1 抑製乾擾源
9.3.2 切斷乾擾途徑
9.3.3 保護敏感電路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剛開始接觸這個領域的時候,市麵上很多資料都存在一個緻命的缺點:理論推導冗長晦澀,而實操指導又流於錶麵化,搞得人不上不下。然而,這本書在處理這些矛盾時展現齣瞭驚人的平衡感。它沒有迴避那些需要微積分和傅裏葉分析的復雜數學模型,但它總能在推導的節點處插入清晰的工程解釋,告訴我“為什麼要這麼算”比“怎麼算齣來”更重要。比如,在講解開關損耗優化時,作者引入瞭一個非常巧妙的類比,將IGBT的導通與關斷過程比作高速公路上的並綫與超車,瞬間就把抽象的物理過程可視化瞭。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對不同拓撲結構(如三電平、NPC逆變器)的優缺點分析,不是簡單地羅列參數,而是結閤瞭電磁兼容性(EMC)和散熱設計的實際製約因素進行深度剖析,這對於設計高可靠性係統的人來說,是無價的經驗之談。閱讀過程中,我感覺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一邊在黑闆上演算著深奧的公式,一邊時不時地抬起頭,用一句充滿生活智慧的“記住,實際工程中彆忘瞭加散熱片”來提醒你,這種亦師亦友的敘事風格,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挫敗感。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吸引人瞭,封麵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簡潔有力的白色字體,一下子就讓人覺得這不是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一部關於未來電能控製的藝術品。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被它的紙張質感震撼瞭,那種略帶啞光的觸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顯然是用瞭上乘的印刷材料,這對於長期閱讀和翻閱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種享受。內頁的排版也極為考究,圖文之間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復雜的電路圖和參數錶格都清晰銳利,即便是初次接觸變頻器原理的新手,也不會因為信息過載而感到焦慮。特彆是章節的劃分,邏輯性極強,從最基礎的電力電子器件講起,逐步深入到電機控製算法和實際應用案例,過渡自然得像是潺潺流水,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瞭知識的階梯攀爬。我個人尤其欣賞作者在引言部分對“能源效率革命”的宏大敘事,它成功地將枯燥的技術細節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時代背景下,極大地激發瞭我鑽研下去的興趣,感覺自己不是在學習一個技術,而是在參與一場關乎全球能耗未來的深刻變革。這本書在細節上的用心程度,完全配得上它在行業內的聲譽,值得所有電力電子愛好者和工程師珍藏。
評分從編輯和校對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水準堪稱國內技術書籍的標杆。我發現全書幾乎沒有齣現印刷錯誤或者公式標號對不上的情況,這在動輒包含數百個希臘字母和上下標的電力電子類書籍中,是極其罕見的。更值得稱贊的是,它成功地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維持瞭極強的可讀性。作者的敘事節奏非常穩定,既沒有為瞭炫耀知識而堆砌生僻術語,也沒有因為追求通俗而犧牲專業精度。它就像是一部精心製作的紀錄片,用流暢的鏡頭語言將一個復雜的係統(變頻器)從芯片級一直拉伸到工廠級應用的全貌展現給你。它不是那種讀完一遍就束之高閣的參考書,我更傾嚮於把它放在手邊,作為解決具體問題的工具書和定期迴顧基礎知識的良師益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麵、可靠且經過實戰檢驗的知識框架,讓你能夠自信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探索電力電子技術的下一個前沿領域。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遠超乎我的預期,尤其是在故障診斷和係統保護這一章。在實際工業現場,設備齣故障的概率遠高於實驗室環境,而如何快速準確地定位問題,往往決定瞭停機損失的大小。作者非常接地氣地分析瞭常見的過壓、過流保護失效案例,並特彆指齣瞭一些硬件設計層麵的“陷阱”,比如采樣電阻的頻率響應問題,或者光耦隔離帶來的延遲偏差。這些都是教科書裏通常不會提及的“江湖經驗”。書中提供瞭一套基於殘差分析的電機繞組故障早期預警方法,並結閤示波器上的波形特徵給齣瞭詳細的圖例說明。我記得有一次我們的一颱伺服驅動器齣現瞭間歇性的轉矩脈衝,用常規手段查不齣問題,我翻閱這本書後,嘗試按照書中提到的低頻諧波注入法進行測試,結果精準定位到瞭編碼器信號的微小抖動,這種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單純靠閱讀標準協議就能獲得的嗎?絕對不是,這需要作者深厚的現場積纍和無私的分享精神。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是衝著它對高級控製策略的介紹去的,畢竟目前很多教科書在講完基本的電壓源逆變器(VSI)控製後,就戛然而止瞭。這本書則不然,它用瞭相當大的篇幅深入探討瞭磁鏈觀測器在無速度傳感器控製中的應用,並且詳細對比瞭滑模觀測器(SMO)和基於模型的預測控製(MPC)在動態響應和魯棒性上的差異。我最佩服的是作者對“參數辨識”這一“老大難”問題的處理。他沒有簡單地推薦一個現成的算法,而是係統地梳理瞭不同工況下(啓動、低速、高速)參數漂移的物理根源,並提供瞭一套實用的在綫自整定流程。書中附帶的那些MATLAB/Simulink仿真案例,代碼結構清晰,注釋詳盡,我直接下載下來運行,稍加修改就能代入我自己的電機模型進行驗證,這對於快速構建和測試新控製方案簡直是神助攻。以前我總覺得理論和仿真之間有一道看不見的鴻溝,讀完這部分內容後,我纔明白,真正的高手是能將理論的優雅性與仿真的嚴謹性完美結閤起來的,這本書就是這種結閤的典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