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北約概覽
定價:38.00元
作者:(美)科林斯
齣版社:世界知識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0124397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講術瞭1 北約是什麼性質的組織?2 北約是一支什麼力量?3 為何要開展北約研究?4 如何開展北約研究?
目錄
前言
縮略語
章 北約是什麼
 北約不是什麼
第二章 北約的創建
 德國問題
第三章 北約如何運作
 基本組織
 通過協商一緻進行決策
 防務計劃
 其他需要注意的因素
第四章 前兩個戰略構想:原子戰爭
第五章 第三個和第四個戰略構想:應對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
第六章 後冷戰世界和“9·11”:關於過去和未來的問題
第七章 北約的下一個戰略構想
第八章 北約在哪裏以及北約是誰?
編後語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可讀性和作為參考工具的實用性來看,這本書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它就像是一部標準化的技術手冊,為你提供瞭理解北約體係運行機製所需的所有“螺絲釘”和“電路圖”。它的索引做得非常詳盡,覆蓋瞭人名、地名、條約編號以及關鍵事件,這對於需要撰寫學術論文或進行專業報告的人來說,是極大的便利。我發現自己多次依賴於書末的“關鍵條約節選”部分,那些引用的原文比在網上搜索到的零散資料要權威和完整得多。總的來說,它成功地將一個極其復雜、橫跨數十年的國際組織,梳理成一個邏輯清晰、結構分明的知識體係。如果說它有什麼缺點,那就是它更像是一部“狀態描述報告”,而非一部“批判性分析”。它告訴你“是什麼”和“如何做”,但對於“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以及“未來可能走嚮何方”的深層思辨,讀者仍需藉助其他更具洞察力的作品來補充。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顯然是從西歐和北美核心成員國的主流曆史敘事齣發的。這無可厚非,畢竟北約的創立初衷和主要驅動力源於此。然而,這種聚焦也導緻瞭對外圍國傢或邊緣參與者的描繪相對單薄。比如,在討論到土耳其和希臘之間的摩擦對南翼防禦的影響時,處理得比較簡略,仿佛隻是一個必須被提及的“技術性問題”,而沒有深入挖掘其背後復雜的曆史恩怨和地緣政治角力。同樣,對於那些在冷戰結束後纔加入的中東歐國傢,他們的“歸屬感”的形成過程、以及他們對俄羅斯方麵潛在威脅的不同感知,在書中也僅僅是蜻蜓點水。我希望作者能夠更平衡地看待“集體”的概念,不僅僅是從條約義務的角度,也應從成員國主觀的身份認同和戰略需求差異的角度去描繪這個聯盟的內在動態。這種平衡視角的缺失,使得這本書的整體論述雖然宏大,但在微觀的人文關懷和多元視角上略顯不足。
評分我必須指齣,在術語的定義和概念的區分上,這本書的處理非常嚴謹,這也是我願意花費時間去啃讀它的主要原因。很多非軍事或非政治專業背景的讀者,在接觸北約相關資料時,常常會被“集體防禦”、“威懾理論”、“快速反應部隊(NRF)”這些概念的細微差彆搞得一頭霧水。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用大量篇幅在附錄和正文的腳注中,對這些核心術語進行瞭清晰、去冗餘的界定。例如,它細緻地區分瞭“互助防禦”與“集體自衛”在法律條文層麵的差異,這對於理解《北大西洋公約》的法律基礎至關重要。我特彆欣賞它沒有將這些解釋分散在全書各處,而是集中在特定的章節進行“知識模塊”式的講解。這使得迴顧和查找特定概念時效率極高。如果說有什麼遺憾,那就是在解釋現代網絡戰與混閤威脅對傳統防禦體係的影響時,理論深度稍顯不足,更像是對既有體係的梳理,而非對未來挑戰的預判。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結構,坦率地說,略顯平鋪直敘,像是一部被嚴格按照時間軸推進的官方年鑒,缺乏那種能夠抓住讀者心弦的戲劇張力。作者似乎非常注重中立性和史實的準確性,以至於在描述一些關鍵的軍事行動或外交談判時,筆觸顯得過於剋製和冷靜,仿佛在陳述天氣預報一般。例如,在涉及“柏林牆倒塌”前後北約內部對德國統一的反應這一段落,我期待能讀到各國領導人之間針鋒相對的私下交流,或者至少是不同國傢代錶團在幕後如何進行利益權衡的描述,但書中提供的內容更多是公開的聲明和條約文本的解讀。這種“事無巨細”的羅列,雖然保證瞭信息量,卻犧牲瞭閱讀的代入感。我得承認,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詳盡的資料庫,但對於那些希望深挖決策背後的心理動機和非正式權力運作的深度讀者,可能會感到意猶未盡。全書的論證邏輯是嚴密的,但情感色彩幾乎為零,需要讀者自己去填補曆史的溫度。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得非常大氣,封麵采用瞭深邃的海軍藍,中央是一個簡潔而有力的北約徽章的浮雕,觸感紮實,給人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官方文件匯編,但翻開內頁,發現排版竟然如此考究。字體選擇上兼顧瞭易讀性和專業性,正文采用宋體的變種,注釋則采用瞭更為精細的明體,行距和字距的調整恰到好處,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穿插瞭大量高質量的曆史照片和地圖。那些關於冷戰初期柏林危機時期的緊張對峙、以及馬歇爾計劃實施初期的剪影,都通過精選的黑白照片得到瞭生動的再現。地圖繪製尤其精湛,對於理解北約東擴的地理背景和戰略意義,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我特彆留意瞭其中一幅關於“前進部署部隊”的動態示意圖,它清晰地展示瞭從建立初期到九十年代結構調整的戰略演變脈絡。雖然我期待在書中能找到更多關於成員國內部政治博弈的細節,但就其作為“概覽”的定位而言,其在視覺呈現和信息層級的梳理上,無疑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