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北约概览
定价:38.00元
作者:(美)科林斯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012439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讲术了1 北约是什么性质的组织?2 北约是一支什么力量?3 为何要开展北约研究?4 如何开展北约研究?
目录
前言
缩略语
章 北约是什么
 北约不是什么
第二章 北约的创建
 德国问题
第三章 北约如何运作
 基本组织
 通过协商一致进行决策
 防务计划
 其他需要注意的因素
第四章 前两个战略构想:原子战争
第五章 第三个和第四个战略构想:应对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第六章 后冷战世界和“9·11”:关于过去和未来的问题
第七章 北约的下一个战略构想
第八章 北约在哪里以及北约是谁?
编后语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视角显然是从西欧和北美核心成员国的主流历史叙事出发的。这无可厚非,毕竟北约的创立初衷和主要驱动力源于此。然而,这种聚焦也导致了对外围国家或边缘参与者的描绘相对单薄。比如,在讨论到土耳其和希腊之间的摩擦对南翼防御的影响时,处理得比较简略,仿佛只是一个必须被提及的“技术性问题”,而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复杂的历史恩怨和地缘政治角力。同样,对于那些在冷战结束后才加入的中东欧国家,他们的“归属感”的形成过程、以及他们对俄罗斯方面潜在威胁的不同感知,在书中也仅仅是蜻蜓点水。我希望作者能够更平衡地看待“集体”的概念,不仅仅是从条约义务的角度,也应从成员国主观的身份认同和战略需求差异的角度去描绘这个联盟的内在动态。这种平衡视角的缺失,使得这本书的整体论述虽然宏大,但在微观的人文关怀和多元视角上略显不足。
评分从可读性和作为参考工具的实用性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就像是一部标准化的技术手册,为你提供了理解北约体系运行机制所需的所有“螺丝钉”和“电路图”。它的索引做得非常详尽,覆盖了人名、地名、条约编号以及关键事件,这对于需要撰写学术论文或进行专业报告的人来说,是极大的便利。我发现自己多次依赖于书末的“关键条约节选”部分,那些引用的原文比在网上搜索到的零散资料要权威和完整得多。总的来说,它成功地将一个极其复杂、横跨数十年的国际组织,梳理成一个逻辑清晰、结构分明的知识体系。如果说它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它更像是一部“状态描述报告”,而非一部“批判性分析”。它告诉你“是什么”和“如何做”,但对于“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以及“未来可能走向何方”的深层思辨,读者仍需借助其他更具洞察力的作品来补充。
评分我必须指出,在术语的定义和概念的区分上,这本书的处理非常严谨,这也是我愿意花费时间去啃读它的主要原因。很多非军事或非政治专业背景的读者,在接触北约相关资料时,常常会被“集体防御”、“威慑理论”、“快速反应部队(NRF)”这些概念的细微差别搞得一头雾水。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用大量篇幅在附录和正文的脚注中,对这些核心术语进行了清晰、去冗余的界定。例如,它细致地区分了“互助防御”与“集体自卫”在法律条文层面的差异,这对于理解《北大西洋公约》的法律基础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它没有将这些解释分散在全书各处,而是集中在特定的章节进行“知识模块”式的讲解。这使得回顾和查找特定概念时效率极高。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在解释现代网络战与混合威胁对传统防御体系的影响时,理论深度稍显不足,更像是对既有体系的梳理,而非对未来挑战的预判。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坦率地说,略显平铺直叙,像是一部被严格按照时间轴推进的官方年鉴,缺乏那种能够抓住读者心弦的戏剧张力。作者似乎非常注重中立性和史实的准确性,以至于在描述一些关键的军事行动或外交谈判时,笔触显得过于克制和冷静,仿佛在陈述天气预报一般。例如,在涉及“柏林墙倒塌”前后北约内部对德国统一的反应这一段落,我期待能读到各国领导人之间针锋相对的私下交流,或者至少是不同国家代表团在幕后如何进行利益权衡的描述,但书中提供的内容更多是公开的声明和条约文本的解读。这种“事无巨细”的罗列,虽然保证了信息量,却牺牲了阅读的代入感。我得承认,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详尽的资料库,但对于那些希望深挖决策背后的心理动机和非正式权力运作的深度读者,可能会感到意犹未尽。全书的论证逻辑是严密的,但情感色彩几乎为零,需要读者自己去填补历史的温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非常大气,封面采用了深邃的海军蓝,中央是一个简洁而有力的北约徽章的浮雕,触感扎实,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官方文件汇编,但翻开内页,发现排版竟然如此考究。字体选择上兼顾了易读性和专业性,正文采用宋体的变种,注释则采用了更为精细的明体,行距和字距的调整恰到好处,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高质量的历史照片和地图。那些关于冷战初期柏林危机时期的紧张对峙、以及马歇尔计划实施初期的剪影,都通过精选的黑白照片得到了生动的再现。地图绘制尤其精湛,对于理解北约东扩的地理背景和战略意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特别留意了其中一幅关于“前进部署部队”的动态示意图,它清晰地展示了从建立初期到九十年代结构调整的战略演变脉络。虽然我期待在书中能找到更多关于成员国内部政治博弈的细节,但就其作为“概览”的定位而言,其在视觉呈现和信息层级的梳理上,无疑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