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更画传:世界艺术大师图文馆
定价:19.80元
作者:华语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080555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和版画家,他生于法国巴黎。
高更与塞尚、凡高同为美术史上的后印象派代表画家。他的绘画,初期受印象派影响,之后走向反印象派之路。他到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半岛,与贝尔纳、塞柳司尔等先知派画家一起作画,成为这个“综合主义”绘画团体的中心人物。他也到过法国南部的阿尔,与凡高共同生活了两个月,但却导致凡高割耳的悲剧。
高更的代表作品有《雅各与天使的格斗》、《幽灵在注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等。
目录
出生与成长:混合的血统
儿童的梦:“瘦狼”的幼牙
青年时代:夺取丹麦的”明珠”
星期日画家:不安分的经纪人
印象画派与高更:分裂与抉择
布列塔尼之行:画风的萌芽与确立
高更与凡高:“太阳”与“”的碰撞
高更的自画像:殉道的决心
梦魂萦绕:塔希提
重返塔希提:原始的栖居地
客死异乡:永远的皈依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套丛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绝对是超乎预期的。我特地拿来和手头几本其他出版社的艺术画册做了对比,无论是纸张的厚度、光泽度,还是色彩的还原度,都有着明显的优势。我翻阅了其中介绍达利的那一册,对于超现实主义那些光怪陆离的意象,往往最考验印刷技术的极限。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捕捉到了《记忆的永恒》中那融化的时钟表皮的质感,以及其他作品中梦境般光线的微妙过渡。图注部分的设计也十分精妙,不是简单地标注作品名称和年代,而是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比如某幅画作的创作契机或者它在某个展览上引起的争议。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出版方对艺术原作最基本的尊重,让读者在翻阅过程中,仿佛能触摸到原作的笔触与纹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我对这本画册中关于文森特·梵高那一部分的震撼感受。这本书的文字叙述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它没有采用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腔调,而是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和深刻的洞察力。我记得书中详细描绘了梵高在阿尔勒时期那段创作的狂热期,那些著名的向日葵和星空的作品,不仅仅是色彩的爆炸,更是画家内心剧烈情感的投射。作者对于梵高与提奥之间复杂而又至深的兄弟情谊的描写,细腻到让人动容,这些私人化的细节让那些著名的画作不再是高悬在殿堂之上的符号,而是带着体温、带着痛苦与狂喜的生命印记。书中对后印象派色彩理论的解析也相当到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梵高如何打破传统的光学理论,用主观的情感色彩来构建他眼中的世界,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感到茅塞顿开。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套丛书中对于艺术史脉络的梳理方式。以介绍伦勃朗的那个分册为例,它并没有将伦勃朗孤立地放在十七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背景下,而是巧妙地将其与其他同时代的欧洲大师如鲁本斯、卡拉瓦乔等进行对比参照。这种横向和纵向结合的叙事结构,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宏大、更立体的艺术版图。书中关于伦勃朗的“光影大师”称号的探讨非常深入,分析了他如何从早期的华丽戏剧性灯光,逐渐转向后期那种深沉、内省的、近乎哲学的内心光芒的捕捉。这种对艺术家创作生涯的阶段性划分和细致入微的风格演变分析,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位天才如何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自我超越、自我革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某个艺术家的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欧洲艺术发展史的侧记。
评分说实话,最初我对这种大型图文系列抱有一丝警惕,生怕内容空泛,纯粹是堆砌图片。但这一套书的深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以介绍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阶段为例,书中对《亚维农的少女》背后的理论基础——非洲面具、塞尚的几何化处理——的解构非常到位。它没有止步于“这是立体主义”的简单结论,而是详细拆解了毕加索是如何在形式上进行“破碎”与“重组”的哲学思考。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当时艺术圈的往来信函和评论家的尖锐批评,这些一手资料为理解艺术家前卫思想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佐证。这种扎实的学术支撑与流畅的口语化表达的完美结合,让复杂的艺术理论变得可以被消化吸收,读完后我对现代艺术的理解深度又上了一个台阶,感觉这是一次物超所值的精神投资。
评分这套“世界艺术大师图文馆”系列简直是艺术爱好者的福音!我最近沉迷于其中关于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某一册。书里的排版设计极具匠心,每一幅名作的展示都配有高清的局部放大图,让我得以细细品味笔触的细腻和光影的变幻。作者对于莫奈在吉维尼花园的创作心路历程分析得非常透彻,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深入地挖掘了画家在不同人生阶段,特别是晚年对光与色彩理解的深刻变化。读到他对《睡莲》系列不懈追求的描述时,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近乎偏执的艺术热情。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莫奈的私人信件和同期评论家的评价进行了交叉引用,使得整个论述立体而饱满,避免了以往传记类书籍常见的单向度赞美,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艺术巨匠形象。无论是刚入门的新手,还是资深的研究者,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经典艺术与现代读者的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