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定价:28.00元
售价:20.4元,便宜7.6元,折扣72
作者:刘继承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0301922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59kg
本书是依照教育部颁布的“电子技术(A)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草案)”编写。编写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的适用范围。文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内容编排合理,循序渐进,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本书是电气、电子信息类专科生和部分非电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专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教材,同时也可用作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教材。为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需要,教材内容在讲清楚学科基本理论的同时,特别注重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考虑到有些非电类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前导课程不完备,本书前四章讲述了学习电子技术应具备的电路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书也可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参考用书,还可供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工作的技术人员使用。
前言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电路组成和功能
1.2 电路模型
1.3 电路中基本物理量
1.3.1 电流、电压和电动势
1.3.2 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1.3.3 电位的概念
1.3.4 电功和电功率
1.4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1.4.1 欧姆定律
1.4.2 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
1.4.3 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
习题1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接的等效变换
2.1.1 电阻的串联及分压公式
2.1.2 电阻的并联
2.2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2.2.1 电压源与电流源模型
2.2.2 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
2.3 叠加原理
2.4 戴维南定理
2.5 负载获得大功率的条件
习题2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
3.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3.1.1 正弦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
3.1.2 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和相位差
3.2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3.3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
3.4 纯电阻交流电路
3.5 纯电感交流电路
3.6 纯电容交流电路
3.7 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
3.7.1 复阻抗Z
3.7.2 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及功率因数
3.8 RC电路的频率特性
3.8.1 RC低通滤波器
3.8.2 RC高通滤波器
3.8.3 RC桥式谐振电路
习题3
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
4.1 正弦三相交流电源
4.2 负载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4.3 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4.4 三相电路的功率
4.4.1 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
4.4.2 三相电路的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习题4
第五章 二极管和三极管
5.1 半导体二极管
5.1.1 二极管单向导电性
5.1.2 二极管物理模型
5.1.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5.1.4 光敏二极管
5.1.5 发光二极管
5.2 半导体三极管
5.2.1 三极管的结构
5.2.2 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
5.2.3 半导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
5.2.4 半导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5.2.5 光电三极管和光电耦合器件
5.3 场效应三极管
5.3.1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
第六章 三极管放大电路
第七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第八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第十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十一章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第十二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十三章 触发器
第十四章 时序逻辑电路
第十五章 实用功能器件
参考文献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坦率地说,并不算轻松愉快,更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它的内容密度实在太高了,几乎每一页都塞满了需要反复琢磨的知识点。我记得我第一次通读时,很多章节都需要放慢速度,甚至要对照着电路仿真软件来理解其中的细节。尤其是一些关于MOSFET的参数分析和等效电路模型的部分,如果不是真的静下心来,带着笔和草稿纸去推导,很容易就迷失在了符号的海洋里。我发现这本书的特点是,它不为迎合初学者而降低难度,而是直接将电子电路设计和分析的核心理论以一种近乎“教科书式”的精确度呈现出来。这导致初次接触的人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需要付出比想象中更多的努力。但一旦你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这种深度和广度是极其宝贵的。它没有过多地涉及最新的集成电路工艺或者前沿的AI芯片设计,它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坚不可摧的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基石。很多我在实际项目调试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回过头来翻阅这本书的某个角落,总能找到理论上的解释。这种“知识的后劲”非常足,是现代快餐式学习资料无法比拟的。
评分从使用频率上来说,这本书已经快被我翻烂了,它的辅助材料和习题部分可以说是“精髓中的精髓”。与很多只提供简单计算题的教材不同,这本书的习题设计往往是情景化的,很多题目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而是要求你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反向推导出所需的元器件参数,或者分析一个特定电路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行为变化。我记得有一个关于电流镜失配问题的习题,它要求我们不仅要计算出失配引起的电流误差,还要分析不同几何尺寸对这种误差的抑制效果。这种对设计权衡的考察,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工程思维。更棒的是,书中的一些插图和图解,虽然线条简单,但示意性极强,比如对开关管在饱和区和截止区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寥寥数笔就将复杂的晶体管工作状态区分开来。每次我在迷茫的时候,重新对照这些基础的图示,总能迅速定位到问题的核心。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思维方式的塑造者。它教会你的不是“怎么做”,而是“为什么这么做”。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体现出一种古典的、以物理规律为核心的教学思路。我特别注意到,它在讲解反馈和稳定性分析时,没有直接跳到波特图或者尼奎斯特图这些图形工具,而是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机制,从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到增益带宽积的权衡,都是在严格的闭环系统框架下讨论的。这种自上而下的理论构建方式,让我在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控制理论时,感到非常得心应手,因为底层的物理意义已经非常清晰了。另外,书中对元器件的非理想特性描述得也非常到位。比如,运算放大器在高频段的滚降、输入偏置电流对精密电路的影响,这些在很多入门教材中被简化处理的内容,在这本书里都有详细的数学模型和实验验证。这对于我们这些致力于做精密测量或高性能模拟前端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强迫你去思考“理想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鸿沟,并教会你如何量化和补偿这些误差。如果你只是想了解如何搭一个简单的RC振荡器,这本书可能显得过于“大材小用”,但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你的精密放大电路在特定条件下会产生难以消除的噪声,这本书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那种经典的教材风格,让人一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的分量。我记得我是在准备考研的时候买的,当时手里还有好几本参考书,但唯独这本,我翻开后就感觉找到了“定海神针”。它不像一些新出的教材那样追求花哨的排版或者过度的图示,而是用非常扎实的文字把每一个概念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比如,在讲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时,作者并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先从最基础的半导体物理现象讲起,一步步引导你理解PN结的形成、反向偏置和正向偏置下的电流特性。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种基础相对薄弱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推导过程中的严谨性,每一个假设、每一步变换都有明确的逻辑支撑,不会让你产生“这又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的困惑感。读完一个章节,合上书本,你会发现自己对前一刻还模糊不清的概念,现在已经了然于胸,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一些碎片化的学习资料无法给予的。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不跟你玩虚的,只用最纯粹的知识力量来武装你的头脑。我用了很长时间才把所有例题都亲手演算了一遍,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其实并不算特别出色,纸张有点偏薄,印刷的墨色也偶尔会出现不够均匀的情况,但这些瑕疵丝毫不影响它作为工具书的地位。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它就像一个沉默的导师,散发着一种沉稳可靠的气息。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不少需要快速定位基础原理的时刻,无论是设计电源管理芯片的预研,还是调试一个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噪声问题,我都会习惯性地去翻阅它。它不像那些流行技术书籍那样,随着时间推移会迅速过时,因为电子技术的核心原理是相对稳定的。这本书提供的是最坚实的地基。我记得有一次,我需要在极短时间内理解一个老式电路的设计思路,面对晦涩的原理图和老旧的文档,我凭借着对书中描述的经典拓扑结构的熟悉,很快就捕捉到了电路的核心功能和潜在的限制。这种对基础概念的深刻理解,是唯一能够让你穿越技术迭代的迷雾,直达问题本质的有效工具。它不是最时髦的读物,但绝对是最耐得住时间考验的基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