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熙載(1799-1870),原名廷揚,字熙載,後 以字行,改字讓之,亦作攘之,號讓翁、晚學居士、 方竹丈人等。江蘇儀徵(今揚州)人。清代篆刻傢、 書法傢。其篆書點畫舒展飄逸,結體瘦長疏朗,行筆 穩健流暢。古樸雖不及鄧石如,而靈動典雅似則過之 ,頗具嫵媚優雅之趣,在晚清書壇享有很高的聲譽。
對後來的趙之謙、吳昌碩均有影響。藝美聯主編的《 吳讓之篆書崔子玉座右銘/曆代碑帖經典原帖彩色放 大本》收錄瞭吳讓之的篆書作品以供書法愛好者賞析 。
正文
拿到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質樸而又厚重的封麵,低調的色彩卻難掩其內涵。翻開書頁,觸感細膩,紙張的質感很好,即使是彩色印刷,也絲毫沒有廉價的感覺。我一直對篆書情有獨鍾,尤其是吳讓之的筆意,總覺得有一種沉靜的力量。這本書的尺寸非常適閤手持,也方便在書桌上臨摹,不像一些大開本的碑帖,拿在手裏或是放在桌上都顯得有些笨重。對於我這樣喜歡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古人書法的愛好者來說,這種恰到好處的尺寸和質感,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
評分作為一名對古代書法史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習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曆代碑帖的作品。吳讓之的《崔子玉座右銘》之所以經典,在於其將篆書的書寫技法與深刻的人生哲理融為一體,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平颱。雖然我尚未深入研讀其內容,但單從其“原帖彩色放大本”的定位,就足以讓我充滿期待。放大,意味著能夠更清晰地捕捉到筆畫的起收、轉摺,以及墨色的濃淡乾濕,這些細節對於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那放大後的每一個字,感受吳讓之運筆時的力度與速度,領略其筆尖下的風骨。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業餘的書法愛好者,選擇一本好的碑帖作為臨習範本是至關重要的。吳讓之的篆書一直是我個人非常欣賞的風格,其綫條的圓潤飽滿,結構的嚴謹大氣,都深深吸引著我。而《崔子玉座右銘》更是其中膾炙人口的作品。這本書以“曆代碑帖經典原帖彩色放大本”的麵貌齣現,讓我看到瞭其在呈現原貌和細節方麵的用心。我設想,這本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將以其最真實的麵貌呈現在我眼前,這將極大地幫助我理解吳讓之的筆法精髓,從而提升自己的書法水平。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沒有過多花哨的修飾,整體風格偏嚮古典雅緻,這與碑帖本身的文化屬性非常契閤。翻閱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一種沉靜而莊重的氛圍,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的智慧對話。我一直認為,好的碑帖圖書不僅在於內容的呈現,更在於其整體的閱讀體驗。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到位,無論是紙張的厚度、色彩的飽和度,還是排版的疏密程度,都經過瞭精心考量,讓我在閱讀時感到舒適而不易疲勞。
評分市麵上的碑帖種類繁多,但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卻需要一些特彆之處。這本書的“彩色放大本”這幾個字,就已經勾起瞭我的極大興趣。我一直相信,色彩在碑帖的鑒賞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它能夠更真實地還原原碑的風貌,讓觀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墨色的變化和紙張的質感。而“放大”更是直接解決瞭我們在臨摹時常常遇到的睏擾——細節模糊不清。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看到筆畫中那些微妙的起伏,那些微妙的頓挫,那些在時間長河中沉澱下來的獨特韻味,從而讓我對吳讓之的篆書有更深刻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