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國學知識彩色全民讀本(超值全彩珍藏版)
定價:75.00元
售價:38.3元,便宜36.7元,摺扣51
作者:思履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5023054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華國學知識彩色全民讀本》對浩如煙海的國學知識進行適當的取捨,選取瞭*代錶性、實用、讀者感興趣的內容,輯錄成書,介紹瞭國學名傢、國學典籍、名典名句、哲學宗教、政治軍事、古典文學、禮儀風俗、藝術美學、醫學科技等各個方麵的內容,涵蓋瞭國學各領域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常識,為讀者輕鬆掌握國學知識提供一條捷徑,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書籍。
目錄
什麼是國學
》國學——我們祖國的燦爛文化 2
》國學講求“化”與“通”…………2
》國學學者“腹笥”要富……………3
》飲源頭之水,立足於經典…………4
》國學的基本內容……………………4
》四部和四庫全書……………………6
》國學入門要讀哪些書………………8
經 部
》經的意義和範圍…………………10
》四書的來源………………………11
》入德之門——《大學》…………12
》高明之道——《中庸》…………16
安貧守誌的子思………………………………16
何為“中庸”?《中庸》裏主要講瞭什麼?………… 16
高明之道,中庸不是摺中主義………………17
》孔子言行錄——《論語》………18
孔子與《論語》………………………………18
孔子其人………………………………………19
《論語》的內容………………………………19
》聖賢之路——《孟子》…………20
孟子生平………………………………………20
孟子的思想及其政治主張……………………21
》先民的歌唱——《詩經》………22
《詩經》的來源………………………………22
《詩》言誌……………………………………23
《詩經》的六藝………………………………24
《詩經》的價值………………………………25
古人所言《詩經》的作用……………………25
三傢《詩》及《毛詩》………………………25
》早的經典——《尚書》………26
《尚書》的內容和體例………………………26
《尚書》的主要觀點和價值…………………26
今古文《尚書》之爭…………………………27
》人生與社會的秩序——《禮記》…28
《周禮》………………………………………29
《儀禮》………………………………………29
《禮記》………………………………………30
中國的禮樂文化………………………………31
》六經之首——《周易》…………32
《易》有三義…………………………………32
《周易》的內容………………………………33
《周易》的派彆………………………………34
《周易》的價值………………………………34
》編年史始祖——《春鞦》………35
《春鞦》的內容………………………………35
《春鞦》的價值………………………………36
春鞦“三傳”…………………………………36
》《孝經》…………………………38
》早的字書——《爾雅》………38
史 部
》左丘明與《左傳》………………40
》《國語》…………………………40
》《戰國策》………………………41
》二十五史…………………………41
熟悉正史………………………………………41
司馬遷與《史記》……………………………42
班固與《漢書》………………………………43
範曄和《後漢書》……………………………44
陳壽和《三國誌》……………………………45
房玄齡和《晉書》……………………………45
瀋約和《宋書》………………………………46
蕭子顯和《南齊書》…………………………47
姚思廉和《梁書》、《陳書》………………48
魏收和《魏書》………………………………49
李百藥和《北齊書》…………………………49
令狐德棻和《周書》…………………………50
李延壽和《南史》、《北史》………………50
魏徵和《隋書》………………………………51
劉眴和《舊唐書》……………………………52
歐陽修和《新唐書》…………………………53
薛居正和《舊五代史》………………………53
歐陽修和《新五代史》………………………54
托剋托和《宋史》、《遼史》、《金史》…54
宋濂和《元史》………………………………56
《新元史》……………………………………56
張廷玉和《明史》……………………………57
趙爾巽和《清史稿》…………………………57
》司馬光與《資治通鑒》…………58
《資治通鑒》的編撰…………………………58
《資治通鑒》的內容…………………………59
》劉知幾與《史通》………………59
》杜佑與《通典》…………………60
》鄭樵與《通誌》…………………60
》章學誠與《文史通義》…………61
》通讀紀事本末……………………62
》政書與“十通”…………………63
》起居注和實錄……………………64
起居注…………………………………………64
實錄……………………………………………64
》會要及主要著作…………………65
》金石學……………………………65
》清證、乾嘉學派……………66
考證學…………………………………………66
乾嘉學派………………………………………67
清史三大名作……………………………68
》雜史、野史及其他………………69
》中國古代的史官…………………70
》史部的研讀方法…………………71
》曆史哲學與新史學………………72
把古代史當作小說來讀………………………72
新史傢與新史學………………………………73
》學術史與史評……………………74
學術史…………………………………………74
史論……………………………………………75
》曆代帝王…………………………75
炎帝……………………………………………75
黃帝……………………………………………76
堯………………………………………………76
舜………………………………………………76
禹………………………………………………77
湯………………………………………………77
盤庚……………………………………………77
周文王…………………………………………78
鄭莊公…………………………………………78
齊桓公…………………………………………78
晉文公…………………………………………79
宋襄公…………………………………………79
越王勾踐………………………………………79
秦孝公…………………………………………80
秦始皇…………………………………………80
漢武帝…………………………………………81
光武帝…………………………………………81
北魏孝文帝……………………………………81
武則天…………………………………………82
唐太宗…………………………………………82
宋仁宗…………………………………………83
成吉思汗………………………………………83
明成祖…………………………………………84
康熙大帝………………………………………84
帝王紀年………………………………………84
》重臣名相…………………………85
伊尹扶湯………………………………………85
周公輔政………………………………………85
齊相管仲………………………………………86
孫叔敖治楚……………………………………86
晏嬰相齊………………………………………86
範蠡歸湖………………………………………87
商鞅變法………………………………………87
範雎與“遠交近攻”…………………………88
樂毅伐齊………………………………………88
秦相李斯………………………………………88
蕭規曹隨………………………………………89
運籌帷幄的張良………………………………89
智囊晁錯………………………………………90
馬援平定交阯…………………………………90
諸葛亮治蜀……………………………………90
東晉名相謝安…………………………………91
關中良相王猛…………………………………91
房謀杜斷………………………………………92
魏徵善諫………………………………………92
半部《論語》宋趙普…………………………93
耶律楚材………………………………………93
於謙守京城……………………………………94
張居正改革……………………………………94
曾國藩…………………………………………95
左宗棠…………………………………………95
李鴻章…………………………………………95
》文化交流…………………………96
烏孫……………………………………………96
鑿空……………………………………………96
和親……………………………………………97
徐福渡海………………………………………97
絲綢之路………………………………………97
張騫通西域……………………………………98
昭君和親………………………………………98
班超齣使………………………………………99
文成公主入藏…………………………………99
玄奘取經……………………………………100
鑒真東渡……………………………………100
》曆史事件…………………………101
國人……………………………………101
平王東遷……………………………………101
弭兵之會……………………………………102
城濮之戰……………………………………102
泓水之戰……………………………………103
崤之戰………………………………………103
夾榖之會……………………………………103
三傢分晉……………………………………104
田氏代齊……………………………………104
七國爭雄……………………………………105
馬陵之戰……………………………………105
長平之戰……………………………………106
焚書坑儒……………………………………106
陳勝吳廣起義………………………………107
約法三章……………………………………107
文景之治……………………………………108
七國之亂……………………………………108
獨尊儒術……………………………………108
黨錮之禍……………………………………109
黃巾起義……………………………………109
官渡之戰……………………………………110
三國鼎立……………………………………110
五鬍亂華……………………………………111
淝水之戰……………………………………111
侯景之亂……………………………………111
玄武門之變…………………………………112
開元盛世……………………………………112
安史之亂……………………………………113
黃巢起義……………………………………113
杯酒釋兵權…………………………………114
王安石變法…………………………………114
元祐黨籍……………………………………115
靖康之變……………………………………115
鬍惟庸之案…………………………………116
藍玉案………………………………………116
仁宣之治……………………………………117
土木堡之變…………………………………117
閹黨與東林黨之爭…………………………117
剃發易服……………………………………118
康熙帝削藩…………………………………118
………………………………………119
戰爭……………………………………119
太平天國……………………………………120
戊戌變法……………………………………121
辛亥革命……………………………………121
》史傢觀點…………………………122
一字褒貶……………………………………122
書法不隱……………………………………122
正統之辨……………………………………122
帝王中心論…………………………………123
通古今之變…………………………………123
以史為鑒……………………………………123
史館修史與私人修史………………………124
史傢三長……………………………………124
子 部
》先秦諸子…………………………126
“子學”的定義……………………………126
先秦諸子的派彆……………………………126
先秦諸子學說的貢獻………………………128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全民讀本”這類定位的書抱有一絲謹慎,總擔心它會為瞭迎閤大眾而犧牲掉學術的嚴謹性。然而,這本書完全打消瞭我的顧慮。它在保持高度可讀性的同時,對於關鍵概念的界定和曆史背景的梳理,依然保持著令人信服的準確度。這錶明作者在“普及”與“精確”之間找到瞭一個非常巧妙的平衡點。對於那些渴望在茶餘飯後接觸傳統文化,但又不想接受二手甚至失真信息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可靠且高質量的途徑。它既能滿足我們對文化知識的好奇心,又能保證我們獲取的信息是經過審慎考量的,這種雙重價值的結閤,讓它在眾多同類讀物中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簡直是一股清流,它成功地避開瞭那種高高在上、故作深奧的學究腔調。作者仿佛是一位知識淵博又極富耐心的老友,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將那些看似遙遠的概念娓娓道來。我發現自己很少需要頻繁地查閱字典或額外的參考資料,因為每一個難點都被拆解得極其細緻,恰到好處地嵌入到流暢的敘述流中。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法,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讓即便是初次接觸相關領域的讀者也能迅速建立起清晰的認知框架。特彆是對於一些復雜哲理的闡釋,作者總能找到一個精妙的比喻,讓你瞬間豁然開朗,茅塞頓開。這種深入淺齣的能力,絕非輕易可得,它體現瞭作者對傳統文化核心精神的深刻洞察,以及高超的錶達技巧。
評分我必須得提一下這本書在內容組織上的精妙結構,這纔是它真正耐人尋味的地方。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構建瞭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從最基礎的文化概念齣發,層層遞進,將各個知識模塊之間內在的邏輯關聯性展現得淋灕盡緻。讀完一個章節,你不會覺得知識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能清晰地看到它們是如何相互支撐、共同構建起中華文化宏大體係的。這種結構性的安排,對於培養讀者的係統思維能力非常有幫助。它教會的不僅僅是“是什麼”,更是“為什麼是這樣”,這種探究事物本質的思維方式,遠比死記硬背知識碎片有價值得多。每次閤上書本,我都能感覺到自己的理解深度又往上邁瞭一層颱階。
評分這本書的選材廣度令人贊嘆,它並沒有將目光局限於幾個狹窄的領域,而是展現瞭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整體麵貌。無論是文學詩詞、曆史典故,還是哲學思想、風俗禮儀,都有涉獵,而且在每一個領域內都做到瞭精選和提煉,沒有流於錶麵。這種全景式的展現,讓人對中華文明的整體脈絡有瞭更宏大、更立體的認知。更難得的是,作者在選取材料時,顯然是帶著一種批判性的眼光在做篩選,並非照搬所有傳統內容,而是著重呈現那些具有恒久價值和積極意義的部分。這讓閱讀體驗更加純粹和高效,避免瞭被不必要的冗餘信息所乾擾。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拿到手裏就感覺是本有分量的書。紙張的選用非常考究,色彩的呈現力道十足,即便是最普通的插圖,在這樣的印刷質量下也顯得格外生動和清晰。我尤其欣賞它在版式布局上的用心,文字和圖像的排布疏密有緻,閱讀起來一點也不覺擁擠或枯燥。很多傳統文化書籍常常在圖文並茂這一點上處理得不夠精妙,要麼圖太大喧賓奪主,要麼圖太小形同虛設,但這一本的作者和設計團隊顯然對此下瞭大功夫,找到瞭一個非常平衡的支點。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次視覺的享受,這對於提升閱讀的愉悅感和專注度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於希望深入瞭解傳統文化,但又擔心內容過於晦澀的讀者來說,這種高質量的視覺呈現無疑是一座友好的橋梁,讓人願意沉下心來,細細品味文字背後的深厚底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