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历朝书论汇编:二:一:历朝书谱汇编 | 作者 | 倪涛 |
| 定价 | 310.00元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4058776 | 出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数 | 页码 | 496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六艺之一录》是清代学者倪涛所编纂的一部大型古代书论文献汇编,全书共420卷,内容涉及了金石、碑版以及存世书迹等著錄,历代书论文献的整理等,对于今天书法研究颇有帮助。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历朝书论汇编:二:一:历朝书谱汇编》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典雅厚重的气质所吸引。纸张的选择颇为考究,触感温润细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印刷的墨色浓淡适宜,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阅读那些年代久远的文献摘录,也能感受到排版者的用心良苦。尤其是封面那繁复却不失古韵的纹饰,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书中内容的深度。装帧不仅仅是保护内容,更是一种文化的仪式感,它让阅读行为本身变成了一种对经典的致敬。翻开书页,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清香,更是为整个阅读体验增添了一抹怀旧的色彩。可以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心血,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载体形式的尊重。如此精美的外在,自然让人对内页的学术价值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匹配这上乘的制作工艺。
评分初次翻阅此书的目录和篇章结构时,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编纂者强烈的系统性和宏大的历史视野。它并非简单地将历代论述堆砌,而是似乎经过了精心的梳理和层级的划分,形成了一套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极大地减轻了读者在面对海量史料时的迷茫感。我特别欣赏它在不同历史时期论述之间的过渡处理,这种衔接自然流畅,使得阅读时能够清晰地把握书法理论演进的脉络,避免了孤立地看待某一阶段理论的片面性。这种精心构建的框架,无疑是研究者和爱好者进入中国书法理论殿堂的绝佳向导。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地图,让读者能够循着古人的足迹,系统地追踪书论思想的演变轨迹,这种组织能力,着实令人称道。
评分从阅读体验来看,此书的注释和校勘工作做得相当细致入微,这是保障学术严谨性的基石。我发现,对于一些存疑的版本差异或者难以辨识的古籍用语,编者都给予了详尽的说明或脚注,这种严谨的态度,对于想要深入探究原始文本的读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福音。它不像某些汇编那样,只是简单地抄录,而是付出了大量的考据心血。阅读过程中,我的注意力可以完全集中于理论本身,而不必担忧信息失真或版本混乱的问题。这份扎实的学术功底,确保了我们所汲取到的知识是可靠且经过检验的,这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整理工作中,是极其难能可贵且令人信赖的品质。
评分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是本书所营造出的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感。当我读到唐代对魏晋风骨的推崇,又看到宋人对法度与意趣的权衡时,我清晰地感知到中国文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美”与“道”的永恒追求。这套书谱的汇编,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历代书家在面对时代变迁时,如何坚守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微妙平衡。它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更是一部中国艺术精神史的侧面写照。读完一卷,我不仅对具体的书写技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对中国文人那种“以书言志”的胸襟和气度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这种精神上的滋养远超工具书的范畴。
评分书中对一些关键的书法大家的理论阐述,展现出一种既尊重原貌又适度现代解读的平衡姿态。阅读那些关于“笔法”、“结构”乃至“气韵”的论述时,我仿佛能听到古人的声音,他们对造字与书写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至今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尤其是一些被后世视为圭臬的论断,书中通过引述不同时期的注解或反驳,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对话空间。这种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鼓励读者不盲目接受,而是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历史的智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结论。这种深入文本的挖掘和多角度的呈现,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古代术语,变得可以被当代读者理解和吸收,是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的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