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政治学基础 |
| 丛书名: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
| 作者/主编: | 王浦劬 (作者), 等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301239827 |
| 出版年份: | 2014年 |
| 版次: | 第3版 |
| 总页数: | 391页 |
| 开本: | 1/16 |
| 图书定价: | 45.00元 |
| 实际重量: | 621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1世纪政治学规划教材·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列:政治学基础(第3版)》根据这一政治哲学方法论意义,本次修订所做的政治编续增,实际使得此书发生了一定意义上的结构性变化,即从原有的理论一体化整体逻辑结构,演变成为“理论逻辑+样本分析”的框架结构。也许这样的续增可能会损害政治理论的哲学纯洁性、思维抽象性和逻辑整体性,不过,从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结合、一般政治与政治结合的意义上,这种结构性变化,也许不无新颖的学术尝试。
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将原本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政治学碎片知识,成功地整合到了一个宏大而自洽的知识体系之中。对于我这种想系统性学习政治学原理的读者而言,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导航图”。它不像某些前沿研究那样专注于某个小领域,而是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能够容纳所有政治现象的理论框架。我记得在回顾政治理论史时,作者对洛克、卢梭、马克思这些思想巨匠的论述,不是简单的概述其观点,而是精准地指出了他们理论逻辑的起点和他们对后世政治实践的深远影响。这种对思想源流的追溯,使得我们能理解当代的政治争论,例如自由与平等的冲突,其理论根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哲学思辨。这本书的厚度和广度,注定了它不是能在周末速成的读物,它需要你投入足够的时间去咀嚼和消化。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仿佛每一次打开这本教材,都有新的面向对你展现,这种持续的价值感,是评判一本优秀教材的重要标准。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对“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这一块的处理。我一直以为政治变迁是自上而下的、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线性过程,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文化”在其中扮演的,那种柔软却坚韧的阻力或推动力。它探讨了不同社会如何内化了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这些取向如何影响了制度的有效运作。例如,对于一些转型期国家的分析,它没有简单地归咎于“腐败”或“外部干预”,而是深入挖掘了当地深层的信任结构和集体行动的困境。这种深挖根源的做法,使得对全球政治现象的理解不再是扁平化的标签,而是一个多因子交织的复杂系统。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回想自己周围的社会现象,试图用书中所学的概念去套用和验证。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体验非常宝贵。当然,本书在某些议题的更新速度上,可能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但其核心理论框架的稳固性,使得我们能够用“旧工具”去分析“新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术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大部头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现代政治运作方式理解的一扇全新的大门!初捧其手,那种厚重感就让人心生敬畏,感觉自己手里拿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整套严谨的知识体系。我之前对政治的认知还停留在碎片化的新闻报道和一些粗浅的常识层面,但自从开始啃这本书,才发现“政治学”这门学科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想象。它没有直接跳入那些复杂的理论模型,而是非常扎实地从最基本的概念——权力、国家、合法性——开始构建框架。特别是关于“国家理论”那一章,作者没有简单地将国家定义为暴力垄断者,而是引入了历史演进和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将国家塑造成一个充满张力、不断被协商和重塑的社会结构。我特别欣赏它在阐述民主理论时那种冷静且批判性的态度,既肯定了程序民主的价值,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其在精英俘获和民粹主义兴起面前的脆弱性。读完前半部分,我感觉自己看待任何国际政治事件时,都多了一层剖析其权力基础和合法性来源的“滤镜”,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任何一本浅尝辄止的读物都无法给予的。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带着学者的审慎去观察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而不是盲目接受既定的观点。
评分与我过去读过的几本社会科学导论类书籍相比,这本书的叙述节奏显得尤为沉稳且富有逻辑层次感。它不像有些教材为了追求“有趣”而刻意去迎合时下热点,而是将重心放在了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理论上,这对于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至关重要。比如,在介绍意识形态部分时,作者似乎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将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等几大思潮进行了细致的“解剖”,清晰地勾勒出它们各自在人性预设、社会结构目标上的根本分歧。我记得有一个论述非常精妙,它将意识形态比作政治的“地图”,不同的地图指引着人们走向不同的社会愿景,而政治争论的本质,很多时候就是对哪张地图更可靠的持续辩论。这种类比让我豁然开朗。全书的语言风格是典型的学术语言,严谨、精准,偶尔会因为术语的密集使用让人稍感吃力,但正是这种“不妥协”的严谨,保证了概念的纯粹性。我不得不承认,为了跟上它的思路,我不得不频繁地查阅和对比其他资料,但这反而促成了更深入的学习,因为它强迫你跳出单一作者的框架去进行多维度的思考。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是一场对耐心的严格考验。它不是那种“读完让你感觉良好”的入门读物,而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它在结构上非常清晰,从宏观到微观,从西方经典到当代思潮,层层递进,但这种知识的密度,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比较政治学部分时的那种“去中心化”视角。它避免了将西方模式奉为圭臬的倾向,而是认真对待了不同政治体制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必然性。书中对威权体制的运作机制分析得尤为透彻,它揭示了即便在缺乏竞争性选举的体系中,统治者依然需要通过复杂的动员、意识形态灌输和精英间的权力平衡来维持其统治的“稳定艺术”。这种对不同政治形态的“同等对待”,让我对政治多样性有了更深的尊重。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它训练你如何拆解一个看似铁板一块的政治现实,找到其内部的缝隙与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