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數字邏輯課程設計實訓教程
定價:29.80元
售價:20.3元,便宜9.5元,摺扣68
作者:師亞莉,陳東著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11528423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59kg
編輯推薦
本書實用性強,力求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設計實踐融會貫通,提升實踐操作能力
內容提要
《21世紀高等院校信息與通信工程規劃教材:數字邏輯課程設計實訓教程》深入淺齣地介紹數字邏輯係統設計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指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獨立完成數字邏輯係統的設計,並結閤EDA技術,介紹新的數字係統設計方法。以Multisim10.0、QuartusⅡ軟件為平颱,介紹瞭FPGA/CPLD器件、Verilog硬件描述語言等現代數字係統設計的相關知識,以大量經過驗證的數字設計實例為依據,係統闡述瞭數字係統設計的方法與技術。《21世紀高等院校信息與通信工程規劃教材:數字邏輯課程設計實訓教程》緊密聯係教學實際,著眼於實用,實例豐富,並瞄準電子綫路設計領域主流的設計思想和技術,能夠將學生的純理論知識轉化為更有意義的實踐能力,有利於擴展學生的視野和培養學生的獨立研究能力。《21世紀高等院校信息與通信工程規劃教材:數字邏輯課程設計實訓教程》可供高等院校電子類專業作為實訓教材使用,也可供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電子係統設計:從原理到實踐》 內容梗概: 本書是一本麵嚮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以及相關專業學生的綜閤性教材,旨在係統地闡述電子係統的設計理念、方法與實踐。全書圍繞電子係統從概念構思到最終實現的完整流程展開,涵蓋瞭從基礎的電路理論、器件選擇,到復雜的係統架構設計、信號處理,再到硬件實現、軟件協同以及實際的工程驗證等關鍵環節。本書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和實操指導,幫助讀者建立起紮實的電子係統設計能力,能夠獨立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並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和創新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部分:電子係統設計基礎 本部分是全書的基石,為後續章節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章:電子係統概述與設計流程 1.1 什麼是電子係統? 從宏觀角度定義電子係統,闡述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 分析電子係統的組成要素,如輸入/輸齣接口、處理單元、存儲單元、通信模塊等。 列舉不同領域的典型電子係統,如通信設備、嵌入式控製器、醫療器械、消費電子産品等,並簡要介紹其功能特點。 探討電子係統的發展趨勢,如小型化、智能化、低功耗、高可靠性等。 1.2 電子係統設計的基本流程 詳細介紹電子係統設計的典型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係統規範定義、架構設計、詳細設計、模塊實現、係統集成、測試驗證、部署維護等階段。 強調各個設計階段之間的相互關係和關鍵交付物。 介紹在不同設計階段可能遇到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引入迭代式設計方法在復雜係統開發中的應用。 1.3 設計中的關鍵考慮因素 性能指標: 深入分析電子係統常見的性能指標,如處理速度、數據吞吐量、響應時間、精度、帶寬、功耗、噪聲容限等,並講解如何根據應用需求設定閤理的性能目標。 可靠性與穩定性: 探討影響電子係統可靠性的因素,如元件壽命、環境適應性、抗乾擾能力、容錯設計等。介紹 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MTTR(平均修復時間)等可靠性指標。 成本與功耗: 分析電子係統設計中的成本約束,包括器件成本、開發成本、製造成本、維護成本等。講解功耗優化在電池供電或綠色能源應用中的重要性。 可製造性與可維護性: 討論如何進行設計,使其易於批量生産,降低生産成本,並方便後續的維修和升級。 安全性與信息安全: 針對聯網設備和敏感信息處理係統,強調安全設計的重要性,包括物理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加密等。 第二章:電子元器件與基本電路 2.1 半導體器件基礎 PN結與二極管: 講解PN結的形成機理、伏安特性麯綫,介紹不同類型二極管(如整流二極管、穩壓二極管、發光二極管、肖特基二極管)的工作原理、參數和應用。 三極管(BJT)與場效應管(FET): 深入分析BJT的電流放大作用和開關特性,介紹其工作區(截止區、放大區、飽和區)和基本放大電路。詳細講解MOSFET的工作原理,包括增強型和耗盡型MOSFET,以及其在數字電路中的關鍵作用。 集成電路(IC)概述: 介紹IC的基本概念,不同製造工藝(如TTL、CMOS)的特點,以及IC的封裝形式。 2.2 模擬電路基礎 放大器: 講解放大器的基本概念、放大倍數、輸入/輸齣阻抗、帶寬等參數。介紹單級和多級放大電路的組成與工作原理,如共射放大器、共集放大器、共基放大器。 濾波器: 講解濾波器的作用,介紹低通、高通、帶通、帶阻濾波器的基本結構(如RC濾波器、RL濾波器)和頻率響應特性。 振蕩器: 介紹振蕩器的基本原理,講解RC振蕩器、LC振蕩器等。 2.3 數字邏輯門電路 基本邏輯門: 詳細講解與門、或門、非門的工作原理、邏輯符號和真值錶。 組閤邏輯門: 介紹異或門、同或門、與非門、或非門的邏輯功能,並分析其在實現復雜邏輯中的應用。 布爾代數與邏輯簡化: 引入布爾代數的基本定理(如交換律、結閤律、分配律、德摩根定律),講解如何使用卡諾圖、奎恩-麥剋拉斯基法等方法對邏輯錶達式進行簡化,以減少電路的復雜度和成本。 邏輯門的實際實現(CMOS): 簡要介紹CMOS技術如何實現基本的邏輯門,理解其低功耗特性。 第二部分:數字係統設計與實現 本部分將聚焦於使用數字邏輯器件構建更復雜的數字係統。 第三章:組閤邏輯電路設計 3.1 編碼器與譯碼器 編碼器: 講解二-十編碼器、優先編碼器的工作原理和應用,如按鍵輸入處理。 譯碼器: 介紹基本的N-to-2^N譯碼器,如3-to-8譯碼器。分析其在地址解碼、數據選擇、LED顯示驅動等方麵的應用。 3.2 數據選擇器(Multiplexer, MUX)與數據分配器(Demultiplexer, DEMUX) MUX: 講解多路選擇器的功能,介紹其在信號路由、功能選擇、邏輯函數實現中的作用。 DEMUX: 講解數據分配器的功能,介紹其在數據分發、地址譯碼中的應用。 3.3 加法器與減法器 半加器與全加器: 講解實現二進製加法的基本單元。 並行加法器(Ripple Carry Adder, RCA): 分析其結構和性能限製。 超前進位加法器(Carry Lookahead Adder, CLA): 介紹其加速加法運算的原理。 二進製減法器: 講解如何通過補碼實現二進製減法。 3.4 比較器 介紹等值比較器、大小比較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控製邏輯中的應用。 第四章:時序邏輯電路設計 4.1 觸發器 SR觸發器: 講解基本SR觸發器的結構、工作原理和約束條件(無效狀態)。 D觸發器: 分析D觸發器的數據鎖存功能,介紹其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中的應用。 JK觸發器: 講解JK觸發器的可編程性,介紹其在計數器設計中的應用。 T觸發器: 分析T觸發器在分頻器設計中的作用。 主從觸發器與邊沿觸發器: 講解時鍾信號對觸發器工作的影響,介紹觸發器的時序特性,如建立時間和保持時間。 4.2 寄存器 並行輸入/並行輸齣(PIPO)寄存器: 介紹其數據存儲功能。 串行輸入/並行輸齣(SIPO)寄存器: 介紹其移位功能。 並行輸入/串行輸齣(PISO)寄存器: 介紹其數據串行化的功能。 串行輸入/串行輸齣(SISO)寄存器: 介紹其簡單的串行數據傳輸功能。 通用移位寄存器: 介紹功能更豐富的移位寄存器。 4.3 計數器 異步計數器(Ripple Counter): 分析其結構和潛在的時鍾偏移問題。 同步計數器(Synchronous Counter): 介紹其全局時鍾同步的優點。 可預置計數器: 講解如何對計數器進行預置。 進製計數器: 如二進製加法/減法計數器、十進製計數器(BCD計數器)。 移位寄存器計數器(Johnson Counter, Ring Counter): 介紹其特殊的計數序列。 4.4 有限狀態機(Finite State Machine, FSM) Moore模型與Mealy模型: 介紹兩種FSM模型及其輸齣定義方式。 狀態圖與狀態轉移圖: 講解如何用圖形化方式描述FSM。 狀態編碼: 分析不同的狀態編碼方式及其對電路復雜度的影響。 FSM的實現: 講解如何將FSM的狀態圖轉化為實際的邏輯電路,包括組閤邏輯和時序邏輯部分。 FSM在序列檢測、控製器設計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硬件描述語言與係統級設計 本部分將引入硬件描述語言(HDL),學習如何使用更高級的方式進行電子係統設計,並接觸係統級設計方法。 第五章:硬件描述語言(HDL)入門 5.1 HDL簡介與作用 闡述HDL在現代電子設計中的重要性,如提高設計效率、支持仿真驗證、實現復雜邏輯、麵嚮ASIC/FPGA設計等。 介紹Verilog HDL和VHDL兩種主流HDL的特點與區彆。 5.2 Verilog HDL基礎 基本語法: 模塊(module)、端口(port)、信號(wire, reg)、賦值(assign, always)。 數據類型: 嚮量(vector)、位(bit)、整數(integer)。 運算符: 算術運算符、邏輯運算符、按位運算符、關係運算符、條件運算符。 過程語句: `always`塊,阻塞賦值與非阻塞賦值的區彆。 實例化: 如何在模塊中調用其他模塊。 5.3 VHDL基礎 基本結構: 實體(entity)、架構(architecture)、庫(library)、包(package)。 數據類型: `STD_LOGIC`, `STD_LOGIC_VECTOR`等。 並發語句與順序語句: `process`語句。 運算符: 邏輯運算符、算術運算符、關係運算符。 信號與變量: 區彆與用法。 5.4 組閤邏輯與時序邏輯的HDL描述 組閤邏輯: 使用`assign`語句或`always @()`塊描述。 時序邏輯: 使用`always @(posedge clk)`或`always @(negedge clk)`描述觸發器、寄存器、計數器。 有限狀態機(FSM)的HDL實現。 第六章:FPGA/ASIC設計流程 6.1 FPGA與ASIC的概念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介紹其可編程性、靈活性、開發周期短的特點,以及其在原型驗證、中小批量生産中的優勢。 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介紹其專用性、高性能、低功耗、高成本、長開發周期的特點,以及其在大批量生産中的優勢。 6.2 FPGA/ASIC設計流程 邏輯設計與HDL編碼: 使用HDL編寫功能模塊。 仿真與驗證: 使用仿真工具(如Modelsim, Vivado Simulator)對HDL代碼進行功能仿真和時序仿真,確保設計的正確性。 綜閤(Synthesis): 將HDL代碼轉化為網錶(netlist),將邏輯功能映射到目標器件的門級電路。 布局布綫(Place and Route): 將網錶中的邏輯單元放置到FPGA/ASIC芯片的物理位置,並進行連綫。 時序分析(Timing Analysis): 檢查設計的時序是否滿足要求,如時鍾頻率、建立時間和保持時間。 比特流生成與下載(FPGA): 將布局布綫結果轉化為FPGA配置文件,下載到FPGA芯片中。 製造(ASIC): 對於ASIC而言,設計需要流片生産。 6.3 常見FPGA開發工具鏈介紹(如Xilinx Vivado, Intel Quartus) 簡要介紹主流FPGA開發軟件的功能模塊,包括項目管理、HDL編輯器、仿真器、綜閤工具、布局布綫工具、調試工具等。 第四部分:係統集成與高級應用 本部分將引導讀者將前麵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並介紹一些更高級的應用和係統設計方法。 第七章:總綫與接口設計 7.1 總綫的基本概念 地址總綫、數據總綫、控製總綫: 講解它們的功能與協同工作。 總綫協議: 介紹常見的總綫協議,如ISA, PCI, USB, I2C, SPI等,分析其數據傳輸方式、仲裁機製、時序特點。 7.2 常見的接口類型 串行接口: UART, RS-232, RS-485。 並行接口: Centronics, GPIB。 現代高速接口: USB, Ethernet, HDMI, DDR SDRAM接口。 7.3 接口控製器的設計 講解如何設計驅動特定接口的控製器,例如SPI主/從控製器、I2C主/從控製器、UART發送/接收模塊。 重點分析狀態機在接口控製器設計中的應用。 第八章:嵌入式係統基礎 8.1 什麼是嵌入式係統? 定義嵌入式係統,闡述其與通用計算機的區彆,強調其專用性、實時性、資源受限性。 分析嵌入式係統的組成:微處理器/微控製器、存儲器、I/O接口、軟件(操作係統/固件)。 8.2 微控製器(MCU)與微處理器(MPU) 介紹MCU和MPU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分析它們的異同點。 列舉常見的MCU/MPU係列(如ARM Cortex-M, AVR, PIC, Intel x86)。 8.3 嵌入式軟件設計 固件開發: bare-metal編程。 實時操作係統(RTOS): 介紹RTOS的作用,任務管理、進程間通信、中斷處理等基本概念。 驅動程序開發。 8.4 常見的嵌入式應用場景 物聯網(IoT)設備、工業自動化、汽車電子、智能傢居等。 第九章:信號處理與數據采集 9.1 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 講解模擬信號的連續性與數字信號的離散性。 采樣與量化: 介紹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的關鍵步驟,奈奎斯特采樣定理。 模數轉換器(ADC)與數模轉換器(DAC): 介紹其工作原理、分辨率、采樣率等關鍵參數。 9.2 數字信號處理(DSP)基礎 數字濾波: FIR濾波器、IIR濾波器。 傅裏葉變換(FFT): 介紹其在頻域分析中的作用。 其他基礎DSP算法: 如捲積、相關等。 9.3 傳感器與執行器 介紹各種常用傳感器(如溫度、濕度、光、加速度、壓力)的工作原理及其與微控製器的接口。 介紹執行器(如電機、舵機、繼電器、LED)的控製方式。 9.4 數據采集係統設計 講解如何構建一個完整的數據采集係統,包括信號調理、ADC轉換、數據存儲與傳輸。 第十章:係統設計案例與最佳實踐 10.1 復雜數字係統設計案例分析 選取一到兩個具有代錶性的電子係統作為案例,如一個簡單的數字時鍾、一個基於FPGA的簡易遊戲機、一個簡單的通信模塊等。 從需求分析、架構設計、模塊劃分、HDL實現、仿真驗證、硬件實現等環節詳細剖析設計過程。 10.2 設計中的常見問題與調試技巧 仿真調試: 使用波形查看器、斷點等調試方法。 硬件調試: 使用邏輯分析儀、示波器、萬用錶等工具。 時序問題排查。 功耗優化策略。 可靠性設計方法。 10.3 團隊協作與項目管理 在復雜的電子係統設計項目中,強調團隊閤作的重要性。 介紹版本控製(如Git)、項目管理工具、文檔編寫規範等。 10.4 持續學習與技術發展 鼓勵讀者關注電子設計領域的新技術、新工具和新趨勢,如SystemVerilog, High-Level Synthesis (HLS), Vitis AI等。 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入的專業學習和工程實踐。 本書力求以清晰的邏輯、豐富的實例和嚴謹的論證,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而深入的電子係統設計知識體係。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不僅掌握電子係統的原理,更能領略其設計的精妙,並具備將理論轉化為實際産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