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实训教程
定价:29.80元
售价:20.3元,便宜9.5元,折扣68
作者:师亚莉,陈东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1152842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本书实用性强,力求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融会贯通,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内容提要
《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实训教程》深入浅出地介绍数字逻辑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独立完成数字逻辑系统的设计,并结合EDA技术,介绍新的数字系统设计方法。以Multisim10.0、QuartusⅡ软件为平台,介绍了FPGA/CPLD器件、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等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以大量经过验证的数字设计实例为依据,系统阐述了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术。《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实训教程》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着眼于实用,实例丰富,并瞄准电子线路设计领域主流的设计思想和技术,能够将学生的纯理论知识转化为更有意义的实践能力,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和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实训教程》可供高等院校电子类专业作为实训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电子系统设计:从原理到实践》 内容梗概: 本书是一本面向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性教材,旨在系统地阐述电子系统的设计理念、方法与实践。全书围绕电子系统从概念构思到最终实现的完整流程展开,涵盖了从基础的电路理论、器件选择,到复杂的系统架构设计、信号处理,再到硬件实现、软件协同以及实际的工程验证等关键环节。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操指导,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电子系统设计能力,能够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电子系统设计基础 本部分是全书的基石,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电子系统概述与设计流程 1.1 什么是电子系统? 从宏观角度定义电子系统,阐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分析电子系统的组成要素,如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单元、存储单元、通信模块等。 列举不同领域的典型电子系统,如通信设备、嵌入式控制器、医疗器械、消费电子产品等,并简要介绍其功能特点。 探讨电子系统的发展趋势,如小型化、智能化、低功耗、高可靠性等。 1.2 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 详细介绍电子系统设计的典型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规范定义、架构设计、详细设计、模块实现、系统集成、测试验证、部署维护等阶段。 强调各个设计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关键交付物。 介绍在不同设计阶段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引入迭代式设计方法在复杂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1.3 设计中的关键考虑因素 性能指标: 深入分析电子系统常见的性能指标,如处理速度、数据吞吐量、响应时间、精度、带宽、功耗、噪声容限等,并讲解如何根据应用需求设定合理的性能目标。 可靠性与稳定性: 探讨影响电子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如元件寿命、环境适应性、抗干扰能力、容错设计等。介绍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MTTR(平均修复时间)等可靠性指标。 成本与功耗: 分析电子系统设计中的成本约束,包括器件成本、开发成本、制造成本、维护成本等。讲解功耗优化在电池供电或绿色能源应用中的重要性。 可制造性与可维护性: 讨论如何进行设计,使其易于批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并方便后续的维修和升级。 安全性与信息安全: 针对联网设备和敏感信息处理系统,强调安全设计的重要性,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加密等。 第二章:电子元器件与基本电路 2.1 半导体器件基础 PN结与二极管: 讲解PN结的形成机理、伏安特性曲线,介绍不同类型二极管(如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参数和应用。 三极管(BJT)与场效应管(FET): 深入分析BJT的电流放大作用和开关特性,介绍其工作区(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和基本放大电路。详细讲解MOSFET的工作原理,包括增强型和耗尽型MOSFET,以及其在数字电路中的关键作用。 集成电路(IC)概述: 介绍IC的基本概念,不同制造工艺(如TTL、CMOS)的特点,以及IC的封装形式。 2.2 模拟电路基础 放大器: 讲解放大器的基本概念、放大倍数、输入/输出阻抗、带宽等参数。介绍单级和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如共射放大器、共集放大器、共基放大器。 滤波器: 讲解滤波器的作用,介绍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如RC滤波器、RL滤波器)和频率响应特性。 振荡器: 介绍振荡器的基本原理,讲解RC振荡器、LC振荡器等。 2.3 数字逻辑门电路 基本逻辑门: 详细讲解与门、或门、非门的工作原理、逻辑符号和真值表。 组合逻辑门: 介绍异或门、同或门、与非门、或非门的逻辑功能,并分析其在实现复杂逻辑中的应用。 布尔代数与逻辑简化: 引入布尔代数的基本定理(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摩根定律),讲解如何使用卡诺图、奎恩-麦克拉斯基法等方法对逻辑表达式进行简化,以减少电路的复杂度和成本。 逻辑门的实际实现(CMOS): 简要介绍CMOS技术如何实现基本的逻辑门,理解其低功耗特性。 第二部分:数字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部分将聚焦于使用数字逻辑器件构建更复杂的数字系统。 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3.1 编码器与译码器 编码器: 讲解二-十编码器、优先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如按键输入处理。 译码器: 介绍基本的N-to-2^N译码器,如3-to-8译码器。分析其在地址解码、数据选择、LED显示驱动等方面的应用。 3.2 数据选择器(Multiplexer, MUX)与数据分配器(Demultiplexer, DEMUX) MUX: 讲解多路选择器的功能,介绍其在信号路由、功能选择、逻辑函数实现中的作用。 DEMUX: 讲解数据分配器的功能,介绍其在数据分发、地址译码中的应用。 3.3 加法器与减法器 半加器与全加器: 讲解实现二进制加法的基本单元。 并行加法器(Ripple Carry Adder, RCA): 分析其结构和性能限制。 超前进位加法器(Carry Lookahead Adder, CLA): 介绍其加速加法运算的原理。 二进制减法器: 讲解如何通过补码实现二进制减法。 3.4 比较器 介绍等值比较器、大小比较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控制逻辑中的应用。 第四章: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4.1 触发器 SR触发器: 讲解基本SR触发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约束条件(无效状态)。 D触发器: 分析D触发器的数据锁存功能,介绍其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中的应用。 JK触发器: 讲解JK触发器的可编程性,介绍其在计数器设计中的应用。 T触发器: 分析T触发器在分频器设计中的作用。 主从触发器与边沿触发器: 讲解时钟信号对触发器工作的影响,介绍触发器的时序特性,如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 4.2 寄存器 并行输入/并行输出(PIPO)寄存器: 介绍其数据存储功能。 串行输入/并行输出(SIPO)寄存器: 介绍其移位功能。 并行输入/串行输出(PISO)寄存器: 介绍其数据串行化的功能。 串行输入/串行输出(SISO)寄存器: 介绍其简单的串行数据传输功能。 通用移位寄存器: 介绍功能更丰富的移位寄存器。 4.3 计数器 异步计数器(Ripple Counter): 分析其结构和潜在的时钟偏移问题。 同步计数器(Synchronous Counter): 介绍其全局时钟同步的优点。 可预置计数器: 讲解如何对计数器进行预置。 进制计数器: 如二进制加法/减法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BCD计数器)。 移位寄存器计数器(Johnson Counter, Ring Counter): 介绍其特殊的计数序列。 4.4 有限状态机(Finite State Machine, FSM) Moore模型与Mealy模型: 介绍两种FSM模型及其输出定义方式。 状态图与状态转移图: 讲解如何用图形化方式描述FSM。 状态编码: 分析不同的状态编码方式及其对电路复杂度的影响。 FSM的实现: 讲解如何将FSM的状态图转化为实际的逻辑电路,包括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部分。 FSM在序列检测、控制器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硬件描述语言与系统级设计 本部分将引入硬件描述语言(HDL),学习如何使用更高级的方式进行电子系统设计,并接触系统级设计方法。 第五章:硬件描述语言(HDL)入门 5.1 HDL简介与作用 阐述HDL在现代电子设计中的重要性,如提高设计效率、支持仿真验证、实现复杂逻辑、面向ASIC/FPGA设计等。 介绍Verilog HDL和VHDL两种主流HDL的特点与区别。 5.2 Verilog HDL基础 基本语法: 模块(module)、端口(port)、信号(wire, reg)、赋值(assign, always)。 数据类型: 向量(vector)、位(bit)、整数(integer)。 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按位运算符、关系运算符、条件运算符。 过程语句: `always`块,阻塞赋值与非阻塞赋值的区别。 实例化: 如何在模块中调用其他模块。 5.3 VHDL基础 基本结构: 实体(entity)、架构(architecture)、库(library)、包(package)。 数据类型: `STD_LOGIC`, `STD_LOGIC_VECTOR`等。 并发语句与顺序语句: `process`语句。 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 信号与变量: 区别与用法。 5.4 组合逻辑与时序逻辑的HDL描述 组合逻辑: 使用`assign`语句或`always @()`块描述。 时序逻辑: 使用`always @(posedge clk)`或`always @(negedge clk)`描述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 有限状态机(FSM)的HDL实现。 第六章:FPGA/ASIC设计流程 6.1 FPGA与ASIC的概念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介绍其可编程性、灵活性、开发周期短的特点,以及其在原型验证、中小批量生产中的优势。 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介绍其专用性、高性能、低功耗、高成本、长开发周期的特点,以及其在大批量生产中的优势。 6.2 FPGA/ASIC设计流程 逻辑设计与HDL编码: 使用HDL编写功能模块。 仿真与验证: 使用仿真工具(如Modelsim, Vivado Simulator)对HDL代码进行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确保设计的正确性。 综合(Synthesis): 将HDL代码转化为网表(netlist),将逻辑功能映射到目标器件的门级电路。 布局布线(Place and Route): 将网表中的逻辑单元放置到FPGA/ASIC芯片的物理位置,并进行连线。 时序分析(Timing Analysis): 检查设计的时序是否满足要求,如时钟频率、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 比特流生成与下载(FPGA): 将布局布线结果转化为FPGA配置文件,下载到FPGA芯片中。 制造(ASIC): 对于ASIC而言,设计需要流片生产。 6.3 常见FPGA开发工具链介绍(如Xilinx Vivado, Intel Quartus) 简要介绍主流FPGA开发软件的功能模块,包括项目管理、HDL编辑器、仿真器、综合工具、布局布线工具、调试工具等。 第四部分:系统集成与高级应用 本部分将引导读者将前面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介绍一些更高级的应用和系统设计方法。 第七章:总线与接口设计 7.1 总线的基本概念 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讲解它们的功能与协同工作。 总线协议: 介绍常见的总线协议,如ISA, PCI, USB, I2C, SPI等,分析其数据传输方式、仲裁机制、时序特点。 7.2 常见的接口类型 串行接口: UART, RS-232, RS-485。 并行接口: Centronics, GPIB。 现代高速接口: USB, Ethernet, HDMI, DDR SDRAM接口。 7.3 接口控制器的设计 讲解如何设计驱动特定接口的控制器,例如SPI主/从控制器、I2C主/从控制器、UART发送/接收模块。 重点分析状态机在接口控制器设计中的应用。 第八章:嵌入式系统基础 8.1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定义嵌入式系统,阐述其与通用计算机的区别,强调其专用性、实时性、资源受限性。 分析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存储器、I/O接口、软件(操作系统/固件)。 8.2 微控制器(MCU)与微处理器(MPU) 介绍MCU和M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列举常见的MCU/MPU系列(如ARM Cortex-M, AVR, PIC, Intel x86)。 8.3 嵌入式软件设计 固件开发: bare-metal编程。 实时操作系统(RTOS): 介绍RTOS的作用,任务管理、进程间通信、中断处理等基本概念。 驱动程序开发。 8.4 常见的嵌入式应用场景 物联网(IoT)设备、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 第九章:信号处理与数据采集 9.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讲解模拟信号的连续性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 采样与量化: 介绍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关键步骤,奈奎斯特采样定理。 模数转换器(ADC)与数模转换器(DAC): 介绍其工作原理、分辨率、采样率等关键参数。 9.2 数字信号处理(DSP)基础 数字滤波: FIR滤波器、IIR滤波器。 傅里叶变换(FFT): 介绍其在频域分析中的作用。 其他基础DSP算法: 如卷积、相关等。 9.3 传感器与执行器 介绍各种常用传感器(如温度、湿度、光、加速度、压力)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微控制器的接口。 介绍执行器(如电机、舵机、继电器、LED)的控制方式。 9.4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讲解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信号调理、ADC转换、数据存储与传输。 第十章:系统设计案例与最佳实践 10.1 复杂数字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选取一到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电子系统作为案例,如一个简单的数字时钟、一个基于FPGA的简易游戏机、一个简单的通信模块等。 从需求分析、架构设计、模块划分、HDL实现、仿真验证、硬件实现等环节详细剖析设计过程。 10.2 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调试技巧 仿真调试: 使用波形查看器、断点等调试方法。 硬件调试: 使用逻辑分析仪、示波器、万用表等工具。 时序问题排查。 功耗优化策略。 可靠性设计方法。 10.3 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 在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项目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介绍版本控制(如Git)、项目管理工具、文档编写规范等。 10.4 持续学习与技术发展 鼓励读者关注电子设计领域的新技术、新工具和新趋势,如SystemVerilog, High-Level Synthesis (HLS), Vitis AI等。 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学习和工程实践。 本书力求以清晰的逻辑、丰富的实例和严谨的论证,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电子系统设计知识体系。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不仅掌握电子系统的原理,更能领略其设计的精妙,并具备将理论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