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呵护孩子的心灵
:32.00元
售价:23.4元,便宜8.6元,折扣73
作者:李百珍,郝志红,李焕稳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110071144
字数:260000
页码:26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把子女大成人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家长不仅仅要让子女身体少生病,不生病,更要懂得呵护子女的心灵,因为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易碎品”。
1.残疾人是健康人吗?
2.孩子的成长会“树大自然直”吗?
3.怎样读懂孩子的心?
4.你会帮孩子的心灵拂尘吗?
5.怎样修剪孩子长歪了的心灵枝杈?
李百珍,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天津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曾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奖章。独著或主编著作17部,共计400余万字。两部教育部推荐教材:《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1997)、《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2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她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细微之处,并给出极具建设性的指导。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界限感”的讨论。在现代社会,很多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基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这本书则强调了在爱中建立清晰的界限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为了规范孩子的行为,更是为了保护他们免受外界的伤害,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作者举例说,即使是再小的孩子,也需要学习“不行”这个词,并且要理解某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这种界限感的建立,需要家长的坚持和耐心,但长远来看,它会让孩子受益终生。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因为心软或者害怕孩子哭闹,而模糊了原则。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设定合理的界限,并不是剥夺孩子的自由,反而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有序成长的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孩子负面情绪方面提出的建议,比如“同理心的力量”,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健康地表达愤怒和沮丧。我曾遇到过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大哭大闹的情况,当时我感到非常无奈和烦躁,事后才意识到自己处理得并不妥当。这本书让我明白,孩子的情绪爆发是他们学习如何处理内心冲突的一种方式,而我们作为家长,最需要的不是压制,而是理解和疏导。作者通过举例说明,当家长能够蹲下身来,用平静的语气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去回应他们的感受时,孩子的激烈情绪往往会逐渐平息。这种“看见”和“被看见”的过程,对于孩子的安全感建立至关重要。我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与其花费大量精力去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如先去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观念转变。我开始尝试在孩子情绪激动时,先深呼吸,然后耐心倾听,用柔和的语言回应他们的感受,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十分用心,触感温润,色彩柔和,光是捧在手里就有一种安心的感觉。打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细腻而富有诗意的文字所吸引,仿佛能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孩子在字里行间跳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允许孩子犯错”的章节,作者没有用说教的方式,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理解到,错误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分。我记得书中讲到一位母亲,她的孩子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母亲并没有责备,而是陪着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励他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是否总是急于看到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成长的轨迹。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呵护”的含义,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陪伴和引导。作者的观点是,孩子的心灵就像一株娇嫩的植物,需要耐心、关爱和适宜的环境才能茁壮成长。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作为父母的心田,让我更加坚定了要用爱和智慧去陪伴孩子成长的信念。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细细品味,并且尝试将作者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亲子互动中。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像一本枯燥的育儿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生命成长的散文集。作者的文字细腻而富有力量,她用真诚的笔触,描绘了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以及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回应孩子的提问”的部分。孩子的好奇心是他们探索世界的重要驱动力,而家长恰当的回应,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作者提醒我们,即使是孩子提出的看似幼稚的问题,也应该认真对待,用耐心和引导去解答,而不是敷衍了事。她强调,每一次回应,都是一次心灵的连接,一次信任的建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滋养。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许多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灵感,并且开始更加注重在日常交流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倾听。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莫过于它所传递的“看见孩子的内在需求”这一理念。作者并没有提供一套僵化的育儿法则,而是鼓励我们去观察、去倾听,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渴望。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探讨了“玩耍”的重要性。很多家长认为玩耍是浪费时间,而忽略了孩子通过玩耍来学习、探索和释放创造力的本质。作者则认为,高质量的玩耍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催化剂,它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缓解内心的压力。我曾经一度认为,孩子的课余时间应该被各种学习班填满,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过度安排反而可能扼杀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性。现在,我开始鼓励孩子自由地玩耍,去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