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經學卮言(外三種)
定價:39.00元
作者:孔廣森 撰、張詒三 點校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10112503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經學卮言》是清代學者孔廣森四部經學著作的閤集,包括《經學卮言》六捲、《禮學卮言》六捲、《詩聲類》十二捲、《詩聲分例》一捲。其中,《經學卮言》是孔氏研讀《周易》、《尚書》、《詩經》、《爾雅》、《論語》、《孟子》、《左傳》等經籍的學術劄記;《禮學卮言》是孔氏研讀《周禮》、《儀禮》、《禮記》的學術劄記;《詩聲類》、《詩聲分例》是孔氏厘定《毛詩》音韻方麵的學術劄記。此次整理,所用底本為《顨軒孔氏所著書》本,校本有《皇清經解》本、《指海叢書》本等。
目錄
整理說明…………………………………………1
經學卮言捲一 易………………………………1
經學卮言捲二 書………………………………25
經學卮言捲三 詩、爾雅………………………54
經學卮言捲四 論語……………………………84
經學卮言捲五 孟子……………………………97
經學卮言捲六 春鞦左氏傳……………………110
禮學卮言捲一……………………………………131
禮學卮言捲二……………………………………153
禮學卮言捲三 周禮雜義………………………175
禮學卮言捲四 儀禮雜義………………………192
禮學卮言捲五 小戴禮記雜義…………………205
禮學卮言捲六 周禮鄭氏注……………………218
詩聲類捲一 陽聲一……………………………235
詩聲類捲二 陽聲二……………………………242
詩聲類捲三 陽聲三……………………………252
詩聲類捲四 陽聲四……………………………259
詩聲類捲五 陽聲五……………………………267
詩聲類捲六 陽聲六……………………………279
詩聲類捲七 陰聲一……………………………281
詩聲類捲八 陰聲二……………………………286
詩聲類捲九 陰聲三……………………………295
詩聲類捲十 陰聲四……………………………306
詩聲類捲十一 陰聲五…………………………311
詩聲類捲十二 陰聲六…………………………337
詩聲分例…………………………………………343
附錄………………………………………………387
清史稿孔廣森傳………………………………387
孔廣森傳(阮元)……………………………389
儀鄭堂記(姚鼐)……………………………390
重刻詩聲類序…………………………………391
詩聲類前言(周祖謨)………………………393
經學卮言提要(王耐剛)……………………396
禮學卮言提要(杜以恒)……………………397
詩聲類提要(張詒三)………………………398
作者介紹
孔廣森(1752—1786),字眾仲,一字撝約,號顨軒,堂名儀鄭,以希追蹤鄭玄。山東麯阜人,孔子第七十代孫。主要著述有《大戴禮記補注》、《春鞦公羊經傳通義》、《經學卮言》、《禮學卮言》、《詩聲類》、《詩聲分例》等。
張詒三,生於1965年,山東菏澤人,文學博士,現為麯阜師範大學教授。
文摘
序言
初讀此書,我立刻被它那種旁徵博引、汪洋恣肆的論述風格所吸引。作者的學識顯然是極其淵博的,他似乎總能在最關鍵的地方引齣一段看似不相乾卻又切中要害的古籍原文或前賢論斷,使得整個論述的邏輯鏈條綿密而富有張力。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被引用的典故,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閱讀真正有價值的學術著作時纔會有的體驗。它不像某些教科書那樣追求麵麵俱到、四平八穩,反而更像是一位智者在深夜茶餘飯後的娓娓道來,充滿瞭個人見解和獨到的洞察力。尤其是在對一些曆來爭議較大的經義進行辨析時,作者的處理方式相當老辣,不急於下定論,而是層層剝繭,將不同的解讀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留給讀者極大的思考空間。這種開放式的探討,遠比直接灌輸結論來得更有啓發性。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學術史有所涉獵的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其對“義理”的深入挖掘,而非僅僅停留在“訓詁”的層麵。許多當代學者在處理古代典籍時,往往過於拘泥於文字考證的精確性,而忽略瞭背後所承載的那個時代特有的思想脈絡與倫理關懷。然而,這本書的作者顯然將二者有機地結閤瞭起來。他能夠在精準把握字麵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這些經義在不同曆史階段是如何被理解、被闡釋,並最終影響瞭士人的行為規範和社會結構。這種宏觀的視野和微觀的細緻考察相結閤的筆法,使得全書的論述既有堅實的學術基礎,又不失思想史的廣闊格局。讀起來,感覺自己仿佛被帶入瞭一條時間隧道,親眼見證瞭儒傢思想的活潑演變過程,而不是麵對一堆僵化的教條。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是比較高的,它毫不避諱地使用瞭大量古典的術語和晦澀的句式,對於初涉經學領域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感到有些吃力。這絕不是那種可以隨便翻翻、輕鬆消遣的讀物。然而,正因為這份“不妥協”,纔保證瞭其學術的純粹性和深度。我建議有誌於深入研究傳統文化的朋友,最好能將其視為一本案頭必備的工具書,隨時可以查閱和印證自己的理解。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不得不頻繁地藉助一些輔助性的工具書來對照理解,但這恰恰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強迫你走齣舒適區,去與古代的智慧進行更深層次的對話。這種“磨礪心智”的閱讀體驗,恰恰是許多浮躁的快餐式讀物無法給予的寶貴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中華書局齣品的古籍係列總是帶著一股子沉穩的書捲氣。拿到手時,那種紙張的質感,微微泛黃,摸上去細膩又不失韌性,仿佛能透過指尖觸摸到曆史的溫度。裝幀的綫條簡潔有力,書名燙金的處理低調卻又不失格調,完美契閤瞭“經學”二字所蘊含的厚重感。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考究,比如開本的尺寸,無論是放在書架上還是捧在手中閱讀,都顯得恰到好處,不至於過大顯得笨重,也不至於太小而顯得局促。這種對實體書體驗的尊重,是現在很多齣版物身上已經不太常見的瞭。翻開內頁,排版疏密得當,字體的選擇也十分古典雅緻,正文和注釋之間的區隔清晰明瞭,即便是麵對較為艱深的古籍內容,也能保持閱讀的舒適度。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也更願意花時間去細細品味其中的文字寶藏。這本書的實體呈現,足以讓任何一個熱愛傳統文化和精美書籍的讀者感到滿足。
評分從整體的結構布局來看,作者的編排思路極具匠心,顯示齣極強的結構意識。全書的章節安排並非簡單地按時間或篇目順序堆砌,而是根據義理的內在聯係進行邏輯梳理和層層遞進。前期的基礎概念鋪墊紮實有力,為後期的復雜辨析打下瞭堅實的基礎。特彆是涉及到幾種不同學派觀點相互交織和矛盾的部分,作者的處理堪稱教科書級彆,他沒有簡單地將它們並列,而是構建瞭一個清晰的辨析框架,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不同觀點之間的思想張力點在哪裏,以及最終是如何通過曆史的篩選形成瞭主流的看法的。這種係統性思考的成果,讓這部著作超越瞭普通的學術論文集,成為瞭一部體係相對完整的思想綜述,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理解的深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