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文经典快读书系:世界游记名篇快读
定价:29.80元
作者:张启明
出版社: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46911939
字数:
页码:220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工具书>百科全书
内容提要
《人文经典快读书系:世界游记名篇快读》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卷、五峰游记、天目山中笔记、济南的秋天、趵突泉、箱子岩、春日游杭记、钓台的春昼、江南的冬景、济南道中(节选)、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青岛、移山填海话厦门、忆卢沟桥、金陵的古迹等等。
目录
中国卷
五峰游记
天目山中笔记
济南的秋天
趵突泉
箱子岩
春日游杭记
钓台的春昼
江南的冬景
济南道中(节选)
威尼斯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青岛
移山填海话厦门
忆卢沟桥
金陵的古迹
外国卷
漫游西敏寺
中国之美
冬日漫步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静蒲宁
父亲与我
大川河的水
肖邦故园
夜宿松林
峨朗的石头
日落
圣皮埃尔岛上的欢乐
莱茵河
西西里
萨哈林纪行
伦敦塔
红叶之旅
作者介绍
工具书>百科全书
文摘
这是“旧”话了,但还值得重提。
几年前曾到过厦门。那时厦门还是一个海岛。从集美到厦门去,要乘帆船或小汽轮。我在小汽轮上,望着前面一重山、一重山的无穷尽的小山岛,耸峙于碧澄澄的海水之上,恰巧那天没有风,连小波浪也不曾在贎贎的跳跃着,太阳光照射在绿水上,燠暖而作油光,是仙境似的为无数小岛屿所围绕的内海。小汽轮在海面上像滑冰似的走着。但有一件事使我们觉得很诧异。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帆船停在这内海的当中呢?不像是渔船,也不像是远海的归帆。总有一二百只的数目,当然也不是为了避风,问问同行的本地人。他脸上闪耀着喜悦的光亮,微笑的说道:“你们还不知道么?厦门将不再是一个岛屿了,她将和大陆连接了起来。我们将在集美和厦门之间建筑一道长堤,走火车,也走汽车。过个三两年,你们再来的时候,就可以乘火车或汽车来了。这些帆船都是运载石料,倾倒于那里的海中,作为这道长堤的基石的。”
“这有可能么?”我心里有些怀疑,这不像小说里写的樊梨花移山倒海的故事么?一面问他道:“这个填海的大工程有把握么?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当然有把握。我们准备削平三四座山,用山石来填平这一段预备筑堤的海水。现在已在积极进行着了,并且已经削平一座山。每天总有二百只以上的帆船,从那边把石块运载到这里来。”他一面说,一面指着道:“你们看,那边船上的人不是在把石块倒在海里么?”
果然的,在那边密集着的帆船上,有无数的人在搬运着大大小小的石块,往海水里抛下。无数只手,无数块山石,在不停的倾抛着。“精卫填海”,只是寓言。想不到如今是竟成为活生生的现实的事迹了。
到了厦门,觉得街道整洁,沿街的房子,以洋式的为多。公园是一座很幽深的园林。在那里,有一座很大的文化馆,外表是宫殿式的建筑。我所见到过的文化馆,恐怕要算这一座是漂亮的了。可惜内部正在整理,没法进去参观。
“厦门大学”是一所的南方的大学,就建筑在海边。站在海边就可以隐隐约约地望得见尚为敌人所占领的大小金门岛。奇怪的是,一点战争的气氛也没有。我们看不出她是坐落在国防前线。“弦歌之声”不绝,教职员们和学生们完全按时工作,按时上课,和内地的任何大学没有什么不同。更奇怪的是,这所大学,那时正在大兴土木,建筑一座可以容纳五千多人的大礼堂;还在建筑一个大运动场,它的露天的四周的圆座,足足可以坐上观众近五万人。那气魄是够宏大的。
说起闽南人的宏伟的气魄来,从泉州的洛阳桥开始,就能够看得出。洛阳桥本名万安桥,落成于北宋仁宗时代,离今已有九百年了。蔡襄的《万安桥记》说:这桥始建于皇岭五年(1053年)四月,落成于嘉岭四年(1059年)十二月。桥长凡三干六百尺,广丈有五尺。这九百年前所建筑的石桥,桥基还很稳固。被敌人炸毁的一段,已用木板补好,照样能够通车。我们走过这座的桥梁就想起九百年前的工程师们具有怎样的高度的设计能力,能够在昼夜为海潮所泛滥的水面上,架起这座长及三华里的石桥来。
……
序言
工具书>百科全书
我刚刚读完的《地中海沿岸的咖啡馆与哲思》,这本书的基调是慵懒、温暖且充满智慧的。它聚焦于地中海沿岸几个著名城市(如雅典、那不勒斯、伊斯坦布尔)那些古老咖啡馆里发生的人与事。作者的写作风格极其散文化,像是在午后阳光下与一位健谈的长者进行一场漫无边际的交谈。他不是在“走马观花”地介绍景点,而是在观察那些坐在桌边喝着浓缩咖啡的人们的神态,捕捉他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生活哲学和对世界的看法。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文学典故和艺术评论,但处理得非常自然,绝不让人感到说教。例如,他对一个老渔夫关于“时间”的论述的记录,精辟地总结了地中海人民对待生命的豁达态度。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舒服,像喝了一杯醇厚的红酒,回味悠长,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旅行,或许就是停下来,倾听那些日常的、微小的“存在”的声音。
评分说实话,我很少对《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矿工的地下世界》这类主题的书籍抱有太大期待,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是一部近乎田野调查的纪实文学,作者用了十年的时间,深入到那些已经废弃或仍在运营的煤矿深处,去记录和还原一百多年前矿工们的生活图景。文字的冲击力是毁灭性的,它没有采用煽情的手法,而是用冷静、客观,甚至有些冷酷的笔触,描绘了狭窄巷道中的幽闭恐惧、疾病的侵蚀以及家庭的艰辛。书中的口述历史部分尤其震撼,那些来自老矿工及其后代的第一人称叙述,充满了泥土的粗粝感和命运的沉重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理或历史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在极端环境下如何保持尊严和团结的史诗。读完后,你再看待现代生活中的任何不便,都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对比和莫名的感激。这本书的重量感,让人在合上书页时,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重新适应地面的光亮。
评分翻开这本《丝绸之路上的奇遇》,我立刻被带入了一个金沙漫卷、驼铃声声的古老世界。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不仅仅是在记录旅行的见闻,更像是在捕捉那些逝去时光的呼吸。书中对沿途风土人情的描绘,那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对比和碰撞,让人读来心潮澎湃。比如,他如何描述撒马尔罕集市上光怪陆离的香料气味,如何描绘敦煌莫高窟壁画在晨光下那种近乎神圣的色彩变化,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手中的书页都散发着异域尘土的味道。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恰到好处,绝不拖沓冗长,而是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在你迷失于异域风光时,轻轻点拨背后的沧桑故事。他对于人类文明交流的深刻思考,穿透了千年时光,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与世界的联系。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在场感”,你读完后,会觉得自己也完成了一次漫长而有意义的朝圣之旅,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洗礼。这本书远超一般游记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流动的历史画卷,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名为《极北之地的孤独守望者》的书籍。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冷峻而又充满诗意的哲学思辨。它记录的并非是热热闹闹的都市景观,而是深入到北极圈内几个偏远小镇,对那里原住民生活状态的近距离观察与体悟。文字的密度很高,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精心的锤炼,读起来需要慢下来,细细咀嚼。作者的语言有一种冰雪般的透明感,直指人性深处最原始的困惑与坚韧。他笔下的主人公们,那些常年与风雪搏斗的捕鲸者、灯塔看守人,他们沉默寡言,但他们与自然的抗争与和解,被作者描绘得震撼人心。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放松”的阅读体验,而在于它强迫你直面生存的本质和孤独的重量。读完之后,城市里的喧嚣似乎都变得遥远而虚假,内心深处被涤荡出一种久违的、近乎虔诚的宁静。这种文学的穿透力,是许多浮光掠影式的游记所无法比拟的,它让你思考“家”的定义,思考文明的边界。
评分《南美洲雨林中的失落文明探秘》这本书,简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冒险故事加上严谨的考古学报告的完美结合。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是紧张刺激的丛林穿越,让人手心冒汗,时而是对一块残缺陶器的冷静分析,逻辑清晰,引人入胜。他用一种近乎侦探小说的手法,层层剥开那些被藤蔓和时间掩盖的古代遗迹的秘密。最让我震撼的是他对当地土著知识的尊重与记录,书中对那些口耳相传的神话和植物药理的记载,既充满了神秘色彩,又带着科学求证的严谨态度。读到作者在一次暴雨后,意外发现一个隐藏在瀑布后的石刻群落时,那种发现的狂喜几乎要穿透纸面感染到我。这本书的插图和地图设计也非常精良,使得那些复杂的地形和文物结构一目了然。它成功地做到了既满足了大众对“探险”的浪漫想象,又提供了扎实的学术信息,是那种你会忍不住推荐给所有热爱历史和地理的朋友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