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图解菊与刀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叶宁译

新版图解菊与刀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叶宁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叶宁译 著
图书标签:
  • 文化人类学
  • 日本文化
  • 社会心理学
  • 民族性格
  • 行为模式
  • 文化研究
  • 历史文化
  • 社会学
  • 鲁思·本尼迪克特
  • 菊与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品读天下出版物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91496
商品编码:2973877857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新版图解菊与刀

定价:32.80元

售价:21.0元,便宜11.8元,折扣64

作者:(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叶宁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214191496

字数:300000

页码:2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深层次全方面解析日本文化,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读的一本书。

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被翻译成30种语言,销售逾3000万册。

行销100几多个国家和地区,了解日本不得不读的经典著作。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用它改造日本,80年代世界用它分析日本,21世纪,中国用它认识与重新发现日本。

精装珍藏版,作品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读之既启人深思,又引人入胜,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内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作为文化人类学家的本尼迪克特接受美国的委托,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本书即是这个研究的成果。“菊”本是日本皇室的徽章,“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则用这二者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本书共分13章,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别阐述了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甚至还包括日本人如何进行“自我训练”和怎样教育孩子等方方面面。

本书甫一出版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它也直接影响了美国战后的对日政策。事实证明,美国战后的对日政策是成功的。整整70年过去了,《菊与刀》因其巨大的影响和经典的学术价值,已然成为人们了解日本的必读书目。

目录


作者介绍


鲁思·本尼迪克特( R u t h B e n e d i c t)(1887-1948年),1887年出生于纽约,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诗人。她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二战期间,她先后对荷兰、德国、泰国、日本等国民族性进行研究,尤其对日本的研究贡献*。二战结束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直到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岁。

文摘






序言



跨越时空的文化镜像:一部洞察日本民族性格的经典之作 自问世以来,《菊与刀》便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读者探究日本民族性格的道路。本书并非以宏大的历史叙事或严谨的社会学理论为骨架,而是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视角,试图捕捉日本国民性中那些看似矛盾却又和谐统一的特质。它提出的“菊”与“刀”的象征,不仅仅是对日本文化表象的描绘,更是对隐藏在表象之下,驱动着这个民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层逻辑的解读。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她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叙事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期,奉命研究日本这个当时被视为“敌人”的国家。然而,令人称道的是,本尼迪克特并没有被战争的硝烟和意识形态的藩篱所束缚,而是以一种纯粹的学术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深入日本文化的肌理。她利用了当时有限的资料,包括电影、书籍、报刊、以及对流亡海外的日本人的访谈,构建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日本民族画像。 “菊”,在书中被赋予了精致、秩序、自律、以及对美的极致追求的象征。它代表着日本民族在艺术、礼仪、审美以及人际关系中所展现出的细腻与内敛。从精致的庭园艺术,到一丝不苟的茶道,再到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花卉的崇拜,无不体现着日本人对和谐、纯净和秩序的向往。这种对“菊”的依恋,也投射到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严格的礼节规范中,个体在群体中学会了克制欲望,将情感的表达置于一种精心设计的框架之内,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这种对“菊”的追求并非被动的接受,而是内化为一种强大的自我约束力,一种对完美的不懈追求,使得日本文化在细节之处绽放出令人惊叹的光彩。 与“菊”的柔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刀”所代表的则是日本民族的勇武、决断、以及潜在的攻击性。这种“刀”的精神,既体现在武士道精神中对荣誉的至上追求和对死亡的淡然,也体现在日本历史上的扩张和军事力量的崛起。它象征着一种力量,一种在必要时可以爆发出的决绝和无畏。这种“刀”的特质,与“菊”的“克己”精神相互作用,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张力。在日本社会中,个人的尊严和荣誉感被置于极高的地位,一旦受到挑战,便可能激发出强烈的反抗和报复。这种内在的矛盾,使得日本民族既有温和、内敛的一面,也有刚烈、决绝的另一面。 本尼迪克特并没有将“菊”与“刀”简单地看作是两个独立的符号,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们在日本文化中的辩证关系。她指出,正是这种看似矛盾的特质的结合,塑造了日本国民性的独特性。例如,武士道精神中的“义理”和“人情”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情感和道德困境,是理解日本社会行为模式的关键。日本人能够在严格的礼仪规范下,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同情心和牺牲精神,也能在某些时刻表现出冷酷和残忍。这种在极端情感和行为模式之间的摆动,正是“菊”与“刀”在日本民族性格中深度融合的体现。 书中对日本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的分析,也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洞察。本尼迪克特着重探讨了日本社会的“恩”(on)和“报”(giri)的体系,以及这种体系如何塑造了日本人的人际关系和义务感。在这样一个体系中,个体从小就背负着来自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各种“恩”,并需要用“报”来偿还。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人的行为选择,使得他们在履行职责时,能够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和牺牲精神。同时,这种体系也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压抑,因为个体的情感表达往往需要服从于外在的义务和规范。 此外,本书对日本的“耻感文化”的分析,也同样发人深省。不同于西方社会以“罪恶感”为基础的道德约束,日本社会更多地依赖于“耻感”。人们的行为受到外部的评判和监督,害怕丢脸、害怕被他人指责,因此会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这种“耻感”既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工具,也可能导致个体在内心深处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 《新版图解菊与刀》作为一本经典的文化人类学著作,其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对日本民族性格的描绘,更在于它所提供的一种理解不同文化的视角。本尼迪克特的研究方法,即通过深入分析特定文化的符号、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来解释该民族的集体心理和行为逻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多元世界的范本。她鼓励我们超越刻板印象和偏见,去尝试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动机和价值取向。 叶宁先生的译本,以其流畅的语言和精准的表述,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他不仅忠实地传达了本尼迪克特的原意,更在细节之处,赋予了文字以生命力,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味书中蕴含的智慧。 总而言之,《新版图解菊与刀》是一部跨越时空的文化镜像,它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精妙的解读,帮助我们理解了日本这个复杂而迷人的民族。它提醒我们,在理解一个民族时,不应只看到表面的“菊”之美,更要看到隐藏在“刀”之锋芒之下的力量与逻辑。阅读此书,不仅是对日本文化的探索,更是一次对人类自身复杂性的深刻反思。它所揭示的文化模式,也将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理解其他文化,以及我们自身,提供独特的启发。

用户评价

评分

《新版图解菊与刀》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反思。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将书中所描述的日本文化与我们自身的文化进行对比。鲁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社会中“羞耻感”的强调,与我们文化中“罪恶感”的侧重点截然不同,这引发了我对不同文化如何塑造个体道德观念的思考。她对“责任”的解读,那种“承担一切”的使命感,让我看到了另一种不同于我们习惯的个人担当模式。书中对于“忠诚”的论述,在现代社会看来似乎有些过时,但在其历史语境下,却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图解部分的设计,我觉得非常有匠心。它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难以言喻的文化差异。比如,在描述日本的武士精神时,配上的刀剑图样和铠甲的细节图,就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严谨和力量。又比如,关于日本的茶道,那些精致的茶具和动作的图示,不仅仅是展示,更是一种引导,让读者去体会那种“一期一会”的禅意。这种多角度的呈现方式,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次与文化的对话,一次与历史的交流。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更像是一场智识上的探险。在阅读《新版图解菊与刀》之前,我对于日本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影视作品和新闻报道,这些信息往往是碎片化且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然而,鲁思·本尼迪克特的分析,则以一种宏大的视角,为我构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日本文化图景。她并非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批判者角度,而是以一种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去剖析异质文化。书中的“自我修养”的观念,以及对“责任感”的强调,这些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不太被如此突出的概念,在日本文化中却占据着核心地位。作者将这些概念与日本的社会结构、家庭伦理以及宗教信仰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尤其令我赞叹的是,书中对“美学”在日本社会中的重要性的论述,它不仅仅是艺术的范畴,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图解的部分,更是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关于日本庭院设计的图解,不仅展示了其美学原则,更体现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这种将文字的深度与视觉的直观完美结合,是这本书最独特也最有价值的地方。它让我明白,理解一个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其肌理,去感受其内在的逻辑和生命力。

评分

我必须承认,初次接触《新版图解菊与刀》时,带着些许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这不过是一本介绍日本风土人情的泛泛之作。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精妙的分析所折服。鲁思·本尼迪克特并非简单地罗列文化现象,而是试图去挖掘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和价值观。她以一种近乎人类学家的严谨,却又以一种哲学家般的深度,剖析了日本社会结构中那些看似矛盾却又和谐共存的元素——比如,一方面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渺小,另一方面又推崇个体的极致追求和完美主义。书中的“恩”与“报”的概念,以及“情”与“理”的辩证关系,这些概念的阐释,让我对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有了颠覆性的认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等级秩序”的分析印象深刻,它不仅体现在社会交往中,更渗透到日本人的家庭、工作乃至日常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图解部分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它们不是随意拼凑的,而是与文本内容紧密呼应,有的用来佐证作者的观点,有的则用来展示具体的文化实践。比如,在描述日本的社交礼仪时,配上的详细图示,能让我更直观地理解那些复杂的鞠躬角度和手势所代表的意义。这种细致入微的呈现,让我感觉仿佛拥有了一位私人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的藩篱,去亲身体验那个曾经的日本。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展现的日本人身上那种极致的矛盾统一。一方面是如同“菊”一般细腻、温和、追求和谐的美学意识,另一方面又是如同“刀”一般坚韧、果敢、甚至带有毁灭性的武士精神。鲁思·本尼迪克特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笔触,将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特质,在日本人身上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并深入剖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外向型”和“内向型”人格在日本人身上并存的描述感到着迷,这种复杂性使得理解日本民族变得格外有趣。图解部分的设计,我必须再次强调其重要性。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插图,而是对作者思想的延伸和补充。比如,在解释日本人对于“恩”的重视时,配上的历史文献或家族谱系图,就能直观地展示出这种观念是如何渗透到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又或者是,在描述日本的节庆活动时,那些充满仪式感的图片,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集体参与的热情和对传统的尊重。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体验,它让原本遥远而陌生的日本文化,变得触手可及,并且充满魅力。

评分

读完《新版图解菊与刀》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种仿佛置身其中的沉浸式体验。鲁思·本尼迪克特的文字并非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了叙事性和画面感,配合着丰富的图解,简直就是一部视觉与思想的双重盛宴。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踏入了日本人生活的一个全新维度,无论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礼仪,还是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逻辑,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耻感文化”的解读,那种精巧的论证和生动的案例,让我对日本社会中个体行为的约束机制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以前对日本的许多行为感到困惑,读完后恍然大悟,原来背后有着如此复杂而又自洽的文化体系。叶宁译本的语言流畅自然,完全没有翻译腔的痕 Jika,就像是作者本人用中文在娓娓道来,这对于一个希望深入了解异域文化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图解部分更是点睛之笔,它们不仅仅是插图,更是对文本内容的有力补充和生动诠释,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在解释武士道的某些理念时,配上的历史绘画或生活场景图,能瞬间将读者拉回到那个时代,去体会那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图文并茂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使是对日本文化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入门,并且被深深吸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