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版图解菊与刀
定价:32.80元
售价:21.0元,便宜11.8元,折扣64
作者:(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叶宁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214191496
字数:300000
页码:2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深层次全方面解析日本文化,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读的一本书。
现代“日本学”开山之源,被翻译成30种语言,销售逾3000万册。
行销100几多个国家和地区,了解日本不得不读的经典著作。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用它改造日本,80年代世界用它分析日本,21世纪,中国用它认识与重新发现日本。
精装珍藏版,作品语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读之既启人深思,又引人入胜,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内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作为文化人类学家的本尼迪克特接受美国的委托,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本书即是这个研究的成果。“菊”本是日本皇室的徽章,“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则用这二者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本书共分13章,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别阐述了日本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甚至还包括日本人如何进行“自我训练”和怎样教育孩子等方方面面。
本书甫一出版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它也直接影响了美国战后的对日政策。事实证明,美国战后的对日政策是成功的。整整70年过去了,《菊与刀》因其巨大的影响和经典的学术价值,已然成为人们了解日本的必读书目。
目录
作者介绍
鲁思·本尼迪克特( R u t h B e n e d i c t)(1887-1948年),1887年出生于纽约,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诗人。她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二战期间,她先后对荷兰、德国、泰国、日本等国民族性进行研究,尤其对日本的研究贡献*。二战结束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直到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岁。
文摘
序言
《新版图解菊与刀》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反思。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将书中所描述的日本文化与我们自身的文化进行对比。鲁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社会中“羞耻感”的强调,与我们文化中“罪恶感”的侧重点截然不同,这引发了我对不同文化如何塑造个体道德观念的思考。她对“责任”的解读,那种“承担一切”的使命感,让我看到了另一种不同于我们习惯的个人担当模式。书中对于“忠诚”的论述,在现代社会看来似乎有些过时,但在其历史语境下,却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图解部分的设计,我觉得非常有匠心。它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难以言喻的文化差异。比如,在描述日本的武士精神时,配上的刀剑图样和铠甲的细节图,就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严谨和力量。又比如,关于日本的茶道,那些精致的茶具和动作的图示,不仅仅是展示,更是一种引导,让读者去体会那种“一期一会”的禅意。这种多角度的呈现方式,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次与文化的对话,一次与历史的交流。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更像是一场智识上的探险。在阅读《新版图解菊与刀》之前,我对于日本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影视作品和新闻报道,这些信息往往是碎片化且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然而,鲁思·本尼迪克特的分析,则以一种宏大的视角,为我构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日本文化图景。她并非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批判者角度,而是以一种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去剖析异质文化。书中的“自我修养”的观念,以及对“责任感”的强调,这些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不太被如此突出的概念,在日本文化中却占据着核心地位。作者将这些概念与日本的社会结构、家庭伦理以及宗教信仰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尤其令我赞叹的是,书中对“美学”在日本社会中的重要性的论述,它不仅仅是艺术的范畴,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图解的部分,更是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关于日本庭院设计的图解,不仅展示了其美学原则,更体现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这种将文字的深度与视觉的直观完美结合,是这本书最独特也最有价值的地方。它让我明白,理解一个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其肌理,去感受其内在的逻辑和生命力。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次接触《新版图解菊与刀》时,带着些许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这不过是一本介绍日本风土人情的泛泛之作。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精妙的分析所折服。鲁思·本尼迪克特并非简单地罗列文化现象,而是试图去挖掘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和价值观。她以一种近乎人类学家的严谨,却又以一种哲学家般的深度,剖析了日本社会结构中那些看似矛盾却又和谐共存的元素——比如,一方面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渺小,另一方面又推崇个体的极致追求和完美主义。书中的“恩”与“报”的概念,以及“情”与“理”的辩证关系,这些概念的阐释,让我对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有了颠覆性的认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等级秩序”的分析印象深刻,它不仅体现在社会交往中,更渗透到日本人的家庭、工作乃至日常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图解部分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它们不是随意拼凑的,而是与文本内容紧密呼应,有的用来佐证作者的观点,有的则用来展示具体的文化实践。比如,在描述日本的社交礼仪时,配上的详细图示,能让我更直观地理解那些复杂的鞠躬角度和手势所代表的意义。这种细致入微的呈现,让我感觉仿佛拥有了一位私人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的藩篱,去亲身体验那个曾经的日本。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展现的日本人身上那种极致的矛盾统一。一方面是如同“菊”一般细腻、温和、追求和谐的美学意识,另一方面又是如同“刀”一般坚韧、果敢、甚至带有毁灭性的武士精神。鲁思·本尼迪克特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笔触,将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特质,在日本人身上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并深入剖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外向型”和“内向型”人格在日本人身上并存的描述感到着迷,这种复杂性使得理解日本民族变得格外有趣。图解部分的设计,我必须再次强调其重要性。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插图,而是对作者思想的延伸和补充。比如,在解释日本人对于“恩”的重视时,配上的历史文献或家族谱系图,就能直观地展示出这种观念是如何渗透到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又或者是,在描述日本的节庆活动时,那些充满仪式感的图片,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集体参与的热情和对传统的尊重。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在体验,它让原本遥远而陌生的日本文化,变得触手可及,并且充满魅力。
评分读完《新版图解菊与刀》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种仿佛置身其中的沉浸式体验。鲁思·本尼迪克特的文字并非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了叙事性和画面感,配合着丰富的图解,简直就是一部视觉与思想的双重盛宴。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踏入了日本人生活的一个全新维度,无论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礼仪,还是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逻辑,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耻感文化”的解读,那种精巧的论证和生动的案例,让我对日本社会中个体行为的约束机制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以前对日本的许多行为感到困惑,读完后恍然大悟,原来背后有着如此复杂而又自洽的文化体系。叶宁译本的语言流畅自然,完全没有翻译腔的痕 Jika,就像是作者本人用中文在娓娓道来,这对于一个希望深入了解异域文化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图解部分更是点睛之笔,它们不仅仅是插图,更是对文本内容的有力补充和生动诠释,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在解释武士道的某些理念时,配上的历史绘画或生活场景图,能瞬间将读者拉回到那个时代,去体会那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图文并茂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使是对日本文化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入门,并且被深深吸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