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
定價:49.00元
作者:肖淩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2011740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阿拉伯傳統文化是否等同於伊斯蘭傳統文化?相信這個問題睏擾瞭很多人。本書在闡釋二者關係的基礎上,以清晰的論述和簡練的語言,就阿拉伯固有文化在阿拉伯文化傳統中的地位、中世紀的阿拉伯文化成就瞭舉世矚目的輝煌曆史、“豪俠”“寬容”“樂觀”“務實”“調和”各特質與阿拉伯固有文化的關係等問題展開討論,對於瞭解阿拉伯文化有的助益。
目錄
緒 論
一 “阿拉伯固有文化”的內涵
二 “阿拉伯固有文化”的研究意義
三 “阿拉伯固有文化”的研究現狀
四 “阿拉伯固有文化”的研究方法
章 宗派主義
一 語言學視角下對部落(集體)的重視
二 部落生活中的宗派主義:“‘外人’和‘敵人’是同義詞”
三 發達的宗譜學
四 宗派主義的存續
第二章 豪俠精神
一 牢不可破的好戰心理
二 贊美犧牲、崇尚慷慨
三 自由不羈的靈魂
第三章 發散式思維與散漫性格
一 時間的知覺:片段式的零散性
二 詩歌的繁榮:頓悟型、發散式的思維特徵
三 個人主義:“不馴服”的個人
第四章 享樂主義與樂觀精神
一 阿拉比亞人具有享樂主義性格
二 樂觀精神:“睏難的事或許會變得容易”
第五章 現實主義與務實精神
一 重視行動力
二 崇尚堅韌與忍耐
三 提倡勤儉
四 重商:追求物質財富
第六章 調和與多元精神
一 阿拉伯語:西方重邏輯的外在形式與東方直覺式的思維內質
二 好學、崇知:“求知哪怕遠中國”
三 對“他者”文化持寬容態度
結 論
參考文獻
後 記
作者介紹
肖淩,女,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學院院長、教授、阿拉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1996年9月-2000年6月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本科畢業,獲得阿拉伯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2001年9月-2002年6月敘利亞大馬士革文學院國傢公派留學生;2000年9月-2003年3月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2005年9月-2010年6月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2008年12月-2009年5月埃及開羅大學師範學院間互換奬學金留學生。2003年3月至今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係教師;2010年11月2014年6月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校)辦副主任;2012年4月起擔任國彆和區域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室主任;2012年起任中國中東學會會員;2013年4月起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阿拉伯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秘書長;2014年6月至今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係係主任、阿拉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領域為阿拉伯文化、當代阿拉伯思想與思潮、當代阿拉伯國際問題、阿拉伯語語言教學。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像一個百科全書,又像一本娓娓道來的故事集,讓我沉浸其中,難以自拔。最令我著迷的是作者對阿拉伯不同區域文化差異的細緻呈現。我原本以為阿拉伯文化是相對統一的,但閱讀後纔發現,從北非的馬格裏布地區到西亞的兩河流域,再到阿拉伯半島,不同的地理環境、曆史經曆和民族構成,共同塑造瞭地域色彩鮮明的文化特色。書中對這些地區在服飾、飲食、語言、習俗等方麵的對比分析,讓我對阿拉伯世界的多樣性有瞭切身體驗。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阿拉伯人在現代社會中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的論述。在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傳統的阿拉伯文化如何與現代文明發生碰撞?年輕一代的阿拉伯人又是如何在新舊觀念之間尋找平衡?這些問題觸及到瞭當代阿拉伯社會的脈搏,讓我看到瞭這個古老文明在現代世界中的活力與韌性。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阿拉伯世界的風俗習慣,而是試圖挖掘這些習俗背後的深層邏輯和文化基因。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關於阿拉伯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契約的論述。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現瞭阿拉伯人在人際交往中,如何重視群體的利益高於個人,以及“麵子”文化在維係社會和諧中的作用。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瓦斯塔”(wasta)現象的討論,這個在許多阿拉伯國傢都存在的“人脈關係”文化,既是社會運作的潤滑劑,也帶來瞭挑戰。作者對此的分析非常客觀,既指齣瞭其在一定條件下的必要性,也揭示瞭它可能帶來的不公。此外,書中對宗教在阿拉伯社會生活中的滲透也進行瞭深入探討。伊斯蘭教不僅僅是一種信仰,它更是滲透到法律、倫理、節日慶典乃至日常生活方方麵麵的指導原則。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宗教視為教條,而是分析瞭不同地區、不同流派的宗教實踐如何塑造瞭當地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讓我對這個信仰深刻的民族有瞭更立體的認識。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踏上瞭一次跨越時空的旅程,深入體驗瞭阿拉伯文明的璀璨與復雜。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書中對阿拉伯文學和藝術的介紹。作者以流暢的筆觸描繪瞭阿拉伯詩歌的悠久傳統,從前伊斯蘭時期的無韻詩到現代主義詩歌的革新,每一段文字都充滿著畫麵感和感染力。我甚至嘗試去搜尋瞭一些書中提到的經典作品,閱讀起來果然彆有一番風味。而對於阿拉伯的建築、音樂和繪畫,書中也進行瞭精彩的解讀,讓我看到瞭阿拉伯人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創造齣極具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尤其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涉及瞭阿拉伯人對科學和哲學發展的貢獻,從古代的天文學、數學到醫學,這些知識的傳播和創新,對世界文明産生瞭深遠的影響。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到瞭阿拉伯文明的包容性和創造力,它並非是一個封閉的文化體,而是在與外部世界的交流中不斷汲取養分,並以獨特的姿態迴饋世界。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獲得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和審視“阿拉伯”這個概念。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對錶象文化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阿拉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我非常贊同書中關於阿拉伯人注重“時間”的獨特理解,他們對時間的感知往往是循環的、彈性的,與西方綫性、精確的時間觀念截然不同。這種對時間的態度,深刻影響瞭他們的生活節奏、工作方式以及社會交往。此外,書中對阿拉伯人在溝通和人際關係中的“含蓄”和“委婉”的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他們往往不直接錶達自己的想法,而是通過暗示、比喻和間接的方式來傳達信息,這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文化敏感度和解讀能力。我深切地體會到,理解一個文化,不能僅僅停留在瞭解它的錶麵,更要深入探究它獨特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準則。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這樣一把鑰匙,讓我得以更深層次地觸摸到阿拉伯文明的靈魂。
評分這本書簡直打開瞭我的新世界!我一直對神秘而迷人的阿拉伯世界充滿好奇,但總感覺隔著一層紗,無法真正觸摸到它的靈魂。閱讀《阿拉伯固有文化研究》的過程,就像是穿透瞭那層薄紗,讓我看到瞭一個豐富、多元且充滿智慧的文化圖景。我尤其被書中對阿拉伯社會結構和傢庭觀念的細緻描繪所吸引。作者深入淺齣地講解瞭部落體係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以及傢庭在維係社群聯係和傳承文化中的核心地位。那些關於父係氏族、姻親關係以及不同地區傢庭習俗的論述,讓我對這個社會的根基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還對書中探討的阿拉伯人在曆史長河中扮演的角色感到著迷,從古代的商貿帝國到伊斯蘭文明的黃金時代,再到近代民族國傢的形成,這些曆史脈絡清晰地呈現在我眼前,讓我看到瞭阿拉伯文化是如何在不斷碰撞與融閤中發展壯大的。書中的學術嚴謹性與人文關懷並存,既有紮實的史料支撐,又不失對文化背後情感和價值的細膩捕捉,讀來讓人既增長瞭見識,又倍感親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